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心血通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临床荟萃》2002,17(4):214-215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一临床急症 ,若未及时治疗 ,其中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作者采用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诺易平 ,德国基诺药厂生产 )、心血通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 )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 12 0例均为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诊断均符合 1979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且无肺、肝、肾、胃肠道出血性疾患。治疗组 6 0例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19例 ,年龄 42~ 71岁 ,平均 (6 1± 10 )岁 ;对照组 6 0例 ,男性 39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年龄 (6 4± 12 …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顺风  薛丽秀 《临床荟萃》2003,18(17):997-99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亦称为梗死前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 ,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的发生。我们采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 5 0例 ,疗效佳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UAP 90例 ,其中男 6 0例 ,女 30例 ,年龄 37~ 76岁 ,平均 (5 8± 4 )岁 ,病程 1个月至 5年。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5 0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对照组 4 0例 ,男2 7例 ,女 1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无差异。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9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 ,并经心电图、心…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 34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6 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70岁 ,平均 5 8± 5 .2岁 ;对照组 34例 ,男2 3例 ,女 11例 ,年龄 4 8~ 71岁 ,平均 5 5± 4 .6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治疗组 5例、对照组 3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治疗组 18例、对照组 2 0例 ;…  相似文献   

4.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再狭窄已经成为影响介入治疗预后的严重问题。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明显降低PCI后的再狭窄率 ,有望提高PCI的长期疗效[1] 。我院 2 0 0 2年 11月— 2 0 0 4年 8月 ,共有 38例患者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 ,强生Cordis公司产品 )。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完成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共 38例、4 3处病变。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0例 ,年龄 32— 73岁 ,平均 (6 0 .5± 7.1)岁。不稳定心绞痛 (UAP) 2 6例 ,其中 6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病史 ;急性心肌梗死(AMI) 12例 (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 :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服用洛伐他汀 )和对照组 35例 (常规治疗 ,未服用洛伐他汀 ) ,观察治疗 4周后的总有效率和随访 1~ 6个月再发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 4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1.4 3%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两组随访 1~ 6个月 ,治疗组总的心脏事件 9例 (2 5 % ) ,对照组总的心脏事件 17例 (48.5 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早期使用洛伐他汀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光茹 《临床荟萃》2003,18(13):753-754
笔者回顾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资料 ,对 90例 6 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73例 6 0岁以下AMI患者进行对比 ,旨在探讨高原地区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4月住院的AMI患者 ,按年龄将 6 0岁以上者列为老年组 ,6 0岁以下 (不含 6 0岁 )被列为非老年组。老年组 90例 ,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30例 ,最高年龄 86岁 ,平均 (74± 12 )岁。非老年组 73例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2 5例 ,最低年龄 36岁 ,平均(4 7± …  相似文献   

7.
陈洪博  李迎新  单太华 《临床荟萃》2003,18(11):638-63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 (S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中间状态 ,易发展为AMI ,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UA治疗新途径 ,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 :速避凝 (钙 ) ]联合三七总苷 (商品名 :血塞通 )治疗 ,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入院的UA患者 92例 ,其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UA诊断标准。随机分为速避凝联合血塞通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方法治疗组 (对照组 )各 46例。治疗组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45~ 76岁 ,…  相似文献   

8.
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病变复杂、进展迅速、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的特点。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大黄虫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4 3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心绞痛诊断采用1979年 WHO报告的标准 〔1〕。 83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大黄虫丸组 (治疗组 )和西药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4 3例中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 4 5~ 79岁 ,平均 (5 9.6 2± 10 .15 )岁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2 0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8例 ,自发性心绞痛 15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CI)的疗效已由循证医学证实 ,PCI也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的主要方法。而急性、亚急性血栓和术后再狭窄是当前急诊PCI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使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 ( Carbo Stent)治疗 8例AMI和 UAP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急诊 PCI的 8例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3~ 72岁 ,平均( 6 1.4± 10 .1)岁。 AMI 6例 (包括前壁2例、下壁 4例 ) ,U AP2例 ;合并高血压病 6例 ,合并陈旧性心肌…  相似文献   

10.
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 6 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6 9例UAP均为我院 2 0 0 2年 2~ 9月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7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6 0 4岁 ;对照组 32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6 1 2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意义。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休息、口服硝酸酯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肠溶阿期匹林或静脉应用消心痛等 ;治疗组是在常…  相似文献   

11.
桑培昌 《临床荟萃》2002,17(1):33-33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或猝死 ,且内科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 1998年 8月起对2 0例 UAP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的符合 Braunwald标准的 2 0例 UAP患者 ,年龄 40~ 6 0岁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 ( 5 2± 3)岁 ,有高血压病史 14例、糖尿病史 3例。 Braunwald分型 ,初发劳累型 6例、恶化劳力型 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3例、其他 3例。1.…  相似文献   

