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在CT引导下应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颈椎间盘,并给予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和突出物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结果 4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CT,其中优18例(38.3%)、良25例(53.2%)、差4例(8.5%),优良率为91.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突出物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给予臭氧治疗,B组17例给予胶原酶治疗,C组23例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SLRT)转阴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或P<0.01);且C组较A、B组明显减轻(P<0.01或P<0.05).C组SLRL转阴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胶原酶加臭氧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医学影像学(CT/C形臂)导引下,对32例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病变椎间盘穿刺,其中L4~5突出20例,L5S1突出10例,L4~5、L5S1联合突出2例,共34节间盘。穿刺成功后用浓度为50μg/mL臭氧30mL盘内等压循环注射,后盘内注射胶原酶200单位/mL,再于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射浓度为30μg~mL的臭氧10mL。结果治疗后32例患者经3个月随访,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0例,显效率81.25%。CT复察26节间盘无突出影像表现,8节间盘突出物较前明显缩小。结论胶原酶加臭氧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用机制上优势互补,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导引下对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以及突出物内和/或周边注射胶原酶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术后55例患者随访3~6个月,显效19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CT导引下联合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给予臭氧治疗,B组17例给予胶原酶治疗,C组23例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SLRT)转阴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或P<0.01);且C组较A、B组明显减轻(P<0.01或P<0.05)。C组SLRL转阴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将穿刺针准确刺入靶点,推注40~60 μg/ml的臭氧5~20 ml和600~1200 U胶原酶,分别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术后1个月:优42例(58.33%);良21例(29.17%);可5例(6.94%);差4例(5.56%),优良率为88.50%.术后6个月:优45例(62.50%);良24例(33.33%);可3例(4.17%),优良率达95.83%.术后出现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各2例,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  乔光英  赵雪虹  孙怡  刘伟 《江苏医药》2007,33(10):1047-1049
目的 探讨CT三维定位侧隐窝穿化学溶核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例,采用CT三维定位侧隐窝穿刺注射胶原酶1200 U,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均穿刺顺利,平均穿刺时间20 min.化学溶核术后1周、1、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1%、86%和90%;6个月后疗效不再有变化.结论 CT三维定位侧隐窝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穿刺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彭照雯  赵家贵  张晶 《安徽医药》2012,(9):1379-1381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1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臭氧联合胶原酶融盘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随访三个月以上,有效率达94.88%。结论臭氧联合胶原酶融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颈椎MRI扫描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胶原酶溶解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769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769例中,疗效优1440例(52.0%)、良787例(28.4%)、可351例(12.7%)、差191例(6.9%);优良率为80.4%,总有效率为93.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及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58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侧隐窝内注射臭氧,浓度与剂量为60μg/ml,10ml,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600~1200U。结果据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价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疗效,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71%(40)、26%(15)、3%(2)。此外,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气栓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间1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86例患者治愈146例(78.5%),好转37例(19.8%),疗效不佳3例(1.6%),总有效率为98.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1周、l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气治疗颈椎间突出症创伤小、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对625例患者,采取患病椎间盘内及盘外椎间盘突出处注射臭氧,之后骶管置管硬膜前腔突出椎间盘处注射胶原酶的方法.结果 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236例,有效350例,无效38例,其他疾病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既能解除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又能有效控制LDH的无菌性炎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士斌  任文华 《河北医药》2012,34(9):1361-1362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自CT和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临床诊断日益增多[1] .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保守治疗、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三大类.保守治疗大多采用牵引、中药、推拿等方法,但对部分病情严重者疗效不佳[2],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标准术式,但由于ACDF是以牺牲颈部生物力学为代价:颈椎间融合减少了颈椎活动度,增加了临近节段的压力,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加速[3],近几年胶原溶解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有一定适应证,经皮臭氧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对非包容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太理想[4],我院采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在局麻下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成功后,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20例,随访1~6个月,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穿刺及治疗顺利完成,术后总有效率90%。结论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技术,疗效明显,同时对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度影响小,是理想的椎间盘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于颈动脉鞘与气管鞘之间穿刺治疗经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共穿刺椎间盘67个,当穿刺针到达靶点后,先行75℃热凝2min,然后退至盘内髓核75℃热凝90″,再注入50μg/ml臭氧5ml。结果对所有治疗者治疗后24h,1周、3个月进行评估,与术前比较,优良率达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以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的射频组及以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的联合组,按照颈椎病JOA标准计算并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联合组较射频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的优良率为83.3%(45/54),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0.7%(49/54).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射频热凝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加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俯卧CT检查床上。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将穿刺针准确刺入靶点,推注60%臭氧25~40ml,观察弥散情况,再抽取1ml左右胶原酶注入椎间盘内.然后将穿刺针后退至椎间孔处,再推注40%臭氧20~30ml。术后患者住院观察4~6d,卧床休息.抗生素治疗。结果:300例患者中症状消失220例,明显缓解68例,不太明显12例,目前无一例复发。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加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安全、微创、经济、疗效明显,是目前公认的既免除开刀又具有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光斌  李江山  曾小丽 《安徽医药》2010,14(12):1468-146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联合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多发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盘内、盘外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60例。结果经随访3~12个月,其中55例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优43例,良1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盘内、盘外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单独突出引起颈髓或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候群,射频靶点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一种既能治疗突出部位,又不损伤正常椎间盘组织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最简单的治疗方法.何晓峰[1]等于2002年6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皮穿刺颈椎间盘02、0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应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微创介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在椎间盘内注入适量浓度为50%的臭氧,在椎间孔处注入35%臭氧5~10m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显效49例(75.3%),有效10例(15.4%),无效6例(9.2%)。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