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比较两组用药后的心率、血压、转复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普罗帕酮组用药后心率为(82.6±5.4)次/min,胺碘酮组为(83.9±6.8)次/min,两组用药前后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743、0.185,P=0.011、0.017);普罗帕酮组用药后转复时间为(12.7±6.9)min,胺碘酮组为(27.9±10.7)min,两组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7,P=0.000);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8.5%,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5,P=0.107);普罗帕酮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58,P=0.231).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但普罗帕酮起效更快,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14±1.80)min,胺碘酮组为(19.31±2.9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P〈0.05);两组转复率分别为84.44%(38/45)、85.37%(3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21.95%,χ2=0.01,P〉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均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PS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患者31例(普罗帕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患者34例(胺碘酮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分别为25(25/31)例和28(28/34)例,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02±3.21min,胺碘酮组为14.66±5.29min,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PSVT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无明显差别,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4.
马翀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126-127
目的:浅析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8例)和对照组(158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律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并发症率较高,胺碘酮起效慢但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普罗帕酮组53例给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52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效果、复律时间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94.34%与胺碘酮组92.31%比较, 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5.51±6.89)min明显低于胺碘酮组(26.84±7.65)min,且复律时间分布〈5 min或5~10 min优于胺碘酮组, P〈0.05;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53%明显高于胺碘酮组9.62%, 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能够有效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症状,后者在缩短复律时间优于前者,但患者耐受性较差,适合心功能正常和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等患者,而前者适合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需要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6.
曾益华  张世杰  胡爱民 《中国医药》2011,6(9):1056-1057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44例)和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注射(5 min注完),若无效,20min后重复1次;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5~7 mg/kg加入100 ml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继之以1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和88.1%(37/42)(P>0.05);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2.4±7.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30.7±10.3)min](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29.5%(13/4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1.9%(5/42)](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基本相同,但普罗帕酮起效快,更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胺碘酮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较普罗帕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近发作(24h之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 23人,普罗帕酮组23人,毛花甙C组22人,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用药开始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比较三组4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4h普罗帕酮组转复21例(91.3%),转复时间34.8±19.9min;胺碘酮组转复15例(65.2%),转复时间37.1±22.3min;毛花甙C组转复10例(45.5%),转复时间92.9±47.5min。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转复率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均P<0.01),而普罗帕酮组优于胺碘酮组(P<0.05)。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转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转复时间均短于毛花甙C组(P<0.01)。普罗帕酮组出现副作用2例。结论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以普罗帕酮为最好,其次为胺碘酮,而毛花甙C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进行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心率为(115.94±16.94)次/分钟,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的(134.57±21.34)次/分钟(P<0.05)。胺碘酮的有效率92.0%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的78.0%(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较普罗帕酮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滴注胺碘酮150~600mg或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0例转复成功42例(84%),普罗帕酮组46例,转复成功31例(67.3%)(P〈0.05)。比较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8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44例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结果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律时间长于B组,复律时间分布较B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少、适应证广,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普罗帕酮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7例PSVT的患者,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随机分为49例胺碘酮组(观察组)和48例普罗帕酮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为(28.35±7.01)min,复律成功46例(93.88%);对照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11.00±3.16)min,复律成功44例(91.67%),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为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时间长,起效慢,但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比普罗帕酮治疗PSVT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齐帜  蒋长亮 《中国医药》2013,8(10):1383-138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R,评价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135±13)mmHg(1mmHg=0.133kPa)比(156±12)mmHg,(86±4)mmHg比(96±8)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比索洛尔治疗组:(133±11)mmHg比(155±14)mmHg,(85±4)mmHg比(97±7)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治疗组SBP、DB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VEGF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6±14)ng/L比(87±20)ng/L,(121±20)ng/L比(150±26)ng/L,(36±8)μg/L比(41±7)μg/L;比索洛尔治疗组:(69±18)ng/L比(88±18)ng/L,(120±20)ng/L比(148±27)ng/L,(25±7)μg/L比(41±8)μg/L],NO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4±21)μmol/L比(65±19)μmol/L;比索洛尔治疗组:(86±23)μmol/L比(6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和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而NO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技术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PiCCO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仅CVP监测的重症肺炎患者15例为CVP组。