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目的]构建客观、简单、实用的ICU护理绩效考核模式,评价实施后的效果。[方法]依据ICU护理工作特点,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考核量表,对ICU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应用于绩效分配。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士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满意度、病人(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为基础的ICU护理绩效考核模式,为ICU全面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护士和病人满意度、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ICU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开发ICU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制订信息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并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结果改进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安全目标与急救管理、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4个方面的护理质量得分均提高(P0.01);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执行合格率均上升(P0.01或P0.05)。结论 ICU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有效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应用ICNSS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量,然后依据评估结果配置护理资源;应用平均分床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即每个护士平均负责一定数量患者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ICU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ICU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及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ICNSS量表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ICU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季金华 《当代护士》2016,(12):175-177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文件书写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6个月的质控,将2015年2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前的护理质控文件和2015年8~12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的护理质控文件计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6个月后,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医嘱单的总体质量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应用能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也可以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整体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估、重症护理质量评估、器械物品使用评估、隔离室护理评估、护理文件书写评估、健康教育质量评估等六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改善医院整体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士护理管理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ICU护士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ICU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抑郁评分低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在护理管理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总值班制度的方法,以促进夜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完善制定护理总值班夜查房制度及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及时间,设计应用护士长夜查房表,建立夜查房评价标准及完善追溯制度,并予完善护理总值班制度前后5个月,分别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价。结果:完善护理总值班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善护理总值班制度,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通过构建护理记录三级监控体系、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和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教育等方法 ,对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结果我院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出科回访制度对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前在我院MICU住院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后,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同病区住院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按《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中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4项)和综合ICU护理质量指标,评价2组的护理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和综合ICU护理质量指标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U实施出科回访制度可增加护患沟通,切实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护士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减少投诉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将2008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做为对照组;将2009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做为观察组.同时并对36名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认知程度和防护意识及执行的依从性,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在护理文件全程监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护理文件书写实施全程质量监控,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各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督和指导,将2009年1月至2月与2008年1月至2月归档病历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下降(P〈0.01)。结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文件书写的全程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保证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nursing activities scale,NAS)测量在本院ICU住院的149例病人的护理工作量,根据工作量计算护士人数,并预见性地合理安排每班护士人数。结果 ICU病人当天需要的护理工作量得分最低为30.50分,最高为129.70分,平均(53.23±18.12)分。所需护患比为1~2∶1的占了68.73%。实施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12%,明显少于实施前33.12%,实施前后比较,χ2=8.90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护士人力应以所收治病人实际需要的护理工作量进行动态合理分配。采用护理活动评分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中充分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作用。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知晓率(P0.01);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P0.01)。结论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理念在肾脏科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建立病区间无缝隙护理管理团队,规范治疗流程,细化护理交接内容,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完善护理安全屏障。结果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P0.05);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加强病区间的合作,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骨干院内ICU进修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各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70名护理骨干(含护士长),分批到ICU进行为期3~4个月的院内进修。结果:70名受训临床护理骨干院内进修后三基理论及重症监护理论成绩优于进修前(P<0.05),常用操作及急救技能掌握情况优于进修前(P<0.05),所在科室科主任或护士长对70名受训护理骨干院内进修后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进修前(P<0.05)。结论:临床护理骨干院内ICU进修可提高进修护理人员的危重症专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小组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神经外科分脑血管、脑肿瘤、脑外伤、脑功能康复等4个护理专业小组,并界定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指定专业组长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组员开展专业小组活动,以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P0.05,P0.01),2007年和2008年该病区连续荣获医院护理质量优秀奖和护理创新成果奖。结论: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组长的整体水平,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护理人员梯队合作,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肝胆外科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结果护士对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反馈量表认同率为85.5%;实施前后在特护、一级、基础护理检查得分[(91.86±1.64)比(98.00±0.97)分],患者满意度与调查信回复率(20.0%比50.0%),护士观察病情、沟通及急救能力考核合格率(60.0%比90.O%)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X2分别为22.82,8.10;P〈0.01)。结论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使护士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护士层次使用得到很好的体现,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实施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满意度)考核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95.3±1.0),(97.2±1.1),(97.5±1.3),(95.0±0.9),(97.5±1.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3.5±1.3),(90.5±1.0),(93.3±1.4),(92.0±1.7),(95.8±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89,9.32,8.35,8.27,7.53;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专项人才培养,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清醒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监护、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ICU清醒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ICU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ICU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沟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预见性避免影响ICU清醒生命质量的因素,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