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峰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02-1203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急诊入住我院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或不超过12h仍有胸痛及心电图ST段抬高)行急诊PCI术,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成功率、(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IRA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37例(92.5%),无复流者1例(2.5%),1例术中死亡,1例前降支开口病变择日行搭桥术。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8%。住院病死率为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急诊PCI,成功率高,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效果。②方法: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8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73例(92.5%),无复流者6例(7.5%),1例术中死亡。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7.5%。住院病死率2.5%。④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并对无复流现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②方法 采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17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TIMI 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 急诊支架安置术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8%,TIMI Ⅲ级血流150例(88.2%),发生无复流现象20例(11.8%)。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58%,住院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4.1%。④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但仍有少数病人会出现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TIMI3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86例经急诊冠脉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即刻PCI组(44例)及择期(7~10 d后)PCI组(42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结果 择期PCI组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即刻PCI组88.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即刻PCI组为11.36%,择期PCI组无1例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即刻PCI组为4.54%,择期PCI组为0,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LVEF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择期PCI比即刻P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前壁)在起病12h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适合者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前降支动脉(LAD)开通后血流为TIMI3级,基本无残余狭窄,4例患者LAD开通后血流TIMI2级,1例患者因左主干闭塞术中死亡,1例患者术后1小时内因心脏破裂死亡,3例患者术后合并左心功能衰竭,5例患者择期行其它血管PCI术,住院期间33例患者无再次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出院患者随访1年,33例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安全、可靠,相关并发症少,术后患者不受体位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术(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5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术,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及住院期间心脏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术中IRA全部成功开通(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6小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术后36小时室颤死亡.直接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无复流现象1例.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和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D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151例急诊入院STEMI行急诊PCI患者,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 PCI+ DM76例)和对照组(替罗非班+PCI 75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IRA TIMIⅡ级2例(5.6%),Ⅲ级34例(94.4%);对照组PCI术后IRA TIMIⅡ级3例(10.3%),Ⅲ级26例(89.7%).观察组干预时间(4.45±1.15小时)和对照组(4.66±1.05小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观察组(13.7%)高于对照组(5.6%),观察组术后LVEF恢复(59.42%±8.06%)较对照组(52.65%±5.20%)增加.2组均未发生大量出血和脑出血现象,未引起血红蛋白的下降,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1.1%)较对照组(3.4%)高.结论 替罗非班可降低STEMI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CI后IRA最终获得更好的TIMI 3级血流,残余狭窄较轻,心肌灌注更好,心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入住院,且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6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动脉为分叉病变[OR=1.62,95%CI 1.420~1.862,P=0.002]、再灌注时间(>6 h)(OR=1.558,95%CI 1.359~1.793,P=0.001)、入院时收缩压水平(<90 mmHg)(OR=1.267,95%CI 1.140~1.381,P=0.004),术前TIMI血流<1级(OR=1.080,95%CI 1.052~1.142,P<0.001),血栓负荷程度(OR=1.580,95%CI 1.468~2.646,P=0.028),和病变血管长度(OR=1.936,95%CI 1.886~1.992,P=0.017)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梗死相关动脉是否为分叉病变、再灌注时间(>6 h)、入院时收缩压水平(<90 mmHg)、术前TIMI血流<1级、血栓负荷程度和病变血管长度等因素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我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60.3±12.6岁),其中男性22人,女性10人,发病时间在1~12 h之内,均采用右侧股动脉穿刺法行急诊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30例AMI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急诊PCI组中除1例因高龄、3支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PCI术后发生无再流、于术后2 h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 2,3级,且住院时间短,酶峰提前,3个月时的心功能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结论:急诊PCI治疗AMI能更迅速而持久地开通和恢复IRA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相关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 连续入选32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2级,39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289例),收集各项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特征,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328例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1.9%.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无复流组表现为高龄、糖尿病比例高、入院时血糖水平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长(P值均<0.05),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表现为长病变和PCI术前TIMI血流0/1级发生率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PCI术前TIMI血流0/1级和长病变(>11.67 mm)、入院时血糖水平>9.95 mmol/L、延迟再灌注(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6 h)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一些临床特征(高龄、糖尿病比例高、入院血糖水平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长)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长病变和PCI前TIMI血流0/1级)有助于预测急诊PCI后无复流的发生,术前应给予这类患者更为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对42例年龄≥75岁,发病在24小时内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观察手术前后的梗塞相关动脉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成功率,心功能和严重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42支IRA的46处靶病变共植入支架44枚,开通率为97.6%,血流均达到TIM13级。住院死亡1例,死亡率2.4%。6个月随访4l例,死亡1例(2.4%),因心绞痛行靶病变血管重建1例(2.4%)。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相关血管(IRA)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共85例在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CAG+PCI)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5例,于行PCI术前至少40 min使用替罗非班;B组为常规治疗组:共40例,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常规内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TIMI 2~3级出现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有助于提高急诊PCI的判断及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个月期间对1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13例(9.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 13例无复流患者中,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5例IRA粗大。10例合并有高血压(其中9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脂症。经过处理,9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3例TIMI2级血流,1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1例在术后24h死亡。1例TIMI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9.8%,死亡率达15.4%。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血脂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地市级中心城市医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发病12h以内AMI患者行直接PCI共置入支架49枚,观察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再通率,住院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达TIMIⅢ级血流IRA再通率88.9%;住院病死率2.2%;MACE发生率4.4%。结论地市级中心城市医院开展急诊PCI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安全有效,能为更多基层AMI患者实行早期PC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入院的STEMI患者94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94.3%,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7.3%;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78.6%,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并发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无复流(no-reflow)现象,探讨处理对策,减少AMI住院期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2月期间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56例AMI患者,术中20例IRCA出现无复流。经过应用冠脉内硝酸甘油,钙拮抗剂,溶栓荆治疗,前向血流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15例即时恢复前向血流TIMIⅡ级,植入支架临床效果良好,5例即时恢复前向血流TIMI0-Ⅰ级,其中1例死亡,4例在血流无明显改善情况下应用UK行冠脉溶栓,1周后,冠脉造影复查IRCA的血流TIMIⅢ级。结论:AMI急诊PCI时出现,IRCA的无复流现象应为紧急综合性处理,使用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及溶栓剂药物分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IT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STEMI行急诊PCI,术后分别用TIMI血流分级法和CITC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并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技术(SPECT)检测心肌灌注情况。结果TIMI血流达Ⅲ级(有复流)者92例,不及Ⅲ级(无复流)者共13例;CTFC显示无复流(CTFC〈23)32例,有复流(CTFC≥23)73例;SPECT显示无复流(积分≥3分)25例,有复流(积分〈3分)80例。前者和后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T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真正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秀杰 《吉林医学》2014,(22):5021-5022
目的:7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同时,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方法:PCI术前TIMI的血流分级,0级46例(58.2%);1级4例(5.0%);2级2例(2.5%);3级27例(34.1%),PCI术后即刻TIMI(3级)获得率占94.9%。结果: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行PCI术的患者。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较好,通过精心、有预见性地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28例,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28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时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均≤20%,TIMI血流Ⅲ级,计26例,占92.9%。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再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结论 PCI能安全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