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209例围生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生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吴中区围生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产前检查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为6.92‰。②围生儿病死率流动人口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③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早产、畸形。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特别是流动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胎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和孕期的监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吴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58-559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死亡的围生儿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死亡围生儿中死胎16例,死产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死胎原因为先天畸形、妊娠并发症及不明原因;死产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新生儿低体质量、出生缺陷。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孕周小者高于孕周大者,未接受系统产检者高于接受系统产检者。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完善新生儿急救网络等是有效的干预措施。结论死胎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类型,先天畸形为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7年至2010年闵行区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发生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旨在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闵行区2007年至2010年225例围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较为3.1%。非本市户籍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94.67%,构成比最高的为死胎,占总死亡数的64.44%;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死亡因素中以出生缺陷居首位,其次为脐带因素、不明原因、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生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1.11%。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强化流动孕产妇管理,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对2000~2005年的161例围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围生儿死亡率为7.49‰,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高危孕产妇筛查、监护、追踪管理,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和高危新生儿,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29-130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威宁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早产、臀位、低体重儿和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忽略性横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质量和围生期保健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4年至2007年番禺地区流动人口中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4268例围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其中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以及该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中的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68例围生儿中,出现出生缺陷的51例,发生率为1.19%。其中流动人口出生缺陷38例,占同期出生缺陷的74.5%;出生缺陷病死14例,病死率27.5%,为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病死率的60倍;围生儿出生缺陷涉及18个病种,单发缺陷29例,多发缺陷12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0例,其中颔面五官缺陷居分类之首;发生出生缺陷的围生儿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与母亲某些因素相关。结论该地区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高于该地区居民人口出生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内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规范孕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2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共监测5705例围生儿,其中死亡91例,死亡率15.9‰。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选与管理,加强产儿科的建设与合作,以便有效的降低围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2-2013年越城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7788例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后访视率、产前筛查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低于本地户籍孕产妇,高危产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建立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模式,是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曾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3-274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540 449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 897例,发生率为201.63/万.出生缺陷主要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1、4.04,均P<0.05).35~岁产妇组中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0岁组、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7、41.33、58.77、29.10,均P<0.05).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392例围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围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392例围生儿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我院围生儿死亡率为13.44‰。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胎儿畸形、早产、胎盘因素、羊水过少、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梅毒。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必须以加强围生育期保健为重点,同时着力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围生儿死亡病例,对报表分类汇总,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共166例,死亡率为27.08%0,死亡分类中死胎为126例,占75.90%。死亡原因分析中首位为出生缺陷,共69例,占41.57%,其中以胎儿水肿综合征为主;而脐带因素已升至围生儿死亡原因的第2位,共51例,占30.72%。结论提高孕期监护及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控制围生期出生缺陷的发生,多参数定期母胎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人口素质,而且也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此对辖区内1996~1999年出生缺陷儿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今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甘井子区2001~2009年围生儿死亡状况,探讨死因构成,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9年382例围生儿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2例围生儿死亡中,畸形及不明原因死胎212例,占55.5%。相关376例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为71.73%。结论:提高本地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加强孕前、孕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建立、完善产前诊断体系,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及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围产儿逐一筛查.结果 4年间监测414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儿125例,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3.02%,围产儿死亡率4.34%,出生缺陷儿死亡率72%,占围产儿死亡的50%,出生缺陷顺位前三位为腹水胎儿水肿、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第4季度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出生缺陷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地区的围生儿死亡情况,确定保健工作重点,制定合理的保健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本地区75例围生儿死亡情况,结合"围生儿死亡报告卡"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8632例围生儿5年死亡75例,5年死亡率为8.7‰。2006~2010年各年死亡率依次为13.6‰、9.2‰、8.3‰、6.4‰、5.7‰。孕周≤37周、37~42周和>42周的围生儿死亡分别为50例(66.7)、18例(24.0)和7例(9.3)。死胎46例(61.3)、死产7例(9.3)、新生儿死亡22例(29.4)。死亡原因以出生缺陷为主(57.3),其次是胎盘因素(18.7)和脐带因素(12.0)。结论应加强孕妇围生期管理,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工作,宣传孕期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增强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诊断技术和保健水平,切实降低本地区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江东区近5年来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儿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区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新生儿出生数为13 334人,围生儿出生缺陷376例(28.2‰);其中本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2.0‰(245/11 123),异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59.3‰(131/2211),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异地户籍者。出生缺陷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脑部缺陷(无脑儿、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外耳畸形、多指。结论重视孕产妇的一级预防,加强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参与孕前及孕期保健人数,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25960例围生儿的出生缺陷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不仅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为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探索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提出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途径,我们对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分娩的25960例围生儿的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66-1366
对2000年、2001年内在我市13所监测医院分娩的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出生缺陷(BD)儿而进行了分析 ,诊断标准为《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中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1产妇年龄与BD儿发生率的关系 ,见表1。2BD病因(前六位)的构成比 ,见表2。3分析22159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男4 21‰ ,女3 71‰ ,男性高于女性 ;城市4 30‰ ,乡村5 21‰ ,城市低于乡村。两年内围生儿死亡208例 ,围生儿死亡率为9 39‰ ,BD儿105例 ,BD儿围生期残废率为428.57‰ ,BD儿围生期死亡率明显高于总体围生儿死亡率。我市出生缺陷发生顺位 :唇腭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0年来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年阃围生儿死亡201例,围生儿死亡率14.23‰。围生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缺氧、早产。结论 做好早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加强孕期胎儿监护.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