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人怀孕,聚血养胎,阴血偏虚;临床用药不宜过于攻伐,以免伤其胎元。若患急症,邪袭于体,邪不去,则胎难安,故又应驱邪外出,邪去则胎安,此有益无弊。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妇人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现举蛔厥、肠痈两则于后。  相似文献   

2.
凡有胎者,贵冲任旺盛,元气充足,以保无虞,分娩顺利;若气血不充,冲任脉虚,则经水愆期,难以孕育,即或得孕,亦多胎孕不实,重者殒堕。故凡有胎者,务必益气养血,以安为要;即或有病,用药以不碍胎为原则,避免使用温热、破气破血、通行滑剩之品,以防伤损胎元。陈师对已婚妇女月经临期未行者,予和养脾胃,补养肝肾,调理冲任,以起到有胎养胎,无胎调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颇似祖国医学的“症瘕”中的“右瘕”病症。《灵枢·水胀篇》谓:“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相似文献   

4.
石瘕之名出自<灵枢·水胀>:"石瘕何如?岐伯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可导而下."<内经>认为石瘕的病因为寒气,寒气凝滞气血,使恶血不去,衃以留止,先气病而后血病,病变以血瘀为主,病位在胞中,其病证特点是瘀血积留,乃至形成肿块,肿块可日益增大,因石瘕生于胞中,凝滞气血,故而影响月经来潮,由于瘀血停于胞中成癥成瘕是其病机,因此,<内经>针对这一病机,采取了"可导而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黄丽慧 《河北中医》2007,29(4):363-365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现将近年来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内治法1.1辨证论治子宫肌瘤属中医学的疒徵瘕、石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局部气血阻滞壅塞的结果。《灵枢.水胀》论述石瘕一候时,对其病机作了阐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因此,瘀血凝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化瘀消疒徵是本病的主要治则。临床见证型如下:1.1.1气滞血瘀型李颖等[1]用丹七化疒徵胶囊(当归、丹…  相似文献   

6.
朱南孙教授临床主张运用通、涩、清、养法治疗妊娠腹痛。朱教授认为,妊娠腹痛的中医病机多因气血不足、冲任不固则致胎元受损,而腰部的征象、腹痛及漏红的程度往往与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安胎当以养血、补气、益肾,固冲任为大法。朱老强调补肾安胎的同时应注重用药勿过温燥,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临床常用寿胎丸,并在此基础上加养阴药以求阴阳平衡。其中党参、黄芪为君药,补益中气,以求托举胎元。在服用中药期间更应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殒,损伤的意思,指有病邪存在,虽使用峻烈药物,是不会伤害母体,亦不会伤害胎儿的。也就是用药必须中病,应用得当,适可去邪,所谓:“有病则病当之”的意思。妇女妊娠,在药物上有许多禁忌,在治法上也有禁法、禁利、禁泻等禁忌。但在胎前许多疾病中,往往根据病情,采用妊娠禁忌的药物,确能既不伤  相似文献   

8.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攻下逐瘀治疗血瘀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素问·缪刺论>亦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处利药即指攻下之药.<灵枢·水胀>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相似文献   

9.
<正> 凡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因此阴血偏虚,易受外邪侵袭而产生疾病,这些多与妊娠有关,或使孕妇素有缩疾复发,均称为“妊娠疾病”。妊娠疾病的病因,不外内伤五脏,外感六淫。其机理由于血养胎元,阴血骤虚,阳气偏盛,易致肝肾亏损,胎元不固;胎儿逐渐长大,则影响母体的气机升降;脾胃虚弱,则导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任脉不固,系胞无力。一般常见疾病有:妊娠恶阻、咳嗽、肿胀、失音、心烦、淋症、痫症、胎气上逆、腹痛、胎动不安、滑胎、胎死不下、难产等。  相似文献   

10.
胥老认为妊娠后胎儿的生长发育需靠母体气载血养。若素体气血虚弱;或因脾胃虚弱,孕后饮食不节,妊娠恶阻日久伤及脾胃,以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少;或大病久病之后,正气不足,又失于调养,以致气虚血少。气虚则载胎无力,血少则胎失滋养,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或因气血虚弱无力排出死胎而导致胎死不下。胥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确立以补肾健脾安胎的治疗大法,创立培土孕康汤治疗先兆流产。本方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所载方药有10首之多,具有用药精简、组方巧妙、用量考究、剂型丰富的特点。张仲景妊娠保胎临证处方重视调和阴阳、开利气血,遵"有故无殒"之大法,因故而施、药味合理配伍减毒护胎,又注重肝脾同治,化瘀、清热、除湿等法兼备,调理脏腑,补虚泻实,为后世妊娠期治病安胎理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于临床妊娠病及安胎养胎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冬梅 《光明中医》2014,29(12):2661-2662
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二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称“原发性不孕”.如曾生育或流产后,无避孕而又二年以上不再受孕者,称“继发性不孕”[1]. 肾主生殖,故多认为不孕症与肾的关系密切,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有关.临床常见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正如朱丹溪所说:“妇人无子常由血少不足以摄精也,血少固非一端,然欲求子者,必须补其精血,使无亏欠,乃可成胎孕.”何松庵亦说:“有肥白妇人,不能成胎者,或痰滞血海,子宫虚冷,不能摄精,脉沉滑而迟者,当温其子宫,补其中气消痰为主.”薛立斋又说:“妇人不孕说有六淫七情之邪损伤冲任,或宿痰淹留,传遗脏腑。”  相似文献   

