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气末正压、肺泡自身呼气末正压与支气管哮喘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姬淑君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呼气末正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62.2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机械通气治疗往往是重症哮喘的最后有效手段,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对行全麻手术肥胖患者氧合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高水平PEEP组(10 cmH2O)和低水平PEEP组(5 cmH2O)各4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并行手法肺复张。采集麻醉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氧合指标变化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补液量(晶体/胶体)、平均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血气指标及尿量等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术中潮气量、通气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动脉血pH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方面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高水平PEEP组术中动脉血氧分压为(156.7±20.3) mmHg,显著高于低水平PEEP组的(145.5±21.5) mmHg (P<0.05);高水平PEEP组术中气... 相似文献
4.
呼气末正压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竭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63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予面罩吸氧,气急无改善,改作气管插管并转入ICU予机械通气,呼吸模式为自主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心率、循环稳定,血气基本正常。第2天呼吸突然加快,唇发绀明显,心率130次/min,血压12.0/9.0kPa(1kPa=7.5mmHg),血氧饱和度降至8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人体眼内压(IOP)的影响,以避免不适当的机械通气对眼的损伤。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10例。术前无中枢、心、肺、肝、肾疾患及眼外伤、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史。采用阻滞麻醉加健忘镇痛气管内插管法。术中间断静注γ-OH维持睡眠。以Drager SA-2型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不同压力值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cmH2O及10cmH2O)。分别于通气前、通气20min及撤机20min记录监测指标。结果:3种不同通气条件下,中心静脉压(CVP)及IOP在上机20min均比基础值上升(P〈0.01)。IPPV时,IOP从(1.7±0.2)kPa升至(2.0±0.3)kPa,PEEP为5cmH2O及10cmH2O时,IOP分别从(1.8±0.2)kPa升至(2.5±0.2)kPa和(1.9±0.2)kPa升至(2.9±0.3)kPa。3种通气方式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全部指标在撤机20min时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CVP与IOP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61,P〈0.01)。结论:严重眼外伤,内眼手术要求术后避免高眼压者和青光眼者若需机械通气,最好选用IPPV,必须用PEEP时,呼气末正压勿大于10cmH2O,通气中应监测IOP,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单肺通气在肥胖患者开胸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胸术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对照组)和低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潮气量10ml/kg;观察组潮气量5~6ml/kg,PEEP维持在3~5cmH2O。两组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维持在35~45mmHg,吸呼比为1∶2。记录单肺通气前即刻(T0),单肺通气90min(T1)和术后2h(T2)时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不同时间节点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阻力(Raw);测定不同时间节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观察组T1、T2时O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节点OI值(P<0.05),两组T1、T2时OI值显著低于同组T0时OI值(P<0.05)。观察组T1时Raw、Ppeak及Ppla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时的水平(P<0.05),T0时Raw、Ppeak及Ppla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T1时Raw、Ppeak及Pplat水平显著高于T0时水平(P<0.05)。两组不同时间节点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T1、T2时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T2时的水平(P<0.05);T0时TNF-α、IL-6、IL-8水平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T1、T2时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T0时水平(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开胸术中,低潮气量联合PEEP单肺通气有利于改善肺氧合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脑出血致N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32例、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组(HP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发病时及治疗后7 d检测血液中丙二醛(M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糖水平;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治疗后其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7 d后RT组患者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NPE.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方法:应用呼气末阻断法测定了36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的PEEPi。结果:15例中度COPD病人中的7例和21例重度COPD病人中的18例存在PEEPi。两组间P<0.01。结论:COPD病人机械通气时应常规测量PEEPi,加强气道管理,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可提高通气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I)对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SWD-ALI)兔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PEEP对42只SWD-ALI兔进行分组救治,通气过程中实施SI,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液动力学、肺损伤指标,并进行肺组织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PEEP联合SI治疗后SWD-ALI兔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较对照组和PEEP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肺顺应性也明显好转(P<0.05),呼吸力学、血液动力学无显著恶化,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内渗出明显吸收.结论 在SWD-ALI兔治疗过程中应用PEEP,同时实施SI,能够明显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WD-ALI的机械通气手段. 相似文献
11.
