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献血反应的发生、影响着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无偿献血12126人次,献血平均年龄23岁,发生献血反应87人次,献血反应发生率0.7%。通过在实际采血过程中观察发现,发生献血反应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而了解和掌握献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并积极进行疏导和防治,对做好军队无偿献血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献血不良反应55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达玲 《广西医学》2008,30(11):1796-1797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对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在献血过程中极易引发献血反应,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开展.本文探讨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志森 《中外医疗》2010,30(17):147-147
目的对东莞市高校无偿献血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更好的展开。方法将东莞市2008年1~12月高校采血点无偿献血者分为新生组和老生组,另选取街头流动点献血作为社会组,对3组献血者的献血频率、献血量和献血反应作出比较。结果新生组与老生组在初次献血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老生组与社会组再次献血率则差异不大;在献血量上,3组在没有明显差异;在献血反应上,新生组与老生组和社会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待发掘,是建立一支长期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观察,对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献血反应标准判断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在所观察的8786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59例,47例完成了采血,12例终止采血;终止采血中的7例在10分钟内缓解,3例在20分钟内缓解,其余2例均在30分钟内缓解.结论 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献血反应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健康适龄献血者 ,很少发生献血反应。但在献血过程中 ,由于精神因素、采血环境、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等原因 ,引起一部分人的献血反应的发生 ,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是推行无偿献血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而保证无偿献血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本单位 1998- 10 - 0 1以来 ,78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从 1998- 10~ 2 0 0 1- 0 4,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者 15 ,0 6 5人次 ,共发生献血反应 78例 ,占无偿献血采血人次的 0 .5 %。其中男性 5 2人 ,女性 2 6人 ,18~ 2 5周岁 41人 ,占 5 2 .6 % …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医疗临床用血基本上都来源于无偿献血.但献血群体的文化层次、经历背景和年龄、性别参差不齐,其生理、心理状态差别很大,造成献血者献血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或较强烈的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无任何报酬地献出少量的血液,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使血容量下降.大脑广泛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为减少献血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开展。笔者自1997年~2000年观察了23560名献血员中224人献血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人数在逐年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作为时代先锋,青年楷模的天之娇子大学生们更是不甘人后,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无偿献血热潮,至今已有12894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但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入学年龄较小,献血热情虽很高,但对献血知识了解相对缺乏,对疼痛较为敏感,共有374人有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其中心理紧张是主要原因,共有238例发生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数的63.7%,其次有晕血晕针、空腹、反复穿刺、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分别占总发生率的7.1%、6.2%、  相似文献   

9.
献血反应是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或采集完毕后短时间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笔者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对本市无偿献血中发生的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时有发生,这对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献血反应与献血者心理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空腹、晕针及晕血史,献血室环境、采血时间长短等有关。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基本上避免了以上影响因素,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同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当外界气温〉30℃时,流动采血车内献血反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爱军 《大家健康》2016,(12):53-53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因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市2010年街头无偿献血时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9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献血反应者绝大多数原因为恐惧心理造成.采取献血前后的心理护理,可使献血反映明显减少.出现献血反应后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可使反映者在较短时间内症状缓解、消失,恢复正常状态.结论 开展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因恐惧心理造成的献血反应;出现献血反应后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对症处理,能够快速使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献血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无偿献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 286人无偿献血者中,628人次发生献血反应,占4.1%.经过对症处理和护理,379例完成了采血,249例终止采血.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及时缓解.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对症处理,可减少献血反应或有效处置献血反应,保护献血者,使他们树立信心,完成献血或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4.
心理疏导对减少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疏导对减少献血反应的影响贺英赵风华陈平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的光荣义务。随着公民无偿献血的开展和普及,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越来越多。因无偿献血多是首次献血,在采血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献血反应,以致出现静脉塌陷,血流不畅或停流,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等。这既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2~9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000例自愿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000例无偿献血者中有38例发生了献血反应,其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其次为空腹饥饿引起,此外,献血者献血前睡眠不足、献血环境及采血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等都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应该针对上述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献血不良反应是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献血者心理因素、体质因素、采血时的环境因素及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应激反应综合症[1] .献血反应不仅会给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压力,还会影响他及其周边人再次献血的热情.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并扩大献血队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站对2011年度献血15814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89人进行了回访调查.  相似文献   

17.
固定采血点与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很多公民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过程中及献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了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18.
祝菁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5):859-860
目的:探讨街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无偿献血3 920人次,对献血献血反应进行归纳.结果:出现轻、中、重度献血反应41人次,回访反应良好.结论:街头献血献血反应跟心理、体质、穿刺、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后,对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探索预防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2008年7月保定市中心血站226 804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中、重度献血反应导致非标量采血不足100 mL的712例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发生中、重度献血反应后的712例中,参与再次献血的35例,占4.92%。发生中、重度献血反应后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明显低于参加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没有发生献血反应或有轻微反应的再次献血率。结论做好服务、创造条件、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血站内部精细化管理,切实关心无偿献血者,做好回访,有利于保留、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和报纸;42.0%的大学生曾无偿献血,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献血者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结论 应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壮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