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临床意义,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命安全。方法抽取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5 ml作为本次研究所用样本,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脂肪肝患者血清中TG、TC、AST、A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HDL-C、LDL-C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疑似脂肪肝患者血液中TG、TC、HDL-C、LDL-C、AST、ALT水平变化情况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脂肪肝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世立 《江西医药》2014,(2):176-177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三酰甘油( T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ALT、AST、TC、LDL-C、HDL-C及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TC、LDL-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春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70-147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液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22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与131例同期入院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常规、血脂、肝功能等血液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各种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统计肝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指标WBC、LYM、EO、RBC、HCT、HGB、MPV、大型血小板比率( 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694、3.584、5.427、18.65、22.857、23.014、4.217、4.684,均P<0.05),PLT显著低于对照组(t=5.631,P<0.05);观察组TG、TC、LDL-C、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t=7.01、8.45、7.26、13.62、11.98,均P<0.05),而观察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t=4.13,P<0.05);ALT与TC、TG呈正相关(OR=1.7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OR=0.745,P<0.05);AST与ALT、TC呈正相关(OR=3.678,P<0.05),ALT与AST、HDL-C、TG存在较好的线性分布关系。结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的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肝功能的指标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降低血脂的含量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为脂肪肝临床诊断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者308例,行B超检查,其中脂肪肝患者124例,标为观察组;无异常者184例,标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及肝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血脂检查包括:TG、TC、HDL-C、LDL-C;肝功能包括:TBA、TBil、CHE、ALT、GGT。结果观察组TG、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不仅影响血脂,造成血清TG、TC代谢紊乱,而且损伤肝细胞,导致TBA、CHE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血清学指标与肝功能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断的252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25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脂血清学指标与肝功能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组LDL-C、TG、TC、ALT与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血清学指标与肝功能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脂肪肝行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的诊断价值,为脂肪肝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血脂血清学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AST水平(32.3±5.3)U/L、ALT水平(50.5±8.8)U/L、GGT水平(56.3±4.0)U/L均高于对照组的(21.6±4.5)、(31.6±6.0)、(27.6±3.5)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DL-C水平(4.0±1.0)mmol/L、TC水平(5.5±1.3)mmol/L、TG水平(3.5±1.0)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1±0.5)、(4.0±0.6)、(1.0±0.6)mmol/L,HDL-C水平(1.0±0.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6±0.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检验、血脂血清学指标用于脂肪肝诊断中敏感性较高,可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是疾病主要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90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其中排除合并其他病症者52例为观察组I;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8例为观察组II)和43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hs-CRP及血脂,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I与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与对照组相比, hs-CRP、TC、TG、LDL-C明显升高, 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与观察组I相比, hs-CRP、TC、TG、LDL-C明显升高, 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TC、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成负相关(P〈0.05)。结论单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及hs-CRP开始增高,更年期综合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血脂及hs-CRP明显异常,炎症可能参与了更年期综合征的进展, hs-CRP、血脂是预测未来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ALT、AST及ChE检测在脂肪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清ALT、AST及ChE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TG、TC、LDL-C、ALT及AST、Ch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ALT、AST及ChE检测在脂肪肝患者中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诊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晓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299-1301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多烯磷脂酰胆碱组(A组)、柴胡疏肝散组(B组)和柴胡疏肝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组(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生化检查指标[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脂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超检查下病情分度.结果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ALT、AST、GGT、TBIL、TC、TG、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C组临床症候评分、ALT、AST、TBIL、LDL-C的改善情况优于A、B组(P<0.05);对TC、TG 的作用,B、C组效果相当,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的血生化水平的关联,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78例,对其进行血生化检验,检验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完成后对比两组指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TG、TC、G1u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GGT、ALT及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肝功能显著受损.进而使其血糖及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应结合临床予以进一步处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病人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诊断为NASH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吡格列酮组6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吡格列酮30mg/次,1次/d,共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用CT测量肝/脾值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肝脏ALT、AST、GGT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6.6%、13.8%和39.3%;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0.6%、16.0%和40.3%。CT肝/脾值比治疗前升高0.16,升高了26.2%;比对照组升高0.08,升高了11.6%。结论: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溶液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血糖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低(0.4 g·kg^-1)、中(0.8 g·kg^-1)、高(1.6 g·kg^-1)剂量组和二甲双胍(0.2 g·kg^-1)组,取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和血脂四项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肝脏指数,将空腹血糖(FBG)绘制成曲线,计算AUC值。结果: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可降低FBG-AUC(P〈0.05)。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三个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HbAlc、Ins含量(P〈0.01);显著降低AST、ALT、TC、TG和LDL-C含量(P〈0.01),同时增加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IRI和肝脏指数(P〈0.01),增加ISI(P〈0.05)。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调脂保肝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K)、模型组(M)、给药组(胆石六号颗粒,D)和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Y),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腹部脂肪堆积,使肝脏明显发生脂肪变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能明显降低小鼠肝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C、AST、ALT及肝脏MDA(P<0.01)水平,提高血清HDL-C含量及肝脏SOD活力(P<0.01),明显改善肝脏组织中脂肪浸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TG、LDL-C、AST、ALT、HDL-C,以及肝脏MDA和SOD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调脂保肝作用,有可能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胆宁片对实验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分别诱导大鼠和家兔脂肪肝模型,将6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熊去氧胆酸(150mg/kg)组,低(0.5g/kg)、中(1.5g/kg)、高(3.0g/kg)剂量胆宁片组,每组10只。30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熊去氧胆酸组(75mg/kg),低(0.25g/kg)、中(0.75g/kg)、高(1.5g/kg)剂量胆宁片组,每组5只。观察低、中、高剂量胆宁片对大鼠和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的影响,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胆宁片低、中、高3组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胆宁片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水平(P〈0.05或P〈0.01),同时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水平(P〈0.05)。胆宁片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胆宁片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清中三酰甘油水平(P〈0.05);胆宁片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清中ALT水平(P〈0.05);胆宁片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清中AST水平(P〈0.05或P〈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胆宁片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点灶状坏死。结论:胆宁片对实验性大鼠和家兔脂肪肝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可定)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另选择3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瑞舒伐他汀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8周后的血脂水平、hs-CRP水平、肝肾功能和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亦明显上升(P〈0.01),其中治疗4周后TC水平下降33.5%,TG水平下降16.5%,LDL-C水平下降37.6%,HDL-C水平上升12.6%,hs-CRP水平下降36.3%;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TC、LDL-C和hs-CRP水平仍明显下降,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TG水平稍下降,HDL-C水平稍上升,但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未见瑞舒他汀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效果显著,且有降低血清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临床指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80例体检患者按有无NAFLD分为正常对照组(86例)和NAFLD组(94例),对两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FBG)、尿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TG可较好地预测NAFLD,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AFLD患者具有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TC、高TG、低HDL-C)、高尿酸的特征,且肝酶升高。BMI、腰围、TG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次,每天1次)和辛伐他汀组(10mg/次,每天1次),每组40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周末,2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但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上海烟草储运公司员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烟草储运公司员工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本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相关性。结果本公司员工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为41.4%,男性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增高趋势(P〈0.05)。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组BMI、BG、SBP、DBP、TG和TC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本公司员工脂肪肝患病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5组高脂乳剂灌胃同时给药,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1 h,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检测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工麝香低、中、高剂量(3、6、12 mg/kg)能明显降低TC、TG的升高(P〈0.05),对LDL-C的升高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人工麝香高剂量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CRP、ET-1、TNF-α(P〈0.05)。结论:人工麝香对大鼠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