12.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溶栓及PTCA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观察 1 1 0例PTCA+支架治疗的AMI患者 ,分为联合治疗组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 ) 6 2例和直接介入组 (直接PTCA +支架术 ) 4 8例 ,对比观察临床事件、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 :心绞痛发生率 2 9 5 1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率 6 5 6 % ,死亡率 1 6 1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0 0 0 % ,2 5 0 0 % ,1 4 89%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联合治疗组 (5 8 88± 8 87) % ,高于直接介入组 (5 4 0 0± 8 2 6 ) % ,P <0 0 5 ;联合治疗组 :左室扩大率 33 87% ,室壁瘤形成率 8 4 7% ,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 1 31 %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 8 0 3% ,ST -T改变 4 5 90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3 1 9% ,2 5 6 4 % ,5 7 5 0 % ,4 7 5 % ,72 5 % ) ,两组相比较P <0 0 5。结论 联合应用溶栓和随后的介入治疗AMI,是一种可行、实用的AMI治疗新方法 ,可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早期开通率增高 ,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保护 ,不增加临床不良事件 ,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S)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中间状态,病情不稳定,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AMI,甚至猝死。2 0 0 2年我院应用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UAP12 8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不稳定心绞痛的命名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常规抗心绞痛治疗7d,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且排除下列情况者:1血小板显著下降,出凝血功能障碍;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易于出血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器官损伤;4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 6例,男35例,女31例,初…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状动脉严重缺血、缺氧所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复杂多变,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998年8月至2 0 0 2年9月我们对UAP患者5 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速避凝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随机将确诊为UAP 8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 6例,对照组2 6例。男76例,女6例,4 9~74岁,平均6 4±11岁。冠心病病史3个月~16年,本次发病病程为3~12h。临床表现:心前区痛4 3例,上腹部痛2 2例,项背部疼痛10例,头痛、头晕合并胸闷、有压榨感…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临床上治疗主要为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但是 ,AMI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 ,不易即刻得到专业治疗 ,现就我们近 6a来急诊收治的 12 6例AMI患者院前的自行处置做一介绍 ,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 6例患者中男性 78例 ,女性 4 8例 ,年龄5 6~ 82岁 ,有冠心病史者 4 6例 ,有高血压史者 16例 ,有糖尿病史者 2 8例 ,有冠心病及高血压史者 16例 ,三者皆有者 8例 ,无任何病史者 12例。其中下壁心肌梗死者 2 5例 ,侧壁心肌梗死者 38例 ,前壁心肌梗死者 36例 …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是急诊住院治疗的主要群体 ,我们分析了 2 5 7例急症事件 (简称事件 )与危险因素间联系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从 1996~ 2 0 0 0年收治的冠心病人中除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治疗态度消极者其中之一 ,共 2 5 7例。男性 187例 ,年龄 5 4 3± 4 2岁 ,女性 70例 ,年龄 5 6 6± 7 2岁。依照对扩冠、降压、抗凝及防治室早等一般治疗反应不同分为 :平稳组 :对治疗有效直至平稳出院共 5 7例 ;反复组 :对治疗有效但仍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反复发作 ,经进一步控制危险因素后好转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用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8例)和洛伐他汀联用合贝爽治疗组(实验组)(70例),洛伐他汀联用合贝爽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每日口服合贝爽75mg与洛伐他汀30mg,疗程均为两周。结果:洛伐他汀联用合贝爽治疗组主要症状和ECG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无1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死亡,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为66.18%,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洛伐他汀联用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并改善心肌缺血,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洪军  丁荣晶  刘少奎 《临床荟萃》2004,19(11):615-617
目的 探讨延迟心肌预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临床表现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97例心绞痛 (心绞痛组 )病程大于 2周的AMI患者临床资料 ,与 371例无心绞痛史的AMI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心绞痛组合并休克、心衰者少于对照组 (分别为 1 0 .6 %对 1 6 .8%和 1 8.9%对 2 5 .9%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也较低(1 0 .6 %对 1 6 .9% ,P <0 .0 5 ) ,肌酸激酶峰值较低 [(783± 4 83)U/L对 (1 0 86± 5 4 3)U/L ,P <0 .0 1 ],心绞痛组梗死前正规治疗者多于对照组 (6 8.8%对 2 8.6 % ,P <0 .0 0 1 ) ,但多部位梗死较少 (1 6 .4 %对 2 2 .3% ,P <0 .0 0 1 )。结论 与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前有延迟心肌预缺血的冠心病患者梗死面积小 ,心源性休克及充血性心衰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1] ,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本研究旨在观察运动训练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0 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1978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运动训练组 5 2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 18例 ,年龄 (5 3.1± 15 .7)岁 ;合并高血压病 2 3例、糖尿病 16例、高血脂症 2 6例。对照组 5 1例 ,其中男性 31例、女性 2 0例 ,年龄 (5 4 .2± 14 .2 )岁 ;合并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量肝素是近年来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药物 ,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对 1997~ 1999年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39例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4 8~ 74岁 ,平均 5 8.3± 7.0岁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12例 ,恶化型心绞痛 18例 ,自发型心绞痛 6例 ,梗死后心绞痛 3例。对照组 35例 ,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4 5~ 76岁 ,平均 6 1.5± 8.3岁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11例 ,恶化型心绞痛 17例 ,自发型心绞痛 5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两组间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