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对伴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106例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53例)和普通肠内营养组(53例)。于术前5d、术后1d和9d分别进行免疫学指标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d,免疫营养组免疫学指标C04、CD4/CD8、IgG、淋巴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和CH50水平均高于普通营养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则低于普通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8%(2/53),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的15.1%(8/53)(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8.1±1.1)d,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的(9.2±2.1)d(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术后创伤和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d比(4±2)d,P〈0.01]、排粪时间[(3.8±1.6)d比(6.4±2.5)d,P〈0.01]、半流饮食时间[(4±2)d比(8.2±2.2)d,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6±1)d比(11.7±3.8)d,P〈0.01]均明显缩短。术后两组患者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但早期进食组恢复速度快于传统饮食组,至术后第3天,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球蛋白[(24.1±2.4)g/L比(22.1±3.3)g/L,P〈0.05]、免疫球蛋白G[(10.8±2.4)g/L比(8.7±2.1)g/L,P〈0.01)和补体C4[(0.24±0.09)g/L比(0.17±0.05)g/L,P〈0.05]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应用于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促进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ERAS组44例。传统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36.5±3.8)h比(48.5±4.1)h,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提前[(44.2±6.7)h比(57.2±9.1)h,P〈0.01],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1.1±0.2)d比(2.4±0.3)d,P〈0.01],术后下床时间提前[(1.3±0.5)d比(2.9±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4.2±2.1)d比(5.9±2.8)d,P〈0.01],术后疼痛减轻[(3.1±3.0)分比(5.2±3.2)分,P〈0.05)]。ERAS组术后1d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较传统组降低[(6.7±1.1)mmol/L比(9.8±1.7)mmol/L,(d.0±7.5)比(9.5±2.2),均P〈0.05]。ERAS组和传统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5%和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可以促进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腹腔感染对白蛋白合成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陆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肠瘘合并复杂腹腔感染病例(感染组,8例);另选取同期8名年龄、性别、BMI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经外周静脉给予首剂量无菌L-[ring-^2H5]-苯丙氨酸溶液(4μmol/kg),继之以6μmol·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6h。输注前和输注后的每小时取3ml动脉血:通过GC-MS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和掺入到白蛋白中L-[ring^2H5].苯丙氨酸的同位素丰度。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分别为(62.2±1.0)g/L和(32.5±4.0)g/L,显著低于对照组[(74.2±1.7)g/L和(46.1±2.6)g/L;均P〈0.05]。感染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体温3项全身炎性反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白蛋白合成速率为(5.3±1.6)%/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游离氨基酸谱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浆谷氨酸高于对照组.苯丙氨酸和脯氨酸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复杂腹腔感染可明显抑制白蛋白合成,是腹腔感染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前连续3d口服无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不行机械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口服泻药行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0.91)d比(3.03±0.68)d,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3.95±0.83)d比(4.52±1.14)d,P〈0.05]明显缩短。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比20.0%(6/30),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白蛋白[(36.2±2.5)g/L比(33.5±2.6)g/L,P〈0.01]和前白蛋白[(325.4±28.2)mg/L比(302.5±34.2)mg/L,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服用肠内营养制剂以代替术前机械肠道准备,其清肠效果并不劣于传统方法,亦不增加手术风险,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完全随机将92例胃癌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和加速康复组(46例,采用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动态监测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应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和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加速康复组和常规对照组术后第1、3天的IL-6分别为(112.52±24.73)ng/L和(123.90±22.52)ng/L、(129.03±22.75)ng/L和(142.67±20.33)ng/L;TNF-α分别为(12.67±2.68)fmmol/L和(14.74±3.18)fmmol/L、(13.19±2.75)fmmol/L和(15.56±2.99)fmmol/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术后第1、3、7天的CRP两组分别为(56.20±11.47)g/L和(71.07±17.32)g/L、(136.09±19.78)g/L和(157.78±28.18)g/L、(48.53±12.95)g/L和(64.72±19.73)g/L,前者仍明显低于后者(P〈0.05)。加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3天REE分别为(5713.96±619.44)kJ/d和(5298.49±639.36)kJ/d,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的(6176.04±614.46)kJ/d和(5627.94±656.72)kJ/d(P〈0.05)。加速康复组患者和常规对照组的术后发热时间分别为2(2.0~3.0)d和4(2.8~4.0)d;排气时间分别为3(2.0.4.0)d和4(3.8-5.0)d;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6.0~7.0)d和8(7.0~8.3)d;治疗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7201±3857)元和(31006±3555)元: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15.74±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7±1.27(P〈0.01)。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能够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机体静息能量消耗,加速胃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影响,将120例ASAⅠ-Ⅱ级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曲马多组(T组)各40例。3组均以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0mg/kg、罗库溴铵1.5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以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深度(MAC值2.1左右),术中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于麻醉诱导前10minM组静脉注射吗啡0.1mg/kg,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g/kg。3组分别于术前(T0)、手术结束后3h(T1)、术后1d(T2)和术后3d(T3)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2、IL-6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结果显示,M组IL-2水平在术后3h开始下降(P〈0.05),术后1d时下降到更低的水平(P〈0.01),术后3d时略有回升,但仍然低于麻醉前的水平(P〈0.05);T组IL-2水平在术后3h与麻醉前比较无差异,术后1d后逐渐升高(P〈0.05),在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F组IL-2水平术后3h明显升高,持续至术后1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3d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3组IL-6血清浓度术后3h全部升高,术后1d达顶峰。T组与F组术后1d血清IL-6浓度与M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F组升高的幅度较T组小(P〈0.01)。术后3d F组与M组血清IL-6浓度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M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与吗啡和曲马多相比,氟比洛芬酯可更好地促进IL-2的分泌,抑制IL-6的升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围手术期镇痛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12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3例,术后早期开始进食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和早期禁食组(45例,常规早期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应激等指标。