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75例颅骨缺损患者个性化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不同材料个性化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头颅CT超薄扫描(层厚1.5mm),三维重建,模拟缺损颅骨补片,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和缺损的情况,选用了硅橡胶、骨水泥及钛钢材料制作缺损颅骨及颅骨补片模型,经患者认可后手术植入。结果75例中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硅橡胶、骨水泥)40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35例,补片与颅骨均完整适配,术中均未经修整,平均手术时间45rnin。83%(63例)患者认为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颅形。术后并发症有:头痛5例,3个月后均自行消失;术后出现积液12例,其中8例未经处理,于10天后吸收,3例经过1~4次的抽吸后吸收,1例额颞部骨水泥修补者,因感染取出修补材料,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松动及移位2例,均为颞部缺损采用丝线固定方法,其中1例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另1例于3个月后自行稳定。嵌入性修补材料与覆盖性修补材料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骨缺损部位,选择修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颅骨外形,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盖与颅底骨缺损修补手术的诊断、治疗与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169例颅盖和颅底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结果手术材料选用进口钛板160例,自体骨9例;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后3个月~8年;手术方法有覆盖法和镶嵌法。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血肿、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对于颅盖骨缺损直径≥3cm、颅骨缺损时间≥3个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颅内外沟通瘤的颅底骨缺损者可在肿瘤切除后进行修补,应注重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颅骨缺损的适宜修补时机和新型手术方法。方法:510例颅骨缺损病人根据不同病因分为减压型和非减压型两种类型;再依据骨窗区新生骨形成与否分为新生骨形成型和无新生骨型两种。以钛网片为修补材料,分别于开颅同期、术后2个月和5~6个月,选择颅骨钻孔固定(I组)和钛网-骨膜缝扎法(Ⅱ法)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效果优良率均为100%,但I组术后并发症(4.86%)明显高于Ⅱ且(0.71%),  相似文献   

4.
林立  袁邦清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04-1205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塑形三维钛网早期修补颅骨缺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1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早期行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积液3例,硬膜外血肿2例,头皮感染3例,经及时处理后均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出现颅内感染、修补材料变形、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塑形后颅骨外观满意,原有神经功能缺失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应用数字化三维钛网进行修补,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节约手术时间,塑形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10~2009-11入住我科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80例,其中使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49例,传统普通钛网修补31例,调查每例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及统计不同手术材料相应手术时间。结果: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时间为50.2 min~72 h,平均为60.4 min,术后外观满意度为98%;传统手工钛网塑形修补术耗时1.5~100 min,平均83.5 min,术后外观满意度为84%。两种材料在手术耗时及病人术后外观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耗时短且具有术后病人外观满意度高的特点。结论: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外形,提高病人对术后外观的满意程度,简化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时间,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3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意义、时机及临床经验。方法:对38例外伤后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钛网固定可靠、无浮动,外观对称美观。无头皮感染及排斥反应,无咀嚼功能受限。结论:三维钛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条件允许下宜尽早进行,术中几点技巧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成型在复杂性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5例颅骨缺损患者,传统钛网手工塑型颅骨修补22例,采用三维钛网成型进行颅骨修补13例。对比两种修补方法的钛钉数量、术中塑型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塑型相比,三维钛网成型在复杂性颅骨修补术钛钉使用数量明显减少(P<0.01),平均术中塑型时间减少(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三维钛网成型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不仅能够完全达到符合生理解剖意义上的修补,而且塑型效果好,手术操作过程简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医患双方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颅骨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与修补材料、修补时机、手术方法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997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颅骨成形术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5例,女性76例;年龄2~71岁,平均37岁。修补材料包括钛网(281例)、自体骨(42例)、硅胶(28例)。统计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与所用修补材料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29/351),其中感染15例,头皮下积液4例,颅内血肿2例,修补材料松动5例,癫3例。相关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包括术中放置头皮下引流管(P=0.02)、修补材料(P=0.002)。是否放置引流管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为-1.273,表明与是否放置引流管这个因素负相关。硅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显著高于钛网组(6%)及自体骨组(9%)。患者的年龄、性别、修补时机、缺损原因、修补侧别等对于并发症无显著意义。结论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可能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放置头皮下引流管可降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3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32例,将患者颅骨缺损前后CT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三维重建,采集颅骨缺损部位的三维几何模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补片几何形状,制作出凹凸两个模具,利用模具将颅骨修补材料钛网压制成形,用成形好的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术中医师塑形工作量、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术后无一例出现因塑形欠佳造成的并发症,复查头颅CT修复后的颅骨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完全一致。结论 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应用CAD/CAM技术塑形颅骨修补材料实现了按人配置修补颅骨缺损,使患者颅骨缺损修补后头颅形状恢复生理原貌,患者满意度100%,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自体颅骨瓣为模板塑型钛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天峰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0):781-782
因颅脑外伤、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瓣体外保存无条件限制,行修补手术前,以其为模板塑型钛网,可还原颅骨外形,兼获美容目的。金属钛作为神经外科的新型修补材料,具有有机玻璃、骨水泥、硅橡胶等修补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我科已应用17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