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对其病机、病位为历代医家争论不休,概括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或兼表证,或兼太阴虚寒,或兼伤津,或兼气化失常等。其中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将其归为半表半里阴证,与小柴胡汤归为半表半里阳热证对应。而已故伤寒大家刘渡舟认为属于胆热脾寒治应请少阳之邪热,兼温太阴之寒。黄煌根据体质辨证提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适应人群,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三位老师的理论在临床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加减应用,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3.
杨慧  肖映昱 《河南中医》2023,(2):167-170
少阳主枢,不仅是表证传里之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证的枢机,故其临床证候复杂且多有兼证。张仲景立调和枢机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上五方虽均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都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特点,然各有侧重。小柴胡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功能为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三焦;柴胡桂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解太阳、少阳两感之轻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功能为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寒热虚实互见,功能为和解少阳,通阳和表,泻热清里,重镇安神;柴胡加芒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燥热较甚,正气偏虚,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泻热祛实,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4.
廖蔚茜 《河北中医》2012,34(9):1346-1347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147条,该条指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专为治疗少阳病兼痰结而设。方中柴  相似文献   

5.
14.少阳兼表(太阳)与少阳兼里(阳明)的证候、病机、治法如何?试举例说明之。答:所谓少阳兼表、兼里是言其病变之状况。因少阳为枢,既可外枢,也可内枢,外枢是少阳连系太阳,内枢是少阳连系阳明。在常态下,少阳气机有转枢气液、调整胃肠活动、决渎水道之功。在病态下,由于外邪侵袭,枢机不利,随着病人体质因素之差  相似文献   

6.
叶新翠  李宏 《光明中医》2016,(19):2873-2875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相似文献   

7.
章浩军主任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认为喉痹可从六经之少阳论治,少阳枢机不利,相火内郁,上聚于咽喉则发为喉痹。但因感受外邪与否、患者体质之不同,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故将少阳之喉痹,再细化为"少阳-太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三大证型,治疗重在疏通少阳之枢机,分别用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定位于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原文对太阴虚寒症状未作明示,但结合后世医家补充及临床验案,太阴虚寒为必有兼证。刘渡舟定位于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更贴近临床实际。方证应无表证,邪已传入少阳,水饮内停并非其兼证。因柴胡黄芩用量与小柴胡汤相同,故归于柴胡剂已达成共识,争论焦点在栝楼根、牡蛎及桂枝干姜的作用,详辨结构,乃小柴胡汤理中汤、栝楼牡蛎散合方之意。多数医者认同该方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兼津伤阳损,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刘渡舟主张使用本方,论病机为胆热脾寒,抓主证须重视口苦便溏;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主要依据,对临床使用影响很大,多按此原则使用,疗效确切,极大地扩大了此方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折方测证活用柴桂干姜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刚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7):313-314
柴桂干姜汤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之简称 ,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甘草组成。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方与其他许多经方一样 ,药虽数味 ,而蕴深意 ,有如七巧板 ,有千变万化之妙。笔者据拆方测证法在临床上活用此方 ,收效颇佳 ,现将临床体会例举如下。1 少阳病兼水饮这是国内大部分教材及参考书籍首肯的治疗证型 ,柴、芩化少阳邪热 ,桂、姜通阳化饮 ,楼、牡行水散结。在此不细述。2 太阳少阳并病兼…  相似文献   

10.
一、表里双解大黄不具解表功用,仲景将大黄伍入解表或和解剂中,表里双解,使邪从表里同去。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是其代表。《伤寒·太阴病》篇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乃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而成,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而邪陷阳明。方中桂枝汤解未解之表,“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柯韵伯)。仲景虽将其列入太阴病篇,实属太阳阳明同病。大柴胡汤见于《伤寒·太阳病》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柴胡剂六大名方之一,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论述中,总结出它的汤证病机有少阳病兼表邪未解,邪入少阳、汗下津伤,少阳病兼有水饮,上热下寒,胆热脾寒五个方面;功效有双解少阳表里,和解少阳、清热生津,和解少阳、温阳化饮,清上温下、寒热平调,和解少阳、温脾散寒,以及枢转气机、化痰开结等。孟毅教授按照"析八纲,辨六经,识方证"三个步骤,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注重"少阳郁热、太阴虚寒"的病机和"口苦、便溏"的主症,精辨方证,活用经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方测证法剖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中以柴胡命名的方剂共有6首,其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争议最多。有从少阳兼水饮内停之说者,如唐容川、沈明宗、舒诏等,目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亦持此观点;有持少阳兼津液内伤之论者,如成无己、汪琥、吴谦等。  相似文献   

13.
王庆国教授数10年来致力于脾胃病的中医临床辨治研究,尤其深谙经方治疗脾胃病之秘法,提出“少阳为表里之枢,脾胃为升降之枢,临床诊疗调枢为要”的临证辨治纲要。临证治疗脾胃病时,重视调少阳枢机重在运转枢机、疏利肝胆,调脾胃枢机重在补泻兼施、寒热同调,同时注重辨病辨证、中西合璧。善用半夏泻心汤、乌梅丸、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14.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当代多数注家及目前所用《伤寒论》教材均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机为伤寒汗下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而致水饮内结~([1])。本方为小柴胡汤类方,由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病机复杂,辨证非见一端,中医多属"消渴"范畴,其典型症状或有不同,可见"口渴"、"咽干"、"多饮"、"多尿"等,均有伤津表现。笔者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以口干苦为主症的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辨证治疗,主要抓住患者口苦、便溏两个主症。口苦乃少阳病提纲证之一,而大便不能成形,太阴虚寒之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驱邪扶正,斡旋阴阳,直入少阳、太阴,并以少阳为枢,使病从阴出阳,由阴转阳,令少阳枢机气和,太阴阳生津布,同解胆热脾虚、火郁水停之困。临床上柴胡桂枝干姜汤使用广泛,紧扣少阳转太阴之际,是本方辨证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为少阳病兼变证之一,属少阳病误用汗吐下后少阳证未罢又见太阴病,症见晨起口苦、兼见腹泻,或口苦于傍晚欲解者符合少阳太阴并病,临床中患者头痛凡符合该症病脉特点,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黄、大枣,功用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综观全方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调理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功.临床加减后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不可拘泥于少阳阳明合病之诸症悉具.笔者现就其加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9.
少阳病的证治是《伤寒论》的难点,各家看法不一,这里简要谈谈少阳病证的本质和有关柴胡汤类方的运用特点。少阳病的提纲问题《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为枢”,枢者,枢机之称,少阳经脉循胁肋,位居太阳、阳明之间。仲景立少阳辨病仍然继承这一思想。从病期的变化部位来讲,是半表半里,外开是太阳,内阖则为阳明。六经各有提纲,少阳病证提纲为何?历来各说不一,如柯韵伯说是:“口苦、咽干、目  相似文献   

20.
秦宝明  刘菊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14,(7):1229-1230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有和解少阳,泻下阳明之功,原书中用于少阳阳明舍病。袁红霞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肝硬化。这三种病病机均为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证同则治同,故皆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