结果与早期禁食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缩短[(53.7±5.9) h比(64.5±5.8) h],排气时间提前[(57.5±8.2) h比(71.8±7.2) h],住院时间缩短[(6.9±1.4) d比(8.5±1.9) d],治疗费用减少[(41868±3168)元比(45950±3714)元](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8/43)比22.2%(10/45), 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禁食组,而静息能量消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早期禁食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生理性营养吸收途径,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81.1±6.4)h比(87.3±8.0)h,P〈0.05]、排气时间[(79.9±9.5)h比(86.6±8.7)h,P〈0.05]和住院时间[(7.83±2.23)d比(9.57±1.96)d,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分别为(30.22±3.22)千元和(34.60±32.12)千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6.7%(5/30),P〉0.05]。术后第3和第7天,试验组患者CD3+、CD4+、NK细胞、CD4/CD8、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早期肠内营养配方的治疗效益。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5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素组、能全素组和百普力组,每组均15例。各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给予管饲肠内营养素.连续8d。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9d空腹采血以检测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并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素组和能全素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2.4±15.73)h和(50-8±12.4)h。均明显快于百普力组[(60.3±16.8)h,P〈0.05]。安素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为(443.3±45.8)元,明显低于能全素组[(639.5±52.6)元]和百普力组[(990.5±95.5)元](P〈0.01)。结论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肠内营养制剂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营养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同:安素治疗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添加益生菌、谷氨酰胺和深海鱼油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34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并观察院内感染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7d,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3.7)mU/L比(13.7±5.4)mU/L(P〈0.05)和1.1±0.2比1.7±0.4(P〈0.05);治疗组CD4+[(45.2±5.4)%]、CD4/CD8(2.1±0.3)及NK细胞计数[(1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38.1±2.9)%、1.6±0.2及(15.4±5.6)%,均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1%(2/33)比17.6%(6/34),P〉0.05]和肠功能恢复时间[(69.3±9.5)h比(70.1±11.6)h,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7±3.8)d比(21±4.2)d,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免疫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小猪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和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可行性以及CO2气腹对小猪移植肾功能恢复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40头滇南小耳猪经配型分为CO2气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组(LDN组,n=20)和开放活体供肾切取组(ODN组,n=20),每组供、受体均为10头;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入路切取供肾后行原位肾移植。术后监测尿量、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术后30d切取移植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LDN组和ODN组均成功建立6例小猪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成功率均为60%(6/10)。LDN组和ODN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89±6)s和(30±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P〈0.05)。术后第3天LDN组和ODN组SCr分别为(152±16)μmol/L和(126±8)μmol/L,BUN分别为(7.26±0.99)mmol/L和(2.87±0.3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03,P〈0.05;F=6.303,P〈0.05);术后第7天LDN组和ODN组SCr分别为(121±5)μmol/L和(89±10)μmol/L,BUN分别为(2.87±0.39)mmol/L和(1.63±0.3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301,P〈0.05;F=31.719,P〈0.05)。移植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HE染色显示LDN组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ODN组稍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碘酸-Schiff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两组移植肾病理改变无特异性。结论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可影响移植肾的早期恢复,但对术后晚期移植肾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与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比较无差异。建立小猪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和原位肾移植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小儿全麻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持续输注对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72名4岁.10岁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Dex(0.5μg·kg-1·h-1)(PD组)及七氟醚复合Dex(SD组),丙泊酚复合生理盐水(PN组)及七氟醚复合生理盐水(SN组)。分别记录患儿泵注Dex前(T1)、泵注后10(T2)、20(T3)、30min(T4)及拔管时(L)的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测定停止麻醉药物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对术后患儿躁动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计算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①PD组与PN组比较、SD组与SN组比较,拔管时间[(7.1±2.6)min vs(4.4±2.1)min、(7.3±2.1)minvs(4.9±2.0)mini及睁眼时间[(16±6)minvs(10±3)min、(13±6)min vs(9±5)min]显著延长(P〈O.05),但PD组与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D组与PN组、SD组与SN组比较,术后躁动评分(1分vs2分、3分vs4分)及术后患儿疼痛程度评分(cHIPPS评分)(2_5分VS3分、4分vs7分)下降(P〈0.01)。S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SD组(5.6%)vsSN组(33.3%)](P〈0.05)。PD组的躁动评分低于sD组(P〈0.05)。结论Dex虽会造成术后苏醒时间延长,但可以降低小儿麻醉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即刻疼痛评分,并且显著降低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使患儿苏醒期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经典Mo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Morrow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49±15)岁;改良Morrow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0±18)岁。改良Morrow术是在经典Morrow手术的基础上,扩大室间隔的切除范围,切除范围由经典的2~3cm扩大达到5~6cm,向下切除范围由经典的单纯室间隔基底部扩大到心尖部;同时根据二尖瓣的结构情况,进行二尖瓣乳头肌松解、二尖瓣前叶横向折叠成形、“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或瓣膜置换。术前术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差异。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通过经典Mor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经典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3.10±3.64)mm vs.(17.38±4.39)mm]、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33.08±101.68)mm/s vs.(248.46±101.88)mm/s]、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8.57±40.16)mmHg vs.(4.29±21.52)mmHg]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5.04±7.05)mm vs.(18.38±6.55)mm,P〈0.05]、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14.83±83.33)mm/s vs.(159.72±60.84)mm/s,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7.94±29.16)mmHg vs.(17.56±9.39)mmHg,P〈0.05]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变化程度较经典Morrow患者更明显[(74.25±27.91)mmHg vs.(34.63±30.66)mmHg,P〈0.05]。结论改良Morrow术可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效果优于经典Morrow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