13.
经、孕、产、乳皆与气血息息相关,因行气活血方药多伤气动血,可使冲任不固而引起胎动不安或胎漏,甚者堕胎,因此妊娠期间一般忌用或慎用祛瘀、破血、耗气等中药。李教授胆大心细,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灵活变化,通过补肾活血调经后自然怀孕,并在安胎过程中斟酌加入活血行气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完整体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4.
滑胎即习惯性流产,中医将其病因责之于肾虚胎元不固.治疗上以"寿胎饮"为代表方剂出入变化,历代医家多未出此范畴.清初妇科名医傅山力主"气血不足,气虚不能固胎摄元",并制"助气补漏汤"、"固气填精汤"治之.胎动不安、胎漏相当于先兆流产,辨证除肾虚、气血不足外,尚有血热证.然而上述理论验之临床,治疗效果往往得失参半.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女子以肝为天"的理论,从肝论治滑胎及胎动不安,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以肝血不足立论,用养血柔肝法治疗滑胎及胎动不安,较之从肾从气血论治更能接近疾病的本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一、血瘀的含义何谓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灵枢·水胀》篇云:“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金匮要略》:“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此外,文献中还有“积血”、“蓄血”、“死血”、“败血”、“闭血”、“滞血”、“老血”、“贼血”等论述。滞、留、闭是指血液瘀积不行,滞碍血闭的瘀血症,蓄血是指起病较急,病变在下焦的瘀血症;干、老、死是指其血瘀积日久,短时难于消散的瘀血  相似文献   

16.
妊娠恶阻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针对目前中医妇科临床治疗妊娠恶阻多以健脾、疏肝、和胃、降逆之常法,难以概治本病临床繁多证型的现况,秉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和"有故无殒"这一妊娠诊治基本法则,提出"汗、下、和、温、清、消、补"治恶阻"七法",并详述了其具体运用。虽用汗、下、消等攻伐之法,但切中病机,未见伤胎,相反病去胎安,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认为,胎孕之形成在于男女先天肾气之旺盛,而长养胎儿则在于母体后天脾胃气血之充盈。反之,若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脾虚气血不足,气不摄血,血不养胎;冲任损伤,冲任二脉不能维系胎元,便引起滑胎。然滑胎之关键,主要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而补骨脂性味辛苦大温,有助火壮阳,温暖宫寒之性,与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杜仲、桑寄生、阿胶、大枣、艾叶(自拟补肾固胎饮)为伍,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胎之功。其中补骨脂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即所谓“肾旺自能荫胎”之理也。临床验证治滑胎重用补骨脂,其疗效可佳。吴某,女,28岁。1998年4月12日诊。婚后8年,足下无子,曾流产3次。现月事闭至50余天,早孕试纸阳性,近因疲劳,自觉腰酸,小腹微有坠感,食欲减少,时觉头晕,畏寒肢冷,白带量多,大便时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边齿痕,脉细尺弱,证属肾牌两亏,治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胎。方药: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茱  相似文献   

18.
妇人妊娠,胎堕之虞,如芒在背,惶惶不可终日者,有之;下血而致小产者,多矣。故言治妊娠病,以安胎为要。古今圣贤皆明于此,著书立说者不乏其人。何以安胎,诸说纷坛,吾今所言者,乃遵循古训而索骥,验证临床而立法。一、安胎法源安胎之法,渊源流长,溯其根源,当推《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指出:“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说开安胎法之先河,为历代医家安胎准绳。其后言胎动病机者,有如《诸病源候论》所述:“阳施阴化,故得有胎,荣卫调和,则经养周足,故胎得安而能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有故无殒在《金匮·妇人妊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星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88-489
张仲景在《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中使用了包括桂枝、附子、半夏、冬葵子等后世所谓妊娠禁忌药治疗妇人妊娠期间所患的疾病,既能祛邪治病而又不致损伤母体及胎儿,符合《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理论。学习其辨证用药的方法,在用药时当注意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中病即止、配合扶正等,方能真正做到“有故无殒”  相似文献   

20.
安胎与下胎是中医妇科治疗胎前疾病的两种相反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范围各有不同,安胎是固护胎元,为保胎而用;下胎是终止妊娠,为去胎而使。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为了优生,安胎与下胎的治疗要求和范围也有了相应的变异,中医中药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治疗胎前病的胎漏、胎动不安和胞阻等病,安胎是常法,往往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其治疗原则清·萧埙《女科经纶》、《医宗金鉴·妇科心法》均有类似的论述:“母病所致当治母,病治则胎自安;子病致母宜安胎,胎安则母自愈。”临床上此病的病因病机大致有:孕妇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先天肾虚,后天伤肾,胎失所系,甚者而致腰酸滑胎;阴血聚下,阳气偏盛,血热妄行而胎漏;脾胃虚弱,胎儿渐大,气机升降失司而致胎动腹痛;气血亏虚而不足以养胎护胎而致堕落;外感风寒热病,邪毒危害胎元;跌扑挫伤,损母伤胎而致腹痛胎漏等等。因此辨证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