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左腹股沟可复性包块5年。查体:左腹股沟有-7cm×8cm包块,表面光滑,质软,包块可回纳入腹腔,咳嗽冲击试验( ),外环能容三指。术中见:腹外斜肌腱膜,联合肌腱薄弱,疝内容物为一团3cm大小的脂肪组织与疝囊紧密粘连,不能回纳。钝性分离脂肪团,见其下有一平滑肌样组织,其上静脉血管明显,呈树枝样分布。切除脂肪组织时见有黄色透明液体流出,考虑为膀胱损伤所致,检查见膀胱侧壁有-0.5cm大小的裂口,能见膀胱粘膜,予肠线逢合修补,仔细分离出膀胱与脂肪组织的粘连,将膀胱送回原位,高位结扎疝囊,佛氏法加强前壁,治愈出院。经验教训 滑动疝在临床上少见,膀胱滑动疝更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3.
胡政权  李保翰 《四川医学》2001,22(11):1014-1014
1 临床资料例 1,男 ,67岁。主诉左腹股沟包块 10年入院。入院查体 :左腹股沟区有一圆形包块 13cm× 12 cm,质软 ,未突入阴囊 ,平卧位变小甚至消失 ,立位增大。入院诊断 :左腹股沟直疝。无手术禁忌症 ,行疝修补术。术中分离疝囊时误将膀胱切开 ,发现后立即行膀胱修补。术后伤口一期愈合 ,痊愈出院 ,随访 3年疝无复发。例 2 ,男 ,3岁。 2年前在外院行右斜疝嵌顿解除并修补术 ,术后出现持续性血尿 ,肉眼和镜下血尿交替出现 ,偶伴脓尿 ,在外院治疗无效入我院。入院诊断 :右斜疝嵌顿解除并修补术后 ,膀胱损伤。膀胱镜检示 :右侧壁有炎性病变区约…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52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3年,于1989年9月15日诊断为右腹股沟直疝手术治疗。术中切开疝囊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流出,自认为是腹水,行疝修补术。术后7天内可见肉眼血尿。继后病人发现膀胱充盈时耻骨右上方可见乒乓球大囊状包块,排尿后包块消失。六月后疑疝术后复发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a入院。入院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1个倒梨型包块,包块还纳后压迫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用手指经阴囊探及内环口松弛,透光试验阴性。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右侧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为滑动疝,其中阑尾构成疝囊壁之一部分,尖端明显充血肿胀,阑尾壁水肿。常规切除阑尾后,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我院从1989~1996年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术后随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年龄1岁以内9例,1~3岁62例,4~6岁23例,7~12岁14例。其中男102例,女6例。腹股沟右侧88例,左侧16例,双侧4例,其中嵌顿疝46例,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 2.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采用腹股沟管斜切口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疝囊后于疝颈部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止血后不切除,患儿常有腹横筋膜薄弱区,将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充分游离,用“1”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U”字形缝合于外侧深面,再将外侧片重叠缝合在内侧片前面各2~3针,修补内环,使修补后的  相似文献   

7.
<正>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有:传统的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疝囊颈关闭术、经腹内环口荷包缝合关闭术和经腹内环口后唇腹膜切开关闭术等。几年来,我院在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于198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腹 股沟斜疝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81例儿童、 青壮年 及老年人经腹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果 24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达86.4%,经腹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无一例复发。结论 根据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和病理特点,高位修补腹膜缺损、关闭旷置的内环口和缝合腹横筋膜,可防止腹股沟 斜疝复发。  相似文献   

9.
病例摘要男患,58岁,病案号37959。右腹股沟肿物2年余,逐渐增大,平卧时可消失。有尿时明显增大。排尿时用手上推肿物后可消失。查体:右腹股沟阴囊上部可触及4×4cm梨状肿物。质软,外环增大,平卧时肿物还纳。经膀胱照影诊断为:膀胱滑动疝。经手术证实,内环约4×4cm大小,腹膜返折及膀胱进入疝囊,腹膜近折处与疝囊底部有纤维粘连。经Halsted氏修补术,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1岁。病人一年前因右腹股沟斜疝,行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材料为聚丙烯单编织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术后2周开始出现右腹股沟区坠胀感,术后2个月右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术后6个月肿物降至阴囊。病人有慢支病史6年。人院后确诊为右斜疝复发,经术前准备再次行右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网状补片成柱状固定于右腹股沟韧带部,腹股沟管后壁空虚,疝囊自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达阴囊,游离精索及疝囊,见锥状补片呈团状与部分睾提肌及腹内斜肌粘连。切除锥状及网状补片,见内环增大,可容纳3横指,切开形成内环三腹横筋膜重叠缝合重造内环,少容纳1横指,切除多余疝囊还纳以锥状补片置人内环周围与内环边缘缝合。嘱病人增加腹压见锥状补片未突出,再以网状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随访33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1.
<正>洪×,男,12岁,因右侧斜疝要求手术入院.查体:右阴囊至腹股沟可见—7×6×5cm包块,囊性,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外环可容1拇指余,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约1.2×1.1×1.0cm大小,上下活动较大.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末扪及睾丸.B超查:左阴囊腹股沟末见睾丸回声影,右阴囊可见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施疝囊交位结扎加疝修补。术中见:右阴囊内无睾丸,疝囊后壁颈部有一精索血管,牵拉精索,睾丸自腹腔内牵出,可送入阴囊,在精索内侧1.0cm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8岁。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逐渐增大一年余,肿块质软,约6×8cm~3大小,用手按压可回纳入腹腔;外环口扩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压迫内环口处肿块不能突出。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住。在腰麻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加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内侧有一疝囊,长约5cm,切开疝囊,疝囊颈口较细,与腹腔相通,直径约0.5  相似文献   

