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凡癌肿限于粘膜内或浸润及粘膜下,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早期胃癌。前者称粘膜内癌(M癌)或原位癌,后者称浸润癌(Sm癌)。此外,癌灶≤1.0cm称小胃癌,≤0.5cm者称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故临床上致力于早期胃癌的检出。自纤维胃镜应用以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日本近年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的报告已占胃癌的40%以上;国内最高有达29.5%者,但一般仍在4~9%左右,甚至更低。近十余年来华东医院共检出早期胃癌75例(占7.8%),其中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6例;南方医院共检出16例(占5.4%),其中小胃癌5例。现就两院纤维胃镜检出早期胃癌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要时刻想着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1962年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形态分类法,分为三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浅表型,再分为三个亚型,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6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溃疡恶变4例;根据日本胃癌研究会早期胃癌肉眼分型标准:Ⅰ型1例(2%),Ⅱa型2例(4%),Ⅱb型8例(15%),Ⅱc型29例(54%),Ⅲ型14例(25%);多病灶者3例;粘膜内癌19例,粘膜下层癌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淋巴转移率为11.1%;经手术治疗后,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患者中,生存22例,5年生存率为91.67%(22/24);结论:内镜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提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88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大体分型以Ⅱ型(浅表型)占大多数,组织学分类以管状腺癌为主。发病部位集中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尤其是胃窦小弯侧最为多见。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廖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6-1257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23例,给予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观察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变部位:胃体部7例,胃底部5例,胃角部2,胃窦部9例,23例癌灶部位均为单发。病灶大小:直径1-20mm有6例,超过20mm有17例,最大直径63mm。病灶类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5例,Ⅱa+Ⅱc型2例,Ⅱc+Ⅲ型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绒细胞癌6例,类癌1例。X线表现:息肉样隆起状肿物、平坦病变区呈现浅表龛影、腔内凹陷龛影、贲门区结节状肿物、胃小区病变破坏。病变深度:病变侵犯黏膜层6例,黏膜下层17例,无淋巴结转移。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分析诊断出黏膜癌4例,符合率66.67%;黏膜下层癌10例,符合率58.82%。结论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胃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产北京万东医疗F30MG200mAx线机,用粘膜溶解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作为早期胃癌检出的首选检查方法,对1457侧胃造影检查,检出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微小癌1例。采用清胃酶清洗法清洁胃内粘膜,做胃低张力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加强射线防护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此造影法,即使是没有昂贵复杂的配套设备,仍可以改善胃癌诊断质量,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谭洪力 《现代保健》2011,(6):185-186
目的 探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治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的早期诊治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1)2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14例,胃角部6例,胃体小弯4例.癌灶直径0.5 ~2.9 cm,平均直径1.3 cm.肉眼分型属I型(隆起型) 8例,IA+ QB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7 例, Ic型(表浅凹陷型)3例,Q型(凹陷型)6例.组织学分型属黏液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细胞癌9例,4例分型不明确.(2)经过手术治疗,24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4 d.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复发后经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1例经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2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12例,胃体4例,胃角4例,胃底1例。早期胃癌镜下分型中,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黏膜内癌13例,黏膜下层癌8例,其中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1例;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10例,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及乳头状腺癌1例。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增强对内镜表现及病理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本文总结了 4 5例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7例。男女比为5 4∶1。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 2 3岁 ,平均年龄 53 6岁。1·2 肿瘤部位与大小1·2·1 肿瘤部位 :按胃癌诊疗规范划分 ,见表 1。其中癌灶在小弯侧 4 1例 ,占 91 1%。表 1肿瘤部位 例 (% )分区例数胃小弯胃前壁胃后壁A 2 5(55 5) 2 3 1 1B 5(1 1 1 ) 4 0 1C 1 5(33 3) 1 4 0 11·2·2 肿瘤大小 :本组 4 5例中微小癌 2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发病过程中,其具有实际病理特征,为早期胃癌确诊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有利于更好早期胃癌防治。方法: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对我院早期胃癌进行有效确诊,并从中选取患者90例加以调查研究。结果:通过一定胃癌内镜观察及临床分析,在众多患者中,Ⅱc型胃癌患者相对较多,III型胃癌患者人数也不少。从发病部位而言,胃窦部位为最高发病部位,胃体及胃角等部位同样较易容易患病。从病理角度而言,低分化腺癌相对较易发生。结论:通常来说,早期胃癌发病过程中,初期症状相对不够明显,因而应对其及时发现,并加强临床方面的诊断,这样才能切实有利于胃癌防治,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法对 4 5例原发性胃腺癌及 4 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检测。结果  4 5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 ,38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 ,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为 6 6 6 % ,中晚期为 93 3%。 4 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仅 2例呈阳性表达。晚期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腺癌 (P <0 0 5 )。虽然胃腺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随分化程度的降低与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但其表达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虽然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 ,但中晚期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早期胃癌的事实 ,提示端粒酶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方涛涛 《现代保健》2009,(34):77-7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可以出现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任何部位。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为主,有27例(56.2%)。结论早期胃癌以浅表凹陷型和溃疡型病变多见,胃壁任何部位都好发。重视内镜检查,准确行黏膜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抑酸疗法对胃癌患者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的干扰程度及相应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经胃镜与病理检查最终证实的胃癌患者,包括胃体腺癌与胃窦腺癌.根据首次电子胃镜检查前抑酸剂[H2受体阻滞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分为H2RA治疗组、PPI治疗组及对照组(未用抑酸疗法),比较各组的胃癌漏诊率.结果 H2RA治疗组胃体腺癌和胃窦腺癌的漏诊率分别为6.67%和10.77%,PPI治疗组的漏诊率分别为9.43%和12.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和2.63%).漏诊患者以早期胃癌Ⅱc型及进展期胃癌Ⅱ型、Ⅲ型为主.结论 抑酸疗法在胃镜检查前的不恰当应用,对某些胃癌的及时诊断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部分患者漏诊,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31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陈新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8):670-671