呼气末正压对机械通气大鼠膈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控制通气及加用呼气末正压控制通气模式对实验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控制通气组(CMV组,n=9)和控制通气/呼气末正压组(CMV/PEEP组,n=9)。CMV/PEEP组,呼吸频率80/分,完全抑制膈肌的电活动,通气时间6h,呼气末正压设为5cmH2O。CMV组呼气末正压设为0cmH2O,其他通气参数同CMV/PEEP组。取膈肌条,用体外电生理方法测定膈肌的最大收缩力、颤搐收缩峰值及疲劳指数。另外取膈肌标本固定后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膈肌的颤搐收缩峰值及膈肌最大收缩力在CMV组(1.14±0.37,4.07±1.79N/cm2)、CMV/PEEP组(1.73±1.11N/cm2,4.98±2.11N/cm2)及对照组(2.15±0.89N/cm2,6.15±2.52N/cm2)无差异(P>0.05)。CMV/PEEP组膈肌的疲劳指数(12.2%±6.40%)明显低于对照组(26.5%±14.3%,P<0.05)。超微结构分析表明:CMV组超微结构大致正常;CMV/PEEP组膈肌肌细胞胞质内可见巨大线粒体,肌间大量线粒体出现髓样及空泡样变。结论实验大鼠控制通气并呼气末正压6h较单纯控制通气对膈肌有更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跨肺压导向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65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与常规组(n=32)。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跨肺压导向选择最佳PEEP滴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潮气量、肺顺应性、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48 h,观察组潮气量、肺顺应性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72 h,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两组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跨肺压导向选择最佳PEEP治疗A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潮气量及肺顺应性等,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ARDS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气末正压(PEEP)已被广泛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则在ARDS治疗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CVP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拟探讨不同水平PEEP对CVP的影响及其意义。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严重双肺肺炎、感染性休克而并发ARDS,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机型为纽邦-200),同时给予PEEP15cmH2O。用美国ARROW深静脉导管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测定CVP,导管尖端经X线证实达右心房。先测定在有PEEP时CVP数值,然后撤除PEE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驱动压(DP)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腹腔镜手术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P导向组(D组)和常规组(C组),每组各27例。D组气腹后,依据最小DP滴定个体化PEEP,在术中维持此PEEP进行通气;C组以5 cmH2O的PEEP进行术中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的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氧合指数(OI)、分流率(VD/VT)、DP、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静态顺应性(Cst),以及术后7 d的PPCs发生率。结果 D组在T1、T2时间点的Ppeak和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84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药物组(A组)27例,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27例,常规药物+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组(C组)30例,对比3组患者哮喘缓解率、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改有创机械通气率及误吸率。结果 C组哮喘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C组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C组改有创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组误吸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哮喘缓解率、缩短哮喘缓解时间、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高海拔地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PPV组)37例,对照组(non-NPPV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NPPV,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d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PaO:、PaCO:、SaO: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治疗24h和3d后pH、PaO:、PaCO:、SaO: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插管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1)。结论:高海拔地区重症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纠正缺氧,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 ,病死率可达40 %~ 60 %。本文报告我院近 1 0年来采用机械通气治疗1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中 ,男 1 6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4 5岁。患者的基本疾病为重度肺部感染 6例 ,严重烧伤及创伤各 3例 ,急性胆囊炎术后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肾肿瘤、肾上腺肿瘤术后各 1例。1 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符合 1 988年第二次全国ARDS专题讨论会修订的标准[1]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pH7.42± 0 .0 4,Pa… 相似文献
18.
小儿氯胺酮麻醉30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麻醉镇痛完善.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虽然其对呼吸抑制作用通过面罩给氧可维持动脉氧分压(PaO2)正常,但二氧化碳(CO2)蓄积问题常被忽视。为此,我们对3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进行监测分析,以增加小儿氯胺酮麻醉的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12岁。体重 10~34 kg,发育正常。拟行烧伤瘢痕整形术13例,上、下肢骨折切开复位术7例,脑室分流术3例,疝修补术4例,阑尾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1~3.5 h。1.2麻醉麻醉前… 相似文献
19.
创伤患者呼气末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间的关系。 方法 分别测定 18例择期手术患者 (Ⅰ组 )及 36例创伤患者的PaCO2 及PetCO2 ,其中估计失血量 <2 5 %的为Ⅱ组 (18例 ) ,失血量≥ 2 5 %为Ⅲ组 (18例 )。 结果 正常血容量及失血量 <2 5 %的患者 ,PetCO2 和PaCO2 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etCO2 能可靠反映PaCO2 ;而失血量超过 2 5 %的患者 ,PetCO2 和PaCO2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此时PetCO2 不能可靠反映PaCO2 。 结论 在临床上对失血量 <2 5 %的创伤患者 ,可用PetCO2 推断PaCO2 ,但对失血量≥ 2 5 %的创伤患者 ,PetCO2 不能可靠反映PaCO2 。 相似文献
20.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可导致心脏收缩和泵血能力减弱甚至停止,进而引发人体循环系统阻滞,使机体缺血缺氧从而造成生命危险.对于心搏骤停患者若不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4~6min后即会对大脑和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对患者的生命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68例心搏骤停患经心肺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