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军校卫生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56人卫生士官男学员采用透明胶纸粘贴进行蠕形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测出蠕形螨阳性62人,其感染率为24.2%,感染部位以额、鼻尖为最多,鼻翼、颏部和面颊感染率次之。仅1个部位感染者占19.5%、2个部位感染者占3.9%、3个部位感染者占0.8%。62人感染者中,轻度感染占100.0%(62/62),未检出中、重度感染。本组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32.3%(20/62)、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58.1%(36/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兵种学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方学员蠕动形螨阳性率为17.1%低于北方学员的26.9%(P<0.05)。有面部疾患学员的蠕动形螨阳性率为53.1%高于正常学员的14.6%(P<0.05)。结论该院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率比以往有所下降,但还应学员中进行广泛的卫生宣教,尽量避免与带虫者或患者密切接触,不断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从而减少蠕形螨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州某中学高二与初一年段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卫生、饮食习惯及面部疾患等.透明胶带法按常规检查.结果 学生感染率平均为14.32%;男生13.60%,女生15.09%(P>0.05);高二学生感染率18.06%,初一学生10.71%(P<0.05).经常食用辛辣者感染率20.51%,不经常食用者12.07%(P<0.05);面部痤疮者感染率23.46%,面部正常者12.26%(P<0.005).结论 该中学高中生及初中生均存在蠕形螨感染,其中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经常食用辛辣食者高于不常食用者,证实蠕形螨感染与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军校学员蠕形螨感染的情况 ,我们于 2 0 0 0年春季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胶纸在面部保留一夜 ,对我院 18~ 2 4岁学生 5 42名进行面部感染蠕形螨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结果1.1 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 在 5 42名学生中共查见蠕形螨阳性 2 3 0例 ,其感染率为 42 .5 % ,男性与女性学生的感染率分别为 44.1% ( 10 4/2 3 6)和 41.2 % ( 12 6/3 0 6)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1.2 不同部位的蠕形螨感染情况 在本次 5 42名从面部、鼻部、颊部及颏部 4个不同部位分别查见蠕形螨感染者 80例、113例、81…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挤粘法调查阜阳市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止蠕形螨感染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61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记录其面部皮肤情况,现场采用挤粘法对受检者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检出蠕形螨感染者为148人,总感染率为22.39%,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1.76%,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及混合感染;油性皮肤学生感染率为29.21%,高于混合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学生;面部有异常疾患者蠕形螨感染率为28.09%,高于正常皮肤者的感染率;经常化妆者感染率为40.91%,高于偶尔化妆和不化妆的学生。结论:高职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较为普遍,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多为轻度感染。受检者为油性皮肤、经常化妆、有面部疾患者是蠕形螨的感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学生螨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4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25.77%,且男性28.74%(48/167),女性24.22%(78/322),男女感染率上无明显差异;有面部皮肤疾病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结论:该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与蠕形螨感染确实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进行蠕形螨检查,镜检并鉴定虫种,记录感染度。同时对皮肤类型、面部症状、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等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4.9%,男生(39.9%)与女生(32.7%)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P>0.05);感染度以轻度感染居多;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居多;面部有症状者(57.0%)与无症状者(30.6%)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7,P<0.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以轻度感染居多,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感染是导致面部疾患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挤粘法检出医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方法采用挤粘法对3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记录面部疾患情况,检出标本在显微成像系统下观察并记录拍照,同时作问卷调查并统计。结果 336名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9.28%,检出的螨虫在显微成像系统下形态清晰可辨,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无症状的感染率高于有症状人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多数没有症状,面部痤疮、酒渣鼻等疾患与个人体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近年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现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部分在校集体住宿的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的调查。胶带置于光镜下检查,阳性片计数虫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调查108名学生。总感染率为50.93%(55/108),男生感染率为52.78%(19/36),女生感染率曲50%(36/72),男生与女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60%(33/55),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占5.45%(3/55),混合感染占34.55%(19/55)。轻度感染占89.1%(49/55)。鼻部感染(41/55)较额部(19/55)、颊部(21/55)高。结论我院蠕形螨总感染率较高,但以轻度感染为主,毛囊蠕形螨感染高于皮脂蠕形螨,感染以鼻部为主,感染者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对62例术后胃标本和182例残胃黏膜进行检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 手术后胃标本Hp阳性率为33.2%(21/62),胃术后4~6个月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53.1%(33/62),胃术后6~33年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71.7%(86/12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残胃癌Hp检出率为80.0%(16/20).残胃炎活动期(88.1%)、上皮内瘤变(76.9%)、萎缩性胃炎(77.9%)及黏膜糜烂(89.3%)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1例吻合口溃疡均检测出Hp.结论 胃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周敏君 《贵州医药》1994,18(2):122-123
对428名大中专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阳性人数328人,总感染率89.3%,其中男生感染率88.3%,女生感染率90.4%,男女生间蠕形螨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还结合三种不同的检查蠕形螨方法,讨论了共对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0年7~9月在南京地区对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953人,感染率为29.91%,证实我国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本文对两种蠕形螨的感染率、感染度、虫期组成以及与酒渣鼻等疾病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蠕形螨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资料表明,人体蠕形螨病感染率达50%以上。为了便于对人体蠕形螨感染率、年龄分布、感染程度、临床等情况的了解,将我室1985年-1991年诊治的209例蠕形螨病患者做以临床分析,为蠕形螨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1 一般资料:患者209例,男78例,女131例,男性最大感染年龄72岁,最小感染年龄15岁。女性最大感染年龄64岁,最小感染年龄14岁。毛囊蠕形螨患者208例,皮脂蠕形螨1例。  相似文献   

13.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专性寄生螨,能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目前明确的有2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clex foll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性螨类,随着数量、虫种、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多样.在寄生部位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还可继发痤疮、酒渣鼻、睑缘炎、外耳道瘙痒症等[1].  相似文献   

14.
