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学发光法监测氮氧化物浓度,观察10只缺氧和急性肺损伤犬在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时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5~50PPMNO均可降低缺氧犬肺动脉压25%±3%(P<0.01),降低肺血管阻力37%±5%(P<0.01),并使急性肺损伤犬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比值上升33.4±2.3(P<0.05),肺内动静脉分流量与总血流量(Q_s/Q_T)比值下降5%±2%(P<0.05)。提示,低浓度NO(5~20PPM)即可有效降低缺氧性和急性肺损伤犬肺动脉高压并改善其动脉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观察一氧化氮(NO)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NO吸入装置,对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呼吸衰竭(简称急性呼衰)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结果:7例有效,NO吸入前后比较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上升4.1±2.3kPa(30.5±17mmHg,1kPa=7.5mmHg)(t=4.52,P<0.05),氧合指数降低9±3(t=4.63,P<0.05)。对2例肺动脉导管压力监测显示,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体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NO吸入疗法对部分急性呼衰患儿有效,宜在急性低氧性呼衰、心功能未受严重损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配合治疗难治性呼衰的疗效。方法 经机械通气治疗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采用经气道吸入NO治疗严重呼衰患儿3例,浓度为5~20ppm,给患儿持续吸入。结果 治疗3例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有好转,呼吸顺应性改善,肺水肿好转,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NO可明显改善低氧性呼衰的SPO2,且起效快,适宜用于难治性呼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对10例RDS患儿进行了吸入NO治疗,浓度以20ppm开始,4小时后降为6ppm,持续至24小时。同时在吸入前、吸入后30分钟及吸入后12~16小时动态观察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及体循环氧合变化。结果:吸入NO后有8例患儿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分钟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5),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以6ppm浓度维持至24小时,氧合指数持续改善,肺动脉血流继续增加。提示:吸入NO能显著降低重症RDS患儿的肺血管阻力,改善氧合;采用无创伤性方法测定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对选择吸入NO适应证、评价疗效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判断高频振荡通气(HFO)伴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吸入对急性肺损伤家兔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37 ℃温盐水反复进行支气管灌洗(按每次30 ml/kg)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和1×10-6NO吸入对10 只急性肺损伤家兔进行实验性治疗,并测定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等参数。结果 HFO+ NO 与急性肺损伤基础值比较:PaO2/FiO2 比值由156±32 上升至405±48(P< 0-01)、氧合指数(OI)和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 分别由7-8 ±1-7 和0-41±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 P均< 0-01)。HFO+ NO 与单纯HFO 比较:PaO2/FiO2 比值由379±86 上升至405±48( P< 0-05) 、OI和Qs/Qt 分别由5-8 ±1-9 和0-35 ±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P均<0-05) 。结论 HFO+ NO吸入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兔的氧合,肺内分流减少,吸入1×10-6 NO有效。应用本系统质量流量控制器,可以在高频振荡通气时提供稳定浓度的NO气体。  相似文献   

6.
吸入一氧化氮逆转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是否可逆转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方法 选用10头上海种白猪。利用低氧建立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吸入不同浓度NO(0,10,20,40,80,120ppm)。在各时相分别进行血液动力学指标、二氧化氮和高铁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结果 吸入不同浓度NO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跨肺压(TPG)、体肺动脉压之比(Pp/Ps)、  相似文献   

7.
氧疗法(三)     
氧疗法(三)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张家骧(1)肺泡气氧分压(PAO2)普遍降低①吸入气氧浓度降低(高原)肺的通换功能正常,吸入气氧浓度降低(FiO2<0.21),PAO2降低,通过所有肺泡毛细血管的混合静脉血不能充分氧合即流入左心及...  相似文献   