分别记录各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s),记录监测第24、48、72小时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脉压变异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及中心静脉压(CVP);进行GEDV、IrrBV与CVP及EVLW与氧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iCCO组第48、72小时氧合指数明显高于CVP组[分别为(157±43)比(83±39),(216±40)比(163±37)],血乳酸及CPIS明显低于CVP组[血乳酸:分别为(2.4±0.6)mmol/L比(3.0±1.1)mmol/L,(1.1±0.5)mmol/L比(2.5±0.8)mmol/L;CPIS:分别为(5.3±1.7)分比(6.4±2.1)分,(3.1±1.5)分比(5.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第48、72小时总入量及液体出入平衡量明显少于CVP组[总入量:分别为(2836±291)ml比(3351±510)ml,(2510±203)ITll比(29814-301)ml;液体平衡量:分别为(251±147)ml比(764±211)ml,(217±212)ml比(443±176)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问均明显少于CVP组[分别为(11±4)d比(18±5)d,(13±5)d比(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与CVP及11rBV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45,相关性较弱(P〉0.05)。第48、72小时的EVLw与相应点氧合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0.465,相关性强(P〈0.05)。结论PiCCO技术有助于了解重症肺炎患者液体复苏情况,能明显降低总人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通脉益智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清洁级癌症研究所(ICR)小鼠240只为受试对象,按体重分为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组(0.2 g/kg)、通脉益智高剂量组(14.4 g生药/kg)、中剂量组(7.2g生药/kg)、低剂量组(3.6g生药/kg).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研究通脉益智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致痛实验来研究通脉益智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最大耐受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通脉益智颗粒组给予最大给药浓度、给药体积灌胃,与阴性对照组对照比较,连续观察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死亡数及主要脏器变化.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通脉益智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抑制效果明显[吸光度:(0.7±0.4)、(0.6±0.3)比(1.2±0.5)](P<0.05).通脉益智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的耳肿胀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8±2.8)、(5.4±3.9)、(4.8±2.1)g比(9.2±2.5)g](P<0.05或P<0.01).通脉益智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的耳肿胀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0±25)%、(46±21)%、(43±30)%、(38±16)%比(72±17)%](P<0.05或P<0.01).通脉益智中剂量组给药后45、90、135 min的痛阈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6.2±4.5)s比(16.6±4.4)s、(24.7±4.4)s比(14.9±4.8)s、(20.6±3.0)s比(16.1±4.8)s](P<0.05或P<0.01);通脉益智高剂量组给药后45、90 min的痛阈值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3.6±5.0)、(20.4±6.5)s](P <0.05或P<0.01);阿司匹林组给药后45、90、135 min的痛阈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30.8±7.5)、(27.5±8.6)、(22.6±4.4)s](P<0.01).通脉益智中、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的潜伏期、扭体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潜伏期:(6.8±0.6)、(6.6±1.7)、(7.2±1.3) min比(4.8±2.0)min;扭体次数:(23±9)、(22±7)、(16±9)次比(33±10)次](P<0.05或P<0.01).MTD试验中,以最大给药浓度(4 g生药/ml)、给药体积(0.03 ml/g)1 d 1次灌胃小鼠,连续观察14 d,小鼠未出现死亡.通脉益智组和阴性对照组雌雄性小鼠给药14 d后体重与给药前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脉益智组:(30.6±2.7) mg比(23.5±1.4)mg、(33.0±0.9) mg比(22.8±1.3)mg;阴性对照组:(29.8±2.7)mg比(22.7±1.5)mg、(34.0±1.6)mg比(23.2±1.1)mg] (P <0.01).通脉益智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120 g生药/(kg&#183;d),相当于60 kg人临床用量的150倍.结论 通脉益智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提示通脉益智颗粒在临床推荐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改进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2例患者作为Ⅰ组,同时选取近期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作为Ⅱ组,对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220±58)min,明显长于Ⅱ组(130±45)min(P〈0.05)。Ⅰ组术中出血量为(30±10)ml,Ⅱ组术中出血量为(75±21)ml(P〉0.05)。Ⅰ组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1.5±7.5)h和(7.5±2.5)d,明显短于Ⅱ组(49.7±14.3)h(P〈0.05)和(13.3±5.2)d(P〈0.05)。Ⅰ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9.5%(4/42),与Ⅱ组4.8%(2/42)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结石残留率为19.0%(8/42),与Ⅱ组14.3%(6/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药物组(68例)和手术联合药物组(30例).药物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每28天1次,用药3~6个月;手术联合药物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常规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失访率、性激素水平、症状体征、复发率、不良反应及妊娠率.结果 手术联合药物组患者较药物组失访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12/68)比6.7%(2/30),P<0.05];用药结束后,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卵泡刺激素:(2.24±0.79) U/L比(6.28±2.00) U/L,促黄体素:(3.5±1.2) U/L比(7.0±1.3)U/L,雌二醇:(146±52) pmol/L比(416±33) pmol/L;手术联合药物组卵泡刺激素:(2.18 ±-0.55) U/L比(6.36±1.99) U/L,促黄体素:(4.1±1.0)U/L比(7.3±1.0)U/L,雌二醇:(158±54) pmol/L比(259±42) pmoL/L,均P<0.05],停药2个月后手术联合药物组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7) pmol/L比(259±42) pmol/L,P<0.05],2组其余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卵泡刺激素:(6.20±1.39) U/L比(6.28±2.00) U/L,促黄体素:(7.3±1.3) U/L比(7.0±l.3)U/L,雌二醇:(439±48) pmol/L比(416±33) pmol/L;手术联合药物组卵泡刺激素:(5.89±0.16) U/L比(6.36±1.99) U/L,促黄体素:(7.1±2.2) U/L比(7.3±1.0)U/L,均P>0.05];用药结束后2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痛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