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胜波  薛黔  李季蓉 《贵州医药》2005,29(2):99-101
目的探究家兔不同形态肌肉的肌梭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HE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一扇形的阔肌,肌重11.21g,肌梭密度为12.98个/g,但各部位的肌梭密度不同,横行纤维中部最高(21.68个/g),斜行纤维以远端为高;跖肌是一羽肌,肌重3.94g,肌梭密度为16.94个/g,内侧部近端最高(47.71个/g),外侧部以中部密度最高(19.77个/g);趾长伸肌为长肌,肌重2.20g,肌梭密度26.24个/g,其肌腹中部密度最高(44.76个/g)。结论不同形态肌的肌肉的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不同形态的肌肉或同一块肌肉,肌梭分布不均匀;小肌较大肌、伸肌较屈肌有更高的肌梭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手术入路(TKA)。方法膝骨性关节炎21例,经股内侧肌间入路行TKA,采用人工全膝表面关节后稳定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结果 21例膝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髌骨轨迹不良、感染、切口皮肤牵拉性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出血(305±55)ml;术后第2d下床行走;术后3d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7)度、7d(105±5)度、6周(114±6)度;3个月(122±6)度;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2±1)d;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5)分。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TKA具有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直腿抬高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曹奇  李严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67-1468,1470
目的通过对成人寰椎尸体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和测量,为临床上施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20具健康成人寰椎干燥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确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置钉角度的相关参数。结果寰椎椎弓根的宽度为(10.62±0.70)mm,进钉点处及椎动脉沟最薄处后弓高度分别为(4.71±0.36)mm和(4.28±0.55)mm,最大进钉长度为(26.91±1.68)mm,钉道内倾角为(3.75±1.42)°,头倾角为(3.25±1.74)°。结论寰椎以后弓和侧块内、外侧缘的移行处连线中点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 mm处的冠状面的交点为进钉点,内倾2°-6°、头倾2°-5°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切口经股内侧肌人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83膝)严重膝关节疾病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12、25周及1年对患者的ROM及治疗1年后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分别为6、12、25周及1年的ROM分别为95°~115°、106°-126°和112°-135°;术后1年HSS评分92~97分。结论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人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球海绵体肌的构筑特征 ,为分析其运动生理和损伤修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肌构筑法研究 12例人球海绵体肌。结果球海绵体肌平均肌重 2 16± 0 5 2g ,肌长 7 2 6±0 76cm ,纤维长 3 75± 0 .4 3cm ,生理横切面积 0 4 9± 0 0 7cm2 。结论球海绵体肌似半羽状排列 ,分二层 ,羽状角是 2 7 2 5°。倾向于速度型肌构筑设计 ,在控制排尿、射精和勃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按骨骼肌亚部化和肌构筑学原理改进肌移植术重建伸膝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根据骨骼肌亚部化和肌构筑学原理探索改进重建伸功能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5例小儿股四头肌麻痹病例采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亚部移植术重建伸滕功能。结果 股二头肌长头亚部的生理横切面积(SA)为18.07cm^2,半腱肌为13.24cm^2,二者之和为31.31cm^2。与股中间肌的CSA31.66cm^2相仿,可代替股中间肌的伸滕功能,已做手术5例,疗效均满意,结论 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即可防止髌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膈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明确诊断为SAP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分别为(2.81±0.21)cm、(0.18±0.05)cm、(44.53±17.1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2.52±0.18)cm、(0.14±0.03)cm、(36.40±1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SAP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上肺康复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膈肌功能及肺炎反应,从而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