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上以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占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的80%~9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稍多于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上以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约占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的80%~9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胃疾病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充盈B超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价值.方法:对1 65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胃充盈B超检查,将其中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的6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为92.86%,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86%;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83.33%,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33%;胃溃疡检出率为78.95%,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95%.结论:胃充盈B超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费昶  王海燕 《河北医药》2004,26(7):599-599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慢性胃炎患者常以上腹部不适、饱胀等消化道症状就诊,部分病人伴有皮肤疾病,如慢性风疹、慢性多型性痒疹及皮肤瘙痒等。经抗H.Pylori治疗后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消失,同时伴随的皮肤病也随之消失。提示H.Pylori与皮肤瘙痒、慢性风疹、多型性痒疹等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约半数患者有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部分患者还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少数可伴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是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如中上腹疼痛、嗳气、腹胀、早饱等有无相关性尚有争议 [1 ]。本文观察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慢性胃炎患者经过“丽珠胃三联”抗 HP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内窥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 46例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2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2 4例 ;男 2 9例 ,女1 7例 ;平均年龄 36.2± 9.8岁 ;病程 1~ 8.5年 ,中位病程 3年。研究纳入标准 :经过抗酸药物 (如 H2 受体拮抗剂 )、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7.
朱坤  杨敏  舒艳  赵云 《北方药学》2013,(8):80-8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病理特征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1838例确诊为慢性胃炎的病例,根据年龄、性别、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淋巴滤泡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分析每组Hp感染情况。结果:小儿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阳性率16.5%,男、女Hp感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10~18岁小儿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较10岁以下患者明显增多(P<0.05);轻度慢性炎症组无Hp感染,中度慢性炎症组Hp阳性率16.3%,重度慢性炎症组Hp阳性率85.9%,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0.1%,轻度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58.7%,中-重度活动性炎症组Hp阳性率92.2%,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2.0%,轻度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32.6%,中-重度淋巴滤泡组Hp阳性率84.7%,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0~18岁小儿感染率较高;Hp感染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及淋巴滤泡等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使用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提高慢性胃炎的治愈率,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内科门诊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身体形象、病理、和胃镜检查、Hp阳性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接受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临床治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和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对照组(无上消化道症状)52例作为对照对象,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探寻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联性。结果 102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轻度患者20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43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62例,阳性率为60.78%;52例健康对照组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10例,阳性率为19.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但不说明所有的慢性胃炎均由这种病菌引起,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胃炎要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果胶铋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时(在静止期)甚至无任何症状表现。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或食欲不振等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和病理活检来确定。治疗慢性胃炎,除了消除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外,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之一。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很多,我院用果胶铋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胃炎中占首发位置。对于该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从辨证论到固定专方,中药消除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1例,男8例,女53例。年龄23~66岁,中位年龄42岁。均经胃镜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病情反复发作半年以上,经西药  相似文献   

12.
金晓娟  肖健 《河北医药》2003,25(7):504-505
目的 观察北戴河区 75 7例不同年龄组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率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检测H .Pylori ,两项均阳性者判定为H .Pylori感染。结果  75 7例慢性胃炎病人H .Pylori感染率为 64 .46%;2 0~ 3 0年龄组感染率为 82 .69%,60岁以上感染率为 46.3 6%,P <0 .0 5 ,萎缩性胃炎 2 0~ 3 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 5 .12 %,60岁以后为 46.3 6%。结论 北戴河区 75 7例慢性胃炎病人H .Pylori,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胃粘膜萎缩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 75 7例慢性胃炎H .Pylori ,感染的高峰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3.
容健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28-629
目的探讨观察慢性结肠炎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病患128例,其中有68例为慢性结肠炎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有60例为慢性结肠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合并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1]。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与精神压力过大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该病既存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又有心理状态的改变[2],在这些患者中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配合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取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中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0例。其中女性30例,男性10例,年龄32~70岁。所有患者均做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连素片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经本科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黄连素片0.6 g t.i.d,联合克拉霉素500 mg b.i.d.;对照组单一用药克拉霉素500 mg b.i.d.;疗程为14 d,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单一用药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改善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素片联合克拉霉素片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单一用药明确,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变化,以期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笔者单位消化内科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住院患者为研究资料,并作为研究组;选择80例同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差异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0%(24/80),对照组感染率为51.3%(41/80),组间结果明显差异(χ2=13.227,P <0.05)。研究提示,一旦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0 g/L、HCT≤36.0%时,则可提示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因,同时,也会导致红细胞形态出现异常变化;同时,可将外周红细胞参数值Hb≤119.5 g/L,HCT≤36.2%,RBC≤3.9×1012/L时的指标,作为慢性胃炎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药养胃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方法慢性胃炎组75例,慢性结肠炎组50例以口服中药治疗为主,四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慢性胃炎组总有效率为96%。慢性结肠炎组总有效率为92%。结论应用养胃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具有温中醒脾,和胃降逆,除湿止泻之功效,在临床上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均为胃上皮黏膜的一组连续性病变,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发生率较高,5.7%的年龄≥50岁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慢性萎缩性或者非萎缩性胃炎[1],不仅导致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疾病长期的发展可导致胃黏膜原位癌的发生,临床预后不佳。研究虽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相似文献   

19.
李吉武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75-175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多见,而腹胀腹痛为其最常见症状。我院采用维生素K3联用芍甘散剂缓解慢性胃炎腹胀腹痛症状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卓越  何敏  罗蘋 《贵州医药》2006,30(12):1119-1119
慢性胃炎指的是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部分患者可在后期出现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以浅表性及萎缩性最常见.引起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为Hp感染,其余则与长期摄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药物、十二指肠液返流等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烧心、返酸、钝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可伴有便血或呕血,治疗上常规多以抑酸、抗Hp、促胃动力剂及保护胃粘膜等.近年来发现抗抑郁药对缓解病人症状、病情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