姜静岩  李小云 《中国医药》2012,7(10):1220-122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我院2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者感染率11.6%(23/198),低于GCS<5分者感染率[23.7%(19/80)];气管未切开者感染率为10.6%(24/226),低于气管切开者感染率[25.0%(13/52)];年龄<60岁者感染率为9.1%(20/219),低于年龄≥60岁者[28.8%(17/59)];广谱抗生素使用<7d者感染率为9.8%(18/183),低于≥7 d者感染率[21.1%(20/95)].以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易继发肺部感染,临床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瑞珍 《贵州医药》2008,32(12):1064-1067
目的 探讨EBV、HCV与贵州地区NHL的相关性.方法 ISH方法检测180例NHL中EB病毒编码的小核苷酸EBER 1/2,采用原位RT-PCR法检测58例NHL中HCVRNA.IHC方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结果 EBV感染率为42.8%(77/180),感染率依次为TCL64.8%、NK/T46.2%、BCL9.5%,TCL、NK/T与BCL相比,P<0.005,面中线NHL感染率为72.4%,多形细胞性淋巴瘤感染率为70.1%.HCV感染率为18.97%(11/58),其中BCL占90.9%,消化道发生的BCL占63.6%,滤泡中心细胞来源淋巴瘤占54.5%.结论 EBV感染与本地区NHL关系密切,主要感染TCL和NK/T.HCV感染与本地区NHL有相关性,主要感染BCL.两种病毒感染均有部位限制性和类型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肉眼观察存在慢性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或疑患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1480例妇女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同时对其中655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1480例妇女中HPV阳性率50.9%(754/1480),单型感染34.9%(516/1480),多型感染16.0%(238/1480);感染率最高的型别为HPV16(32.4%),其他感染率>5%的型别依次为:11、58、31、33及6型.655例阴道镜检查HPV阳性率55.3%(362/655),单型感染37.1%(243/655),多型感染18.2%(119/655);HPV阳性患者易发生官颈高级别病变(即CINⅡ与CINⅢ)以及宫颈癌(P<0.05),而单型感染与多型感染之间发生高级别CIN与官颈癌无明显差异(P>0.05).在362例HPV阳性患者中,单一高危亚型及多个高危亚型感染更易发生CIN及宫颈癌(P<0.05).结论 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0.9%,常见型别为HPV16、11、58、31、33及6型.HPV高危亚型检测在CIN及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性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培养法对468例按摩妇女、95例性乱者和212例性病伴侣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结果按摩妇女、性乱者和性病伴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64.7%、35.8%和39.1%,与健康人群(1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162.14、20.91、37.98,P<0.005).按摩妇女支原体感染率与性乱者和性病伴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27.55、38.93,P<0.005),性乱者和性病伴侣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x 2=0.31,P>0.05).Uu感染率(21.0%)与Mh(4.1%)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 2=100.67,P<0.005).女性支原体感染率(63.0%)明显高于男性(24.5%),差异有显著性(x 2=74.55,P<0.005.男性Uu感染率(9.0%)与女性(24.0%)比较,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 2=16.79,P<0.005.Uu和Mh混合感染率(30.2%)明显高于Uu(21.0%)或Mh(4.1%)的单独感染(x 2=17.06、185.17,P<0.005).结论 Uu和Mh在按摩妇女、性乱者和性病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在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感染发生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白血病患儿感染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急性白血病患儿感染的发生率为72.5%(145/200),当白血病患儿WBC≤1×109/L时,感染发生率为69.0% (116/168),住院时间>30 d时,其感染率为83.6%(61/73).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74.2%.抗菌药物以三代头孢菌素选择频次最多,占29.9%.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与自身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下降水平和患儿入院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感染率高,感染发生与患儿治疗阶段等因素有关,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崔兵杰  梁沛  田笑雨  柴雪  马一铭 《安徽医药》2024,28(7):1421-1425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IVCM)探讨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 BKC)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和眼表功能的变化及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年 9月至,2022年 3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 45例 BKC病人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志愿者 45例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是否感染蠕形螨,分为蠕形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 IVCM进行检查,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非侵入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NITBUTav)、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 NIBUTf)、角膜荧光素染色( 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 SⅠt)、蠕形螨感染情况和角膜细胞密度。 Pearson相关性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及眼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 NITBUTav[( 6.31±2.95)s比( 14.85±3.88)s]和 NIBUTf[( 4.65±2.03)s比( 11.88±3.14)s]低于对照组, F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和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P<0.05)。中蠕形螨感染组的 FL评分高于未感染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未感染组( P<0.05)。蠕形螨感染数量与 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呈负相关,与 FL评分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 IVCM可对 BKC病人的眼表损害进行综合评价; 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降低, FL评分增加,与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蠕形螨是寄生于人体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是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两种,以前者常见.蠕形螨对人体皮肤的损害近年来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