TLICS评分≤4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就诊的74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案确定分组,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2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保守组使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锥后凸Cobb角、伤锥前缘高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为(16.41±3.56)分、(2.35±0.27)分,VAS评分分别为(2.34±0.42)分、(2.75±0.56)分,分别低于保守组的(19.21±3.03)分、(4.80±1.39)分、(4.23±1.27)分、(3.67±0.81)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伤锥后凸Cobb角分别为(3.12±1.26)°、(3.46±1.43)°,分别小于保守组的(19.2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自体和异体肌健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自体肌腱组38例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异体肌腱组32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发热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行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并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实验。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肌腱组手术时间为(91.06±5.29)min较异体肌腱组长,发热时间为(4.29±2.21) d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术后3个月在60°、90°时被动角度分别为(3.07±0.72)°、(3.24±1.03)°较异体肌腱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膝被动角度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和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取得同等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常颖  张大志  李玉锦 《中国药物警戒》2013,(12):712-713,718
目的比较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的效果。方法对拟行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髂筋膜间隙阻滞采用单次阻滞方法,试验组采用多点阻滞方法,局部麻醉药为150mg罗哌卡因复合7.5mg地塞米松,容量为30mL。记录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成功率。结果共有13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试验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而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68.7%和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9.7%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比单点阻滞起效迅速,神经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临床表型(骨骼肌萎缩组和非萎缩组)COPD,其下肢骨骼肌β-烯醇化酶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手术诊疗的37例病人股四头肌标本,正常对照组11例、COPD患者26例,根据患者体质指数(BMI)、去脂肪指数结果,将COPD患者分为骨骼肌萎缩组(萎缩组)和骨骼肌非萎缩组(非萎缩组),萎缩组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71.6±11.6)岁;非萎缩组14例:男6例,女8例,平均(72.4±8.8)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71.0±4.0)岁。利用蛋白质印迹法定量测定病人股四头肌β-烯醇化酶蛋白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人股四头肌β-烯醇化酶m RNA转录水平,分析比较三组病人股四头肌中β-烯醇化酶m 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萎缩组、非萎缩组、正常对照组中β-烯醇化酶蛋白及m RNA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萎缩组β-烯醇化酶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0.072)(P值0.0005),萎缩组β-烯醇化酶蛋白表达(1.200±0.078)高于非萎缩组(1.030±0.075)(P值0.0001)。非萎缩组β-烯醇化酶m 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0.115)(P值0.0087),萎缩组β-烯醇化酶m RNA表达(2.600±0.947)高于非萎缩组(1.39±0.529)(P值0.0001)。萎缩组及非萎缩组中β-烯醇化酶蛋白浓度及β-烯醇化酶m RNA表达水平一致升高,但两组中β-烯醇化酶蛋白浓度与β-烯醇化酶m RNA表达比例关系不一致。结论 COPD骨骼肌萎缩组和COPD骨骼肌非萎缩组,其下肢骨骼肌β-烯醇化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陈秋兰 《北方药学》2011,8(5):54-55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超声结果分析.方法: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进行诊断性刮宫,观察不规则出血率、月经量、痛经症状、子宫形态、宫腔及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活检.结果:治疗3个月子宫内膜(0.7±0.2)cm,6个月(0.4±0.1)...  相似文献   

13.
