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川芎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蕾  孙志坚 《江苏医药》1994,20(12):669-671
应用川芎嗪(每日80mg,共5天)治疗53倒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组尿蛋白消失较快,BUN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上升幅度较小,血检索B2(TXB2)/6-酮-前列腺素Fla(6-K-PGF1a)比值较低,尿T-H糖蛋白(THP)和肌酥清除率(Ccr)较高,病情明显减轻,并发症减少,提示川穹疾对EHF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针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川芎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早期搪尿病肾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R1)组86例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R2)组100例。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2周中间休息1周。用放射免疫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搪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内皮素-l(ET-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6-酮前列环素(6-keto-PGF)及血栓素B2(TXB2);并选择36例健康人为时照(N)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1、GMP-140、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而6-keto-PGF1。则低于正常人。R1组治疗后血ET-1水平降低.GMP-140、TXB2及6-keto-PGF1a,24h uAER无改变.R2组治疗后ET-1、GMP-140、TXB2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早期搪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功能,减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3.
蒋桔莲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09,21(5):181-18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TXA2/PGI2平衡的调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川芎嗪120mg静滴10d(川芎嗪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a浓度。而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血浆TXA2含量上升,血浆PGI2含量下降(均P〈0.05)。经过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者血浆TXA2含量下降。血浆PGI2含量上升(均P〈0.05);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尿U-MALB和β2-MG均显著升高(P〈0.01).经过川芎嗪治疗10天后,尿U—MALB和β2-MG明显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降低PIH患者血浆TXA2含量和升高PGI2含量,纠正TXA2/PGI2失衡作用,同时川芎嗪还具有提高PIH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61-62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次,3次/d治疗,共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Ccr改善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和血糖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葵胶囊具有清热利湿、消炎解毒、活血通络、减轻或清除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150mg,1次/日。治疗组除加用厄贝沙坦150mg,1次/日外,另加用黄芪颗粒4g,2次/日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复查以下各项指标:血压、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24h尿蛋白定量、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治疗1月和3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尿Bz微球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尿酸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1)。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月后,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3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酸明显下降(P〈0.05),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可有效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前列环素体系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注射液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1、3、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计算其比值;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TXB2和6-keto-PGF1α含量与比值。结果:再灌注组血浆TXB2含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阶梯性升高,与假手术组各时点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1);川芎嗪组血浆TXB2含量与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1)。川芎嗪组血浆TXB2/6-keto-PGF1α在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比较肾组织TXB2、TXB2/6-keto-PGF1α下降非常明显(均P〈0.01),6-keto-PG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调控TXA2/PGI2的平衡,遏制无复流现象,故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刘晓申 《黑龙江医药》2014,27(5):1079-1081
目的:观察大小剂量缬沙坦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8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I组42例和Ⅱ组42例,I组给予小剂量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缬沙坦80mg/次,早上服用,qd,非洛地平5mg/次,晚上服用,qd,Ⅱ组给予大剂量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缬沙坦160mg/次,早上服用,qd,非洛地平5mg/次,晚上服用,q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尿肌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I组和Ⅱ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 h DBPV)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Ⅱ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 h DBPV)明显低于I组(均P〈0.05)。2、I组和Ⅱ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Ccr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Ⅱ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I组(均P〈0.05),Ccr明显高于I组(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160mg/d)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获益更佳,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还能减小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肾功能作用更好,抑制肾脏早期病理改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SBP和DBP)和空腹血糖(FBG);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24-Up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值等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和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Upr、SCr、BUN以及β2-MG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胃肠择期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组(万汶组)和R组(晶体组)。H组用万汶术前扩容;R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作为对照。监测AHHD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72h(T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B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比重。结果两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量、尿比重等肾功能常用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尿α1-MG在T1、T2、T3均较T0增高(P〈0.00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6%HES130/0.4行AHHD对肾功能正常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婧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64-164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将痛风性肾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加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20例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尿酸、(β2-MG)、24 h尿蛋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地黄汤对痛风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