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值,分为CRP正常组31例(A组)及CRP异常组29例(B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于入院时及治疗21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ND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21d后,ND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者血清hs—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均采用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参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对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阳性78例,阳性率为68.42%,对照组血清CRP均阴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为(6.51±1.95)mg·-1,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为(1.62±0.87)mg·L-1,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随NDS评分的下降而增高,脑梗死组各亚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关系密切,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而血清CRP水平越低则其预后越好。CRP可作为监测及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助于减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TOAST亚型、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36例ACI患者发病72h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记录梗死灶大小,采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心源性栓塞脑梗死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不明原因性脑梗死,而小动脉闭塞脑梗死最低。血清CRP水平升高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CRP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53,P〈0.01),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s=-0.41,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在TOAST各型中的不同,说明不同的ACI亚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CRP测定对ACI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RP可作为ACI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钱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0-135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血糖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内测空腹血糖及CRP,将血糖值按死亡组与成活组进行比较;将CRP值分为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进行比较,同时按死亡组与成活组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值比较,死亡组高于成活组(P〈0.01);CRP值比较,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提示血糖及CRP值高则预后不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早期血糖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i),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清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且其值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由此可知,hs.CRP水平高低对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与病情进展的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 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血清CRP水平与当时及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量化的关系。结论 根据脑梗死患者病后2周内的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量化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71例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急性脑梗死、130例脑出血患者和90名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血清CRP水平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无差异(P〉0.05)。无论脑梗死组还是脑出血组,组内比较轻、中、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起病、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将随机抽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对比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重型组(大面积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中、小梗死灶),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持续时间长,预后差.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的NDS评分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高于异常组.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87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年龄18-80岁,48h以内首发脑梗死,经头颅MRI/CT证实,排除脑出血。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共40例。两组对象血清hs-CRP浓度采用速率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Fib含量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液hs-CRP及Fib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NDS评分预后比较,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82.7%)明显高于hs-CRP异常组(68.7%);Fib正常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Fib异常组(54.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及Fib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作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病例(大于10mg/L为阳性)与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相比较。结果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病灶〉15mm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于病灶≤15mm腔隙性急性脑梗死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病例组死亡率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阴性病例组死亡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择30例心绞痛患者,20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者,分别检测CRP和TNF—a水平。结果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TNF—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痛患者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RP和TNF—a水平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检测指标,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Lp—PLA2、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Lp—PLA2、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病情程度加重,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以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Lp—PLA2、CRP水平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稳定性,可作为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梗死组(73例)和出血组(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7名),观察梗死组和出血组患者发病24 h、第(5±2)天和第(12±2)天这3个时段的NT-pro BNP水平、梗死面积、出血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发病3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并分析NT-pro 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在24 h、第(5±2)天和第(12±2)天时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46.78 pg/m L、456.62 pg/m L和176.14 pg/m L;出血组患者分别为458.57 pg/m L、366.31 pg/m L和159.95 pg/m L。不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分数亚组间的NT-pro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魏敏  常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223-1225
目的探讨TG、HDL-C、apoAl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40例为发病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B(apoAl、apoB)、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GLU)检查。结果发病组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apo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IG、低HDL-C及apoAl水平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剩留血管风险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76例ACS患者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另外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抵抗素(P〈0.05)、超敏C反应蛋白(P〈0.01)和脂联素(P〈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血清抵抗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536,P〈0.01)呈正相关,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446,P〈0.01)呈负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相关性,提示了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AC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