从先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7-231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并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52膝) KOA伴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行TKA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度(174.50±2.10)°、屈曲挛缩度(0.30±0.16)°、HSS膝关节评分(87.60±4.70)分、疼痛分(29.61±2.76)分均较术前的(19.80±1.30)°、(21.20±0.90)°、(37.30±3.50)分、(7.38±1.43)分明显改善(t=451.68、165.99、69.05、51.57,均P<0.05)。结论 TKA治疗KOA伴内翻屈曲畸形疗效理想,准确的切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彻底松解平衡,是矫正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建法  贾帅 《中国医药》2012,7(9):1089-10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86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3例)和常规对照组(43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人院后第1天、治疗30d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IL-6、IL-10及ET-1水平;发病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30 d时,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IL-6、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7.4±2.6) mg/L比(12.1±5.3)mg/L,(9.4±1.8) μg/L比(20.3±6.8) μg/L,(68±16) μg/L比(89±20) μg/L,常规治疗组:(9.4±3.6) mg/L比(13.4±4.8)mg/L,(15.4±4.6)μg/L比(22.7±6.7) μg/L,(84±19) μg/L比(92±21) μg/L],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9.4±3.1)μg/L比(3.1±0.5)μg/L;常规治疗组:(4.6±1.8) μg/L比(2.7±0.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d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IL-6、ET-1明显降低于而IL-1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发病后3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0±1.7)分比(4.2±2.3)分,(2.5±1.9)分比(4.3±2.2)分],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5±6)分比(50±10)分,(95±8)分比(5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黄甘颗粒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和非P-gp底物6-羧基荧光素(CF)经肠黏膜转运的影响,为复方黄甘颗粒与P-gp底物药物合理联用提供依据。方法: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250±20)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复方黄甘颗粒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kg和1.0g/L复方黄甘颗粒溶液20mL/kg灌胃,2次/d,连续7d。1周后大鼠禁食16~18h,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取空肠标本3~4cm,用体外扩散池法检测2组大鼠空肠黏膜对R123和CF透过性的影响,比较2组吸收方向转运[黏膜侧(M)-浆膜侧(S)]和分泌方向转运(S-M)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泵出比(ER)。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复方黄甘组R123吸收方向的Papp分别为(3.54±0.86)×10-6和(2.39±0.44)×10-6cm/s,分泌方向的Papp分别为(8.68±3.76)×10-6和(8.34±2.47)×10-6cm/s;生理盐水组与复方黄甘组CF吸收方向的Papp分别为(5.40±3.20)×10-6cm/s和(3.28±1.41)×10-6cm/s,分泌方向的Papp分别为(5.09±1.71)×10-6cm/s和(3.98±1.02)×10-6c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理盐水组R123的ER为2.45,CF的ER为0.94;复方黄甘组R123的ER为3.50,CF的ER为1.21。结论:复方黄甘颗粒对肠黏膜P-gp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黄甘颗粒与R123类似的P-gp底物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应用手术切开复位且内固定后,辅助常规引流包扎敷贴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DR脱细胞异种皮三类伤口处置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67例胫腓骨骨折合并O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A、B、C3组.A组患者32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治疗;B组患者18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C组患者13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后采用DR脱细胞异种(猪)皮覆盖治疗.所有患者至伤口软组织恢复后,再行二次手术游离植皮肤修复.观察术后不同时间3组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创面渗液量以及疼痛情况、小腿周径,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和二期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A组第4、7、10天伤口感染率分别为15.6% (5/32)、18.8% (6/32)、25.0% (8/32),B组未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C组于第10天有1例(7.7%)细菌培养阳性;B、C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3d创面渗液量均明显多于B、C组[术后1 d:(516 ±57)ml比(196±37)、(464±59) ml;术后2 d:(502±62)ml比(142±31)、(388±40) ml,术后3 d:(372±51)ml比(77±31)、(291±51)ml],并且B组渗液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术后1、4、7d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8.17±0.52)、(0.91±0.35)、(5.89±0.51)分;术后4 d:(8.81±0.39)、(0.75±0.26)、(5.67±0.43)分;术后7 d:(8.63±0.47)、(0.74±0.33)、(5.46±0.47)分;均P<0.05].术后2、4、6、8、10、12、14 d,B组小腿周径均低于A、C组[分别为:(3.09±0.74)cm比(6.96±0.52)、(5.72±0.48) cm,(3.56±0.48) cm比(8.27±0.47)、(6.72 ±0.51)cm,(3.43±0.42) cm比(8.32±0.46)、(6.27±0.39) cm,(2.41 ±0.35)cm比(5.27±0.42)、(3.15±0.41)cm,(1.87±0.44)cm比(4.22±0.34)、(2.78±0.51) cm,(0.68±0.11)cm比(2.59±0.31)、(2.09±0.18)cm,(0.01±0.08)cm比(0.12±0.11)、(0.08±0.0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2、4、6、8、10 d,C组小腿周径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二期创面修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9)、(22±7)、(29±5)d,(13.8±5.3)、(2.6±0.5)、(7.6±2.7)次,(10.7±5.1)、(5.3±2.3)、(7.7±5.1)d,均P<0.05].结论 直视复位结合内固定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OCS可减少治疗住院时间,减少伤口感染率和创面渗液量,避免过度肿胀和减轻疼痛.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效果不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但适合经济困难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17.
