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解热镇痛药是家庭常备药物,遇到头痛脑热的小毛病人们常常自己给药,因而滥用或乱用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错误用药现象:遇热就退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同时,了解热型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一遇发热就用退烧药,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见痛就止有些人认为既然是镇痛药,对各种疼痛都会有效,于是,连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时,也服用阿斯匹林来止痛,结果是越吃越痛,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溃疡穿孔和大出血。人体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疼痛,对于镇痛药是有选择性的,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见病就用解热…  相似文献   

3.
邱世犹 《药物与人》2002,15(6):48-48
1.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常为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某些非感染性疾病的特有表现。但是,发热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尤其是高热可导致各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小儿高热更易  相似文献   

4.
赵民生 《医药与保健》2006,14(12):26-27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退热和减轻慢性钝痛作用的药物。抗炎镇痛药又称非甾体抗炎药,有可靠的抗炎作用和不同程度的镇痛解热作用,在有炎症时镇痛效果更为明显,起效迅速,可以减轻炎症肿胀,且由于缓解了疼痛后,改善了肢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常用于慢性关节炎、某些伴有疼痛和发炎  相似文献   

5.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常用药。为了减少此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常见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然后提出具体的意见.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发热、头痛、风湿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6组,分别是: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根据规定的时间,分别让患者服用定量的解热镇痛药物.其中,按照分组的顺序,从A组到F组,依次服用的药物为:安乃近、扑热息痛、消炎痛、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中草药.观察不同组患者在解热、抗风湿,镇痛方面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解热效果最强的药物为:安乃近>布洛芬片>布洛芬混悬滴剂).对比扑热息痛与阿司匹林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针对癌性引起的发热,给予消炎痛,解热效果最好.同时,对比两种药物的效果,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镇痛效果方面,最好的是布洛芬混悬滴剂,最差的是消炎痛.给予中草药治疗,效果均最差.然而,副作用也最小.结论:临床上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必须掌握药物使用的原则与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理、科学用药,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解热镇痛药应用面广,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肯定此类药物的治疗作用的同时,亦不可忽视其不合理应用。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滥用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解热镇痛药多用于常见病,全国消费量很大,其滥特点有: 1.滥用人群比例大,时间长,剂量大。国内解热镇痛药销售量最大的是APC片和去痛片,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2.5片。据调查,东北地区高达每人每年51片。据黑龙江报告的一组病例,滥用镇痛药形成药物依赖者占  相似文献   

8.
1.勿超量服用:病人为提高“疗效”,往往增加药量,出现了“药物滥用后头痛”现象。最新药学研究显示,服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肝衰竭,还可诱发炎症和哮喘、为此医学专家指出,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药物时谨防过量,每次用量不超过4克。在购买药物时,应注意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注意对乙酰氨基酚之用量。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头痛,老王经常到药店购买扑热,息痛服用。一买就是好几瓶。按女儿的说法是:"咱老爸把吃扑热患痛当成饭了,只要一天不吃就难受,就像海洛因成瘾一样。"  相似文献   

11.
疼痛一般是由于较强的有害性刺激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冲动,沿感觉传导达丘脑。丘脑具有综合痛觉并可向皮层痛觉区传递的功能,故可传至大脑皮层痛觉区,引起疼痛感觉。 通常疼痛是许多伤病的常见表现。疼痛不但使患者感到烦躁、焦虑、不安、痛苦和失眠,而且有时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山东省农村地区解热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了横断面研究,以了解解热镇痛药的使用率及可能与解热镇痛药使用率有关的因素。结果发现解热镇痛药的使用率为24.27%,使用率与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96.34%的服药者是为了治疗身体不适,服药平均剂量平均每日4.1片,89.6%的解热镇痛药品来源于村卫生室,药品种类以去痛片为主,占43.18%。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2003,(5):32-33
  相似文献   

14.
李锡岩 《家庭医学》2004,(21):13-13
解热镇痛药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消炎镇痛及抗风湿作用,是一类常用但也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物。它所诱发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品中居前位,尤其对小儿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本类药物多属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疾病的病因与诱因,有时可因用药掩盖症状而影响诊断。发热是小儿患病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些家长不了解小儿用药之道,误认为只要将成人用药减少一点剂量就可以了,却不知小儿的生理与成人有诸多不同之处,由此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医院2017—2018年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为镇痛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某医疗机构2017—2018年镇痛药物处方信息进行药物利用研究(DUR)。包括金额排序分析、序号比(B/A)分析、DDDs分析、DDC分析、DUI等指标,从宏观上分析研究医疗机构2年来镇痛药物利用的合理性。结果该医疗机构2017—2018年药品金额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氟比洛芬、丙帕他莫和氯诺昔康;DDDs前3位的分别是氯诺昔康、氟比洛芬和丙帕他莫,其DDDs值占全部研究药物DDDs总和的93.55%;氯诺昔康的序号比值B/A最大,最小的为氟比洛芬;大多数镇痛药物DUI值接近1,其中最大的为氯诺昔康,约为1.3,提示用药剂量偏大。结论该医疗机构2017—2018年镇痛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在优化镇痛药物利用方面仍有潜力,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安居士 《健康世界》2011,(12):38-39
解热镇痛药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它不仅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还可治疗其他类型的疼痛,并且可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预防等。因此,解热镇痛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解热镇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加鬻瀣嘲蝴瘤(俗称血癌)的风险。扑热息痛,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中的主要成分。那么,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呢?在研究的结论中,只有长期频繁使用扑热息痛(每周〉4天,且使用〉4年)才会显著增加罹患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解热镇痛药的种类、剂型和商品名称繁多,临床使用广泛。尤其在小儿,滥用现象普遍,因用药不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病案十分常见。为了解住院发热患儿就诊前的用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用药,避免误用,我们对发热患儿就诊前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孙忠实 《药物与人》2000,13(2):64-64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类药品。北京市27所医院近年来共使用各种解热镇痛制剂(包括不同商品名品种)87种,按“日限定剂量(DDD)”统计,排名前10位的是:芬必得,感胃通,去痛片,速效伤风胶囊,扶他林,百乐来,双氯芬酸,氨糖美辛,布洛芬,康泰克。按活性成分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