目的探讨胃镜及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92例胃癌患者中,检出3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首发症状、胃镜、病理检查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其中健康查体发现3例;胃镜下病变部位:胃窦部58.06%;形态学分型:表浅型(Ⅱ型)58.06%;病理组织型:腺癌61.29%。结论积极开展胃癌普查,胃镜普查;认真仔细的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可伴有溃疡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与胃癌相混淆。现将我院自1983年7月~1988年12月间诊治的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报道如下,并就其病因、诊断、治疗作初浅的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2~71岁,其中<40岁4例,45~60岁18例,>60岁8例。从发病到手术的症状期,最短2年,最长30年。均经X线钡剂检查,诊断胃溃疡26例,胃癌4例。经纤维胃镜检查10例,诊断胃溃疡6例,胃癌4例。粘膜活检均为慢性炎症。30例均有上腹疼痛、泛酸嗳气等一般胃病表现,其中有呕血史者6例,黑便史者5例,伴频繁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者3例。本组中曾患过血吸虫病者16例,均经治疗已愈。伴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均低于4%。3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急诊手术,1例并发胃穿孔。手术采用B—Ⅰ式胃大部切除者27例,采用B—Ⅱ式胃大部切除者2例,全胃切除者1例。术中见孤立或弥漫性淋巴结肿大者10例,行R_1手术5例,R_2手术2例。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见病灶位于胃窦小弯侧28例,胃体小弯侧2例。病理表现可分为两型,即局限息肉型及弥漫浸润型。本组中局限息肉型3例,弥漫浸润型27例,都伴有溃疡形成,溃疡面积0.5×0.5~4×4cm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呈堤状隆起,切面见胃壁增厚,灰白色。镜下:病灶处胃粘膜均有慢性溃疡形成,即表面为炎性坏死组织,其下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伴有纤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早期胃癌的病理形态学及组织发生等有关问题作一介绍。一、早期胃癌的概念胃癌是由胃粘膜腺上皮恶变而来。早期胃癌是指癌瘤组织限于胃壁的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若癌瘤侵犯超越粘膜下层,称进展期胃癌,其生存率较早期胃癌显著降低。早期胃癌平均有9.1%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尤以粘膜下层受累时转移率增高,故部分学者对粘膜下层受累者以称浅表型胃癌为合适,但Hirota等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6.
刘阳  黄玲 《职业与健康》2000,16(7):70-71
胃平滑肌肿瘤在临床并不多见,与较小的平滑肌瘤的检出率有关。X线检查对平滑肌肿瘤的检出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为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对我院经X线,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6例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1岁。1.2 临床症状 6例患者中,3例有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恶心、乏力,纳差。2例仅腹部包块,1例腹痛。1.3 X线表现;根据我们所检查6例,其X线表现大致分三型:1.3. 1 胃内型 3例呈腔内型,轮廓比较完整锐利,呈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正常粘膜肿瘤处截断,2例伴有小溃疡,均在胃体小弯侧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 02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6年来的年代变化趋势,以期为早期胃癌人群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2001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的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因素、不同年代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66 26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胃癌患者4 846例,检出率为2.91%,早期胃癌患者1 02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0.62%,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比例的21.2%。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0.78%vs 0.44%;χ~2=78.924,P0.001)。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年龄分布中,40岁、40~49岁、50~59岁、≥60岁4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0.20%、0.48%、0.60%、0.92%,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35,P0.001)。临床病理特征分布:肿瘤最大径≤2 cm者占64.20%;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48.00%)、胃体(30.73%)、贲门/胃底(21.27%);肿瘤浸润至黏膜层638例(62.24%),脉管浸润44例(4.29%),神经侵犯99例(9.66%),淋巴结转移174例(16.98%),分化型611例(59.61%),有合并溃疡者467例(45.56%)。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182例(17.16%);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127例(12.96%)。近16年来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代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最大径≤2 cm的胃癌的检出例数及构成比逐年增加,尤其是2010年以后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黏膜内癌的检出比例逐年上升(P=0.007),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例数及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3)。结论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升高,其中直径≤2 cm胃癌、黏膜内癌、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 ,报道渐增多 ,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 1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0例病人 ,经胃大部分切除、残胃十二指肠Billroth -Ⅰ式重建术 ,其中 18例发生胃术后胃瘫 (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4 5~ 70岁。原发病病种 :胃溃疡 2例、胃癌 16例 (女性 3例均为胃癌患者 )。而同期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附加做空肠侧侧吻合术 76例 ,则无 1例发生此症。1·2 临床症状 全部病人均表现有上腹胀、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有反酸感。无 1例病人有腹部疼痛现象。呕吐为大量含有大…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称为残胃癌(gastricstumpcarcinoma ,GSC) ,我院从 1994 - 2 0 0 3年共收治GSC 8例 ,占同期住院胃癌 1.6 % (8/ 4 92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共 8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4 3~ 81岁 ,平均年龄 6 1.8岁。距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间 17~ 36年 ,平均 2 8.3年。1.2 胃大部切除手术情况  7例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 ,其中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例 ,幽门梗阻 2例 ,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 2例。另一例为早期胃癌 (Ⅱc ,Ⅰa期 )行根治术D2 - 。手术时年龄 13~ 5 2岁 ,平均年龄 33.7岁。…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学杂志》2013,(8):561-568
<正>1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CEA:(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4诊治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