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医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某医科大学2006年入学的新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生总检出率为39.15%,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分析表明有8.47%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76.72%的学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医科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401)。对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交谈困扰,其次是交际交友困扰。结论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亚红 《医学争鸣》2007,28(8):758-760
目的:了解民族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分析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4782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少数民族组和汉族组的SCL-90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青年常模(P<0.05),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恐怖因子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男学生敌对因子的得分高于女学生(P<0.05),女学生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学生(P<0.05).农村组大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城市大学生偏执因子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P<0.05).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恐怖阳性症状检出率较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是影响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安徽师范大学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安徽师范大学15个学院的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第一类学生的检出率为15.15%,第二类学生的检出率为34.30%,25题肯定回答的为0.7%,性别、院系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徽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但部分新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生活事件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270名新生进行测试,进行频数统计、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城乡差异(P<0.05);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大影响(P<0.001);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不喜欢上学及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新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显著(P<0.05、0.001、0.001、0.01)。结论: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充分考虑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安市三所护理学校的982名中专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对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中专护理学生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6.68%。其中二年级护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一年级护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响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满意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结论中专护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及老师可通过提高中专护理学生的自我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和拓展就业途径等,对中专护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是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结论 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改变学生的不良观念.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促进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新生自我效能、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剖析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UPI调查表、自我接纳感调查表、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分层随机抽取100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第1类(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共2名,第2类(轻度心理问题)52名,第3类(心理状况良好)46名;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相关(r=-0.282,P<0.01),与自我接纳问卷总分相关(r=-0.376,P<0.01);不同等级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约54%学生有轻度或明显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专业和意愿符合程度相关,护理本科新生应提高自身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宁夏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宁夏地区高等学校抽取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民办院校各一所,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971名新生中,Ⅰ类学生占27.4%,Ⅱ类28.0%。不同学历、男生和女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关键项目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附加项目1、附加项目2、附加项目4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高校不同学历、院校、不同专业满意度的新生UPI测查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护新生应激、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从本校高护新生中抽取11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RSC)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护新生日常压力排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35.2%)、人际关系(26.84%)和健康适应(25.89%);应对行为采用率排前三位的是解决问题(69.0%)、求助(61.7%)和幻想(48.9%)。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责、合理化式的应对及人格中的精神质(P)、神经质(N)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内外向(E)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三个因素可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变异量的47.2%。结论: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人格有关,其中自责式应对、生活事件和人格的神经质(N)是高护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UPI量表的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当代医学》2013,(25):155-156
目的研究分析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I量表对河南省某医学专科学校2011级学生1650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学新生I类、Ⅱ类心理问题发生率4.79%,医专新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爱操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心等方面;男女性别学生之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UP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9、3.719和2.715,P分别〈0.05、0.01和0.01);来自城市或农村的学生UP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25,P〉0.05)。结论大多数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少数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男生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理科生优于文科生。应关注医专新生中女生、独生子女、文科生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疆某医学院校2010年入校的2 005名在校本科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新生(即一类和二类学生)检出率为44.63%。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对新环境的难以适应(25.83%)和情绪情感障碍(19.17%)方面。结论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和必要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新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2月选取上海市1 800名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确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比例,并比较不同特征(专业、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 533份。经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占28.4%。男性、三年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较高,而不同专业、家庭所在地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间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胡一文  杨静  李荣金 《重庆医学》2012,41(10):980-982
目的了解湖北某重点综合性大学新生的心理压力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育部统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4 896名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该校新生中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5个维度及总分标准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类新生心理压力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文史类(P<0.01);农村学生社交、家庭压力高于小城镇、中小城市及大城市学生,农村及小城镇学生发展压力低于中小城市及大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的社交、家庭压力高于而发展压力低于非独生子女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重点综合性大学新生心理压力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关注特殊群体,针对性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河北某高校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定,提高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状况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某高校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平均得分为114.21±10.58。其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在不同的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居住在城市的医学生健康信息认知能力、获取能力和评价能力较高(P<0.05);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医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有影响(P<0.05)。结论 医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受家庭居住地、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应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校1 645名大学生进行入学健康体检和心理健康测量,其中大一贫困生234名,大一非贫困生684名,大三贫困生232名,大三非贫困生495名。心理健康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在大一年级健康体检中,贫困生心电图异常一项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P<0.05)。②大三贫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4项得分高于大一贫困生(P<0.05)。结论: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针对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措施,以维护贫困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采用MMPI和SCL90对某大学94级、95级1286名入校新生进行了调查,MMPI结果显示:个性问题检出率为2720%(350/1286)。①男女生各量表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男生Pa、Ma量表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Mf,Pa,Ma量表高于全国常模(P<005)。②不同性别相比男生Hs,P,Pa,Pt,Si量表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③不同年级比较,94级D,Mff量表分低于95级,Pa,Ma量表分高于95级(P<001)。在经MMPI测试结果有一项超出全国常模的535人中又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25%(135/535),占总数1050%(135/1286)。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新生入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某医科大学2004年入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一类学生占19.17%;二类学生占31.58%;三类学生占49.25%。结论: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总体状况良好,但潜在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