8.
观察12创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几吸入一氧化氮(NO)20分钟后,肺动脉(PA)、肺毛细管(PW)、主动脉(AO)的压力和阻力改变情况,以及AO血氧饱和度、心率(HR)、高铁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情况,并与17例同类患儿静注立其丁作对照。结果显示吸入NO浓度在(35~55)×10-6(即百万分之一,ppm)时,可显著降低PA压力(P<0.05),而对AO压力无影响;对照组降低PA压力非常显著,但降AO压力亦非常显著(P均<0.01)。提示NO有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性降低PA压力的因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维持作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琳  黄绍敏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0):633-633
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NO)和瓜氨酸,NOS活性的变化反映组织内NO含量的变化。NO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除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能合成内源性NO外、脑组织也是内源性NO合成的重要场所。本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中枢神经系统中NOS的变化,以探讨脑组织局部NO的变化。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正常7日龄、体重18~22g的SD新生鼠45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吸入氧浓度(FiO2)为0-08的氧10~15分钟;H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及妥拉苏林气管内和右心室内给药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予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家兔模型吸入6×10- 6 NO及气管内滴入和右心室内注入0-5 mg/kg 妥拉苏林,通过左颈总动脉插管和右心室插管观察平均动脉压(MAP) 、右心室收缩压(SRVP)及血气的变化。结果 低氧通气使家兔SRVP由(14-0 ±2-2) mmHg(1 mmHg= 0-133 kPa)上升至(17-4±2-0) mmHg(P<0-05),吸入6×10-6 NO 后降至基础水平( P< 0-05);吸入前后MAP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低氧通气同时吸入NO对动脉血氧分压无影响。妥拉苏林两种给药途径均使MAP和SRVP下降(P<0-05) ;气管内给药还使SRVP/MAP比值由0-21±0-06 下降至0-20±0-06( P<0-05),该效应与吸入NO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气管内给药使MAP、SRVP下降的百分率均小于右心室内给药(P<0-05)。结论 吸入6 ×10-6 NO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妥拉苏林气管内给药具有一定的肺血管选择性,仍弱于NO的作用;但右心室内给药缺乏肺血管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头罩输氧是单纯氧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因为头罩输氧具有舒适、便于观察、头罩内氧浓度恒定,可同时予吸痰鼻饲,还可混合吸入一氧化氮(NO)来降低肺血管阻力[1]等优点。为观察头罩吸氧时罩内的氧浓度,以便临床能准确掌握吸入氧浓度,保证氧疗效果及避免发生氧中毒...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对10例RSD患儿进行了吸入NO治疗,浓度以20ppm开始,4小时后降为6ppm,持续至24小时。同时在吸入前、吸入后30分钟及吸入后12 ̄16小时动态观察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及体循环氧合变化。结果:吸入NO后有8例患儿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分钟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5),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以6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28名7~12岁正常儿童和76例6~14岁哮喘患儿进行呼出气NO浓度测定,同时测定哮喘儿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对其中21例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后8个月内随访,监测其呼出气NO浓度,采用组胺激发试验测定其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气道反应性。结果哮喘患儿呼出气NO浓度为39±21ppb,正常儿童呼出气NO浓度为23±13ppb,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发作期哮喘患儿呼出气NO浓度略高于缓解期患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42±24ppb,35±21ppb,P>0.05);哮喘患儿呼出气NO浓度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092,P>0.05)。11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治疗2周后缓解期呼出气NO浓度较治疗前降低(27±9ppb,44±18ppb,P<0.05),治疗6个月后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表现下降趋势,另10例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缓解期呼出气NO浓度和AHR程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哮喘患儿呼出气NO浓度高于正常,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呼出气NO浓度和AH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气管内气体吹入通气(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先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后选择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观察TGI对5例不同性质肺部病变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4只兔在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从压力控制通气(PCV)时的5.6±0.3kPa、7.7±0.25kPa下降至3.9±0.15kPa、5.6±0.43kPa(P<0.01),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则无明显变化(P>0.05)。(2)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当保持吸气峰压(PIP)不变时,可降低PaCO2,或在保持PaCO2稳定时可降低PIP。结论TGI作为一种机械通气方法,通过加速CO2的排出,可提高肺泡通气效率,但对肺部氧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吸入的药理和毒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入一氧化氮(NO)主要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而应用于临床,NO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分子。和氧反应会生成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吸入NO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表现出促氧化或抗氧化,促炎症或抗炎症作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和活性;影响血小板的聚集;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殖,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与新生儿高氧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氧中毒的详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近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与新生儿高氧性肺损伤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综述了高氧暴露对肺NO含量的影响,NO在高氧性肺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以及与此有关的治疗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吸入的药理和毒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一氧化氮(NO)主要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而应用于临床,NO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分子,和氧反应会生成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吸入NO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表现出促氧化或抗氧化、促炎症或抗炎症作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和活性;影响血小板的聚集;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殖。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与新生儿高氧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氧中毒的详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近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与新生儿高氧性肺损伤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综述了高氧暴露对肺NO含量的影响,NO在高氧性肺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以及与此有关的治疗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剂量,疗程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PPHN患儿进行了吸入NO治疗,浓度以20 ̄40ppm开始,6小时后降为6ppm持续36 ̄72小时,同时在吸入前后动态观测氧合情况,肺动脉压力,血压,心率及高铁血红蛋白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PPHN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血管扩张药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时,因其副作用而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对一氧化氮(NO)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NO作为一种特异性肺血管扩张剂而引起了医学界重视,吸入NO治疗PPHN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吸入NO治疗PPHN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