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然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5):111-111
目的探讨颞枕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3例经颞枕经小脑幕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行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好转5例。结论该入路具有创伤小、解剖关系简单、对小脑牵拉轻且显露范围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合理的术前风险评估、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资料。根据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将岩斜区肿瘤进行分型和术前风险评估,并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8例(61%):扩大翼点入路3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8例,乙状窦前入路6例,乙状窦后入路21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6例(42%),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结合术前风险评估及肿瘤分型综合考虑。对于术前评估风险大的肿瘤,结合肿瘤分型,应选择相对简单、微创的乙状窦后入路或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12月起,我们采用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位于幕下的岩斜区肿瘤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岩斜区是由蝶骨、颞骨及枕骨的连接部位共同组成的区域 ,斜坡的侧方及颞骨的岩骨后方与枕岩缝相接。从神经外科学的角度[1] ,可将岩斜区硬膜下间隙分为 :( 1)下间隙 ,包括延髓和枕骨大孔周围区域 ;( 2 )中间隙 ,包括桥脑、桥脑前池和小脑桥脑池 ;( 3)上间隙 ,包括脚间池、蝶鞍及鞍旁区域内的结构。岩斜区内的病变仍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 ,因为它们与脑干、Ⅲ~Ⅻ颅神经及后循环的主要血管主要密切。临床上所要选择的最佳手术入路应由病变的位置、大小、扩展程度及病变的性质决定。近年来随着对颅底解剖的更深入了解、影像诊断学的进展及…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影像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师开始对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的病变进行探索和研究,试图将原来不能切除或只能部分切除的病变完全切除,并尝试寻找距离最近,损伤最小而且安全简洁的手术入路.岩斜区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即使是现在,能够熟练进行岩斜区病变手术的神经外科医师也被认为达到手术水平的颠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胆脂瘤的疗效。方法在尸头上模拟乙状窦前入路并加以改进。将改进的手术入路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10例岩斜区胆脂瘤经改进的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胆脂瘤全切除10例;脑脊液耳漏1例,3d后自愈;面瘫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胆脂瘤的有效手术入路。本组病例所采用的改良乙状窦前入路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纵裂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在研究纵裂周围解剖的基础上对8例垂体瘤,12例鞍区脑膜瘤及6例颅咽管瘤行显微切除术;肿瘤大小3~6cm。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视力视野好转14例,无变化8例,恶化1例,15例出现尿崩经治疗13例恢复,3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结论对于巨大垂体瘤,鞍区脑膜瘤,鞍内鞍上脑室外型路咽管瘤经纵裂入路能得到良好的显露和最大限度的切除;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岩斜坡区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斜坡区手术入路的探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张国良,刘才兴,倪天瑞,陈建屏,林毅兴近年来,颅底外科尤其是累及岩斜坡区病变的手术日益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鉴此,我们模拟手术入路对正常人岩斜坡区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对岩斜区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方法 用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人路对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 该入路可以清楚暴露颞骨岩部、三叉神经、面听神经、部分后组颅神经、脑桥外侧面、岩静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磨除部分岩骨可以扩大内听道的暴露,切开小脑幕缘可以暴露部分滑车神经.结论 锁孔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充分利用了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脑暴露;同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于主体位于后颅窝的岩斜区肿瘤显微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21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5~71岁。病程1~12个月,均以头痛为主诉,其中5例伴有走路不稳。4例行CT扫描,17例行MRI;肿瘤直径8cm和7cm各1例,6cm3例,5cm2例,4cm7例,3cm7例。其中斜坡型3例,岩斜型15例,蝶岩斜坡型3例。2手术方法和结果9例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脑膜瘤6例和脑桥胶质瘤3例。乙状窦后入路在耳后弧形头皮切口,在显露颅骨时将骨膜切口沿乳突根成直切口,与头皮切口相错开,以防止脑脊液漏或切口感染;作成一3cm×3cm骨窗,显露横… 相似文献
14.
杨福兵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3,4(8):21-23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的显微解剖及其该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方法:复习献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显像切除三脑室区肿瘤26例,手术入路显露良好,创伤小,治疗效果佳。结论:经纵裂—三脑室入路,切除三脑室区、尤其是三脑室前份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之—。 相似文献
15.
16.
刘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91-92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间隙的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8例(87.5%),近全切除3例(9.38%),大部分切除1例(3.13%);手术过程中有10例患者联合应用第2,3间隙,22例患者联合使用第3,4间隙;术后3个月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22例,90分的患者为6例,80分的患者为1例,60分的患者为1例。结论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安全有效,且通过生理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枕骨大孔区的肿瘤,目前临床发现多数为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主要以出现枕颈部的疼痛和上肢的乏力麻木以及手部肌肉发生萎缩为主要症状,在早期很容易被误诊成颈椎病或脊髓空洞症等其他疾病[1].诊断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大多数学者较认同骑跨在枕大孔区的瘤,无论起始的部位如何,均属于枕大孔区的肿瘤.临床根据肿瘤、脑干、颈髓的关系通常可分成髓外和髓内的枕骨大孔区肿瘤,髓外的又分为和颈颅型两种,颅颈型位置起自患者的枕大孔上,后沿着枕大孔发展到患者脑椎管内部;颈颅型位置起自患者的脑部椎管内,后沿枕大孔发展向颅内.本文选取我院治疗的42例枕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通过手术前对枕大孔区肿瘤的分型和手术路径的选择,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 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 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