13.
患男,32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于2000年8月10日入院。体查:左腹股沟区包块已突入阴囊,大小约6cm×6cm,平卧用手压迫可回纳至腹腔,压迫内环口不复现。诊断:左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术中在疝囊内外侧各发现一根精索,如火柴棒硬度。外侧一根粗约0.5cm,内侧一根约0.3cm。向下在阴囊内亦可扪及两根输精管,睾丸附睾正常。右侧睾丸精索及输精管扪诊正常,同时游离两根精索,行Bassini法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斜疝经腹修补术24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小儿与成年人腹股沟斜疝 ,探讨手术方法 ,评价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该手术切口 ,寻找疝囊、高位结扎封闭内环及前后壁的修补。结果 本组 2 4 6例经腹修补术 ,除 8例急诊手术外 ,择期手术 2 38例 ,随访 2 36例 ,无 1例手术失败与复发。结论 经腹疝修补术既能达到彻底的高位结扎疝囊 ,又可修补内环的目的。符合解剖生理 ,适宜所有的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林双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51-1051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有传统加强前壁、后壁的修补方法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我院普外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538例腹股沟斜疝,其中314例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后行腹横筋膜修补内环口方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人隐睾症腹股沟情况评估与一期行无张力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隐睾症术中腹股沟管情况评估的方法及一期无张力修补术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管隐睾186例,年龄18~32岁,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对照组92例,术中评估腹股沟情况,观察组对内环口扩张及腹横筋膜病例一期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对单纯内环扩张病例进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横筋膜薄弱或内环...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1970年起采用直接缝合内环不分离疝囊的修补法,治疗54例腹股沟斜疝,其中包括嵌顿疝7例。该法切口比常规斜疝切口稍向外上方延长2cm,将腹内斜肌肉上牵开或分裂肌纤维,于内环上方2cm处切开腹膜逆入腹腔,露出内环口,提出疝囊近端,做1.5cm长横行或纵行切口,以利疝囊内液体吸收,防止疝囊积液,然后将内环口腹膜及腹横肌膜由疝囊颈上方作连续粗丝线缝合,关闭内环。之后根据情况作加强前壁或后壁修补法。该方法简单,节省时间,对组织损伤小,可避免精索静  相似文献   

18.
蔡建铨 《四川医学》2001,22(8):739-739
患者 ,男性 ,59岁。因左腹股沟区包块 6天伴腹痛3天于 2 0 0 1年 5月 3日入院。 6天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已有一肿块 ,约拇指大小 ,无触痛。 3天前包块增大为 5cm× 4 cm× 3cm,伴下腹部疼痛 ,无恶心呕吐 ,在院外服药无好转。查体 ,T37.8℃ ,急性痛苦面容 ,腹不胀 ,肠鸣 5/ min,左肾区叩痛 ,左侧腹股沟管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 5cm× 4 cm× 3cm,未降入阴囊 ,表面光滑 ,挤压有气过水声 ,轻压痛 ,不能回纳于腹内。考虑为左侧腹股沟斜疝 ,大网膜嵌顿。行急诊疝松解修补术 ,术中见一粗 2 cm的卷曲管道 ,自内环口上方突出与精索伴行至皮下环外。…  相似文献   

19.
常俊生 《中外医疗》2009,28(15):78-78
目的观察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硬膜外麻42例,局麻20例。取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腱膜下,钝性分离疝外组织至腹膜外脂肪,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然后将充填补片置于内环处,尖端先进入,正好置入内环口下,再将其底部边缘与周围筋膜缝合固定4~6针。并于精索后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全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补片排异的反应。术后2~24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Meshplug修补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陈华 《四川医学》2004,25(4):478-478
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450例0—14岁小儿腹股沟斜疝,经手术高位结扎疝囊,精索后腹横筋膜修补以缩小内环口,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治疗效果良好,降低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