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器官衰竭是指器官功能损害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因此,在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都选定在器官功能障碍的"上限",以致被诊断为"多器官衰竭(MOF)"的患者病死率极高.此类诊断标准有失临床"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治疗。营养方案的制定是关键的第一步.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未明确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营养方案的选择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综述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机体在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和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其肠屏障功能将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变化机理是一系列神经、免疫、内分泌机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认识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对临床上治疗应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以及预防由此所诱发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 Gln)组和中西联合组,Gln组在术日CPB开始后和术后2天内分别静脉给予Gln 0.4g/kg.联合组在Gln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于术前及术后给与不同中药制剂.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和2天检测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 IL-6)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仪,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2 cm内进行检测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后Gl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IL-6和DAO水平均降低.体外循环后及术后1天联合组较Gln组内毒素、IL-6以及DAO水平均降低.彩色多普勒分析EDV及PI,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及Gln组术后EDV明显升高,PI降低,术后即刻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二肽对体外循环后的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中医药制剂更有利于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营养方式与肠屏障功能: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我院胃肠外科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并分析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按NRS2002系统评分,并跟踪调查营养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6.3%和20.0%。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4: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3%。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33.7%(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31±9.34天,高于无营养风险的23.14±7.50(P<0.05)。结论与无营养风险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营养支持尚存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宁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4):199-201
肠道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肠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肠道不仅有消化、吸收、蠕动的功能,还有免疫调节、激素分泌、黏膜屏障等功能,所发生的功能问题难以综合归纳,至今对肠功能障碍(intestinal dysfunction)的诊断标准尚无共识。当前,临床更多注意的是肠黏膜屏障功能(barrier func-tion),这是肠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是由上皮、分子与免疫等组成的复杂功能,能阻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经肠道壁逸至机体内。肠道细菌易位是肠腔内固有菌群在肠道外的内环境中重新分布,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肠源性感染,是…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在手术应激状况下,内脏血流减少,肠黏膜处于低灌注状态,易发生肠黏膜损伤。此外,手术刺激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加重肠黏膜损伤。近年来,肠内营养被作为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有效手段。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已被证实,然而不同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胃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研究,整理、分析既往研究的结论和争议,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障碍都会导致多种营养素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肝功能的恢复。临床上胃肠手术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尤合并肝功能障碍的胃肠手术患者其营养代谢明显异常。改善合并肝功能障碍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合并肝功能障碍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作一阐述,为其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胃肠外科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外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直接影响其手术疗效、医疗费用及预后。入院后24~48h内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高风险患者及早选择最佳营养途径和施行营养计划.是提高手术与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策略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胃肠外科收治的252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研究NRS 2002营养筛查工具的适用率、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率为98.4%,适用于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3%,其中无营养风险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存在营养风险手术患者(P0.05)。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临床结局得到明显改善(P0.05),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则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NSR2002适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结局,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概况,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2月352例手术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统计研究,观察NRS2002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支持率、营养风险及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NRS2002的适用率为98.3%,完全适用于我科临床.整体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72%.无营养风险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6% vs35.00%,P=0.018)、术后住院时间(15.25±5.37d治17.72 ±5.31 d,P=0.023)均优于存在营养风险组.通过营养支持手段,缩短了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15.22±4.55 d vs 17.72±5.31 d,P=0.029)、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6.95%vs 35.00%,P=0.043).风险组整体与无风险组整体比较,术前白蛋白显著偏低(36.72±4.02 g/Lvs 39.37±5.31 g/L,P=0.000),预后无明显差异(预后指标P均大于0.05).术后及时合理应用肠内营养能缩短禁饮食时间(3.25±1.32 d vs 3.73±1.54d,P=0.027),减少肠外营养(PN)应用时间(6.35±2.21 dvs 7.13±2.10 d,P=0.007).术后较长时间应用PN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住院费用(47385.32±8521.63元vs 49235±8374.52元,P=0.049).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十分必要,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地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70例)与肠内营养(EN)组(270例),营养支持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按等热量[125 kJ/(kg.d)]和等氮量[0.25 g/(kg.d)]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营养情况、细胞免疫情况和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营养指标方面,术后PN组转铁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E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PN组(均P<0.05);免疫指标方面,PN组NK细胞水平高于术前,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而EN组术后CD3,CD4,CD8,NK细胞和IL-2受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PN组(均P<0.05);并发症与预后方面,PN组与EN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3%和28.9%(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EN组并发症持续时间,术后感染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N组(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优于PN支持,EN支持能较好地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GID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30日-2012年10月30日间北京市海淀医院ICU中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以肠内喂养不耐受(FI)、胃肠道出血(GIH)和麻痹性肠梗阻(PI)为主要表现的GIDS,将患者分为GIDS组和非GIDS组,记录其性别、年龄和入院24 h时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等25项指标,观察预后(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并发GIDS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72例脓毒症患者(65.5%)发生GIDS,其中,以FI 合并PI的发生率最高,为45.9%.同非GIDS患者相比,GIDS患者ICU病死率更高(47.2% 比21.1%,P=0.007),住ICU时间更长[(18.6±13.6)d比(14.2±7.8)d,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58,95%CI 1.925~1.992,P=0.016)、血C反应蛋白(OR=1.136,95%CI 1.051~1.229,P=0.001)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OR=6.016,95%CI 2.225~16.263,P=0.000)是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预测GIDS的发生.结论:GIDS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预后;高龄、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应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中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15例(1.2%),确诊后给予禁食、腹腔引流、抗感染、手术和营养支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其中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第一阶:禁食状态下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总热量为167~209kJ.kg-1.d-1,其中蛋白质为1.3~1.95g.kg-1.d-1,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55%,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热量比约为2:1。第二阶:经口进食流质后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所给肠外营养的总热量减为125~146kJ.kg-1.d-1,蛋白质为1.0~1.2g.kg-1.d-1;碳水化合物、脂肪所占总热量的比例维持不变。第三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继续给予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mL/d,持续5~7d。结果 8例康复出院,随访12~48个月,无胃肠道漏再发;感染较重的7例(46.6%)综合治疗后仍死亡。结论肝移植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三阶梯热量递减营养支持方案对治愈胃肠道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肠外科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肠外营养是肠功能障碍者的主要营养方式。正常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有效防御肠道细菌,而缺乏肠内营养刺激的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增加感染风险,通过营养支持治疗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肋肠部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胃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量由500ml/d递增至1500ml/d,速度由21ml/h递增至63ml/h,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8d抽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2浓度,血清PA浓度,血清RBP浓度。结果 (1)术后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经一段时期的EN和P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2)术后经EN和PN支持后T细胞亚群恢复到术前水平,NK细胞明显增高(P<0.05)。EN组IL-2明显增高(P<0.05)且与PN组术后IL-2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肠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其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