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诱导痰NEU%、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NEU%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NEU%治疗后无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IL-8、NEU%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增多是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之一,EOS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EOS哮喘的发生可能与RANTES的趋化、EOS的活化、ECP的释放有关,激素可以抑制EOS气道炎症.而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发生可能与IL-8的趋化、NEU的活化、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气道炎性细胞分类计数、炎症介质等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持续哮喘患者15例、14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15名,分别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测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介素8(IL~8)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检测,然后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MPO重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62.40±22.05)%、594.53±85.11、39.25±10.67与轻度组[(47.23±15.12)%、183.63±120.98、12.47±4.15]、中度组[(46.13±19.23)%、352.76±71.72、22.93±7.353、正常对照组[(31.44±13.31)%、103.26±36.33、10.22±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RANTES、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和ECP浓度在各哮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与RANTES、ECP水平呈正相关(r=0.557,P〈0.05;r=0.852,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8、MPO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05;r=0.806,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轻、中、重度哮喘患者合并进行分析表明,治疗后症状评分由(9.8±5.4)分下降至(4.0±3.5)分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62.2±23.3)%升高至(75.9±17.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RANTES、EOSO和ECP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MPO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在重度组仍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但IL-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后?  相似文献   

3.
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动态监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变化的方法 ,为如何相对准确监测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变提供临床实验资料。方法 分别对 2 8例哮喘患者(哮喘组 ,其中轻度组 15例、中度组 13例 )、16例回访者 (哮喘回访组 )和 14例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进行痰的诱导 ,所有检查者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浓度为 4%~ 5 %的高渗盐水 3 0min ,选取诱导出的痰栓 ,用 0 .1%的二硫苏糖醇处理 ,单盲法计数EOS。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EOS数占炎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哮喘轻度组与中度组EOS数占炎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哮喘回访组缓解前后EOS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单纯一次EOS计数值不能说明患者病情的轻重 ,但对同一患者动态监测其发病过程中诱导痰EOS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发作期老年晚发哮喘(LOA)诱导痰细胞学、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LOA气道炎症特征。方法检测86例急性发作期LOA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学分类计数、ECP和IL-5、IL-8水平;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以诱导痰中EOS数量≥3%作为临界值,86例急性发作期LOA患者中,79例(81%)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数量增高,为痰EOS增高组;17例(19%)痰中性细胞数量增高,为痰非EOS增高组。痰非EOS增高组诱导痰中性细胞和IL-8水平显著高于痰EOS增高组和健康老年组(P0.01);而痰中EOS数量、ECP和IL-5水平显著低于痰EOS增高组(P0.01),但与健康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LOA患者存在气道嗜酸细胞和中性细胞两种炎症类型,测定患者气道炎症类型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戴爱国张平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哮喘AHR的基础,而无论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都以EOS浸润和激活...  相似文献   

8.
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痰诱导方法的建立,痰液分析作为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仅在阐明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质量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76例,测定其气道反应性,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和荧光免疫法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ECP质量浓度。选择同期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76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65例(85.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1例(14.5%)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缓解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71±0.032,ECP质量浓度为131.5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0.198±0.103和355.3μg/L,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13±0.007和48.0μg/L,P<0.01。气道反应性增高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98±0.031和ECP质量浓度143.7μg/L显著高于气道反应性正常组0.026±0.012和41.3μg/L,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气道反应性和诱导痰中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组织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和可逆的气流受限。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近年的研究证实哮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根据其发病年龄、发病诱因、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观点,使哮喘的研究得到飞速发展。研究发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是哮喘气道炎症的关键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入表面激素(ICS)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的关系.方法 选择专科门诊已使用ICS治疗的39例缓解期哮喘患者,进行诱导痰检查.根据减量时间分为两组,一组16例为缓解1个月后ICS剂量减半(减量1组16例),另一组23例为缓解3个月后ICS剂量减半(减量2组),予诱导痰检查.分别予目前使用ICS剂量减半,并于ICS减量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诊,复查诱导痰,观察气道炎症变化,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ICS减量后3个月(43.8% vs.21.7%)及6个月(43.8% vs.43.5%)内哮喘症状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 >0.05);ICS减量后3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存在显著差异(10.3% vs.2.5%,P<0.05).ICS减量后6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11.5% vs.2.5%,P<0.05).结论 诱导痰EOS比例对判断缓解期患者ICS减量后症状复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症状缓解后,参考诱导痰EOS比例进行ICS减量,有可能减少哮喘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初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变化,以及诱导痰Eos比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专科门诊就诊的63例初诊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症状分为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3组,分别予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查。观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气道炎症状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15.0软件分析,各组间总体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法,两组间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法。采用Spearman rank-order法分析Eos比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慢性持续期患者诱导痰Eos比例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呈增高趋势,重度持续患者诱导痰Eos比例显著高于轻度持续患者(41.8%vs17.8%,P=0.033),但轻度持续与中度持续、中度持续与重度持续患者之间比较诱导痰Eos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诱导痰Eos比例与FEV1无显著相关(r=-0.111,P0.05),与FEV1/FVC(%)无显著相关(r=-0.154,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诱导痰Eos比例有关,但症状不能完全反映气道炎症程度。评价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气道炎症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贲素琴  沈华浩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43-1045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激活的Eos通过释放主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白三烯(LTs)等有害物质在哮喘的组织损伤及临床症状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Eos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传统的观点认为,个体发育成熟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仅局限于骨髓。但近年的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协同作用下也可由骨髓释放出来,定位到各种组织与器官,然后在局部生长因子的调控下,再分化与成熟为特定的成熟细胞,即所谓“原位造血”。现就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与骨髓造血及原位造血Eos产生的关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指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哮喘气道炎症有关的嗜酸性细胞(EC)的凋亡受细胞因子依赖型与非细胞因子依赖双重调节。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巨噬有助于哮喘气道炎症的消退,多咎药物可通过促进EC凋亡来治疗哮喘。本就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陈方方   《山东医药》2006,46(13):21-22
目的研究炎症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探讨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6例哮喘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痰液诱导,对其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数及白介素4(IL-4)、IL-5、IL-8、髓过氧物酶(MPO)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中重度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轻度患者及对照组。IL-4和IL-8水平除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中重度患者MPO与其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哮喘组轻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相关;非特应性哮喘与中性粒细胞数相关。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7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的加重与气道内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浸润有密切关系 ,晚近研究表明 ,淋巴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 17(IL 17)在T细胞的激活及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募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价IL 17的作用机制 ,以为今后的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气道炎症标记在哮喘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减轻气道痉挛,但不能治疗气道炎症。当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炎症最有效的药物,但是,随着吸入糖皮质激素量(ICS)的增加,副作用相应增加。当前的哮喘治疗指南,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根据哮喘严重度分级,由哮喘的症状和肺功能决定激素剂量,但是症状和肺功能并不能代表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因此指导激素用量存在偏差,可造成激素用量过高,增加副作用产生的风险,亦可造成激素量不足,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如果哮喘严重度分级结合气道的炎症标记,哮喘会得到更好的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痰诱导方法的建立,痰液分析作为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仅在阐明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评价哮喘病情的常用指标为肺功能,但肺功能仅能反映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不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检测是近10余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检测方法,在气道炎症方面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EBC在监测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