钦富华  董宇  章建民  王明军 《中国药房》2014,(23):2116-2118
目的:研究川芎、炮姜超临界CO2提取物透皮凝胶(简称芎姜超临界CO2提取物凝胶)的经皮渗透性。方法:通过透皮扩散仪测定芎姜超临界CO2提取物凝胶经离体大鼠皮肤的渗透性,分别以藁本内酯、6-姜酚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求算累积渗透量(Q)与稳态透皮速率(JS)。结果:芎姜超临界CO2提取物凝胶中藁本内酯和6-姜酚均能有效经皮渗透,Js分别为(47.57±3.77)、(8.29±1.47)μg/(cm2·h),14 h平均累积渗透百分数分别为(26.99±1.89)%和(14.40±1.18)%。结论:芎姜超临界CO2提取物凝胶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性,经皮给药有望作为芎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一种新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15-117
目的探讨米库氯铵用于膀胱镜电切治疗膀胱癌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择期行膀胱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麻醉诱导采用先给予肌松药的方法,分别给予0.25mg/kg米库氯胺和0.15mg/kg维库溴铵进行静脉泵注,利用肌松监测仪进行监测,术中分别采用7州(kg·min)米库氯胺和1~2μg(kg·min)维库溴铵进行维持。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肌松药用量,注射肌松药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肌松药显效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肌松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0.05),肌松药使用前后,两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松药显效时间为(1.7±0.5)min、起效时间为(2.7±1.1)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恢复指数时间为(15.2±3.8)min、拔管时间为(38.7±8.9)min,均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膀胱镜电切治疗膀胱癌麻醉中应用米库氯铵具有起效快、肌松效果好、术后易清除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45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治疗48周及96周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室壁厚度、瓣膜形态、瓣口血流速度、室壁运动速度、左心室缩短分数、射血分数.结果 45例艾滋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96周间、治疗48周与治疗96周间的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V-LVOT)[( 115.0±13.8) cm/s比(107.0±13.3)cm/s,(113.0±12.9)cm/s比(107.0±13.3)cm/s]、二尖瓣口E峰减速时间(EDT)[( 166.8±26.7)ms比(140.4±19.3)ms,(172.9±31.0)ms比(140.4±19.3) ms],治疗前[(26.8±6.7)cm/s]与治疗48周[(23.8±5.0)cm/s]、治疗前与治疗96周间(22.7±6.4)cm/s的二尖瓣环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余各项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短期内具备心血管安全性,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抗病毒治疗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壳聚糖(CS)对丙酸倍氯米松(BD)凝胶在大鼠体内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含1%CS的BD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血浆及皮肤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含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进行比较。结果:含1%CS的BD凝胶、1%氮酮的BD凝胶及不含透皮促进剂的BD凝胶,其大鼠血浆Cmax分别为(11.2±3.64)、(19.1±5.61)、(3.05±0.11)μg·mL-1,tmax分别为(4.46±0.10)、(4.96±2.39)、(5.15±0.74)h,AUC0~t分别为(142±7.42)、(263±8.68)、(61.7±3.44)μg·h·mL-1;其皮肤Cmax分别为(13.5±4.28)、(19.4±3.55)、(18.9±1.35)μg·mL-1,tmax分别为(3.12±0.30)、(2.68±0.21)、(2.87±0.12)h,AUC0~t分别为(216±4.18)、(285±6.23)、(298±5.29)μg·h·mL-1。结论:CS对BD凝胶具有透皮促吸收作用,但比同浓度氮酮作用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