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炒炭前后有变化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含量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牡丹皮炒炭前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的成分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淑杰  梁大雪 《中药材》1994,17(12):24-25
栀子炭药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多处记载炭药有止血功能,并强调存性。现代《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下亦有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炭化的规定,其目的是对炭药内在质量要求。对于栀子炒炭质量考察,测定方法,未见有报导。笔者在承担“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栀子饮片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栀子炒炭炮制项下,各地炒炭温度,炒炭存性标准不一,严重的影响内在质量差异较大,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炮制的样品中栀子甙、鞣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为栀子炒炭存性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焦栀子的化学成分,考察栀子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明确焦栀子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LCMS-IT-TOF),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10%~15%B; 5~8 min,15%B; 8~18 min,15%~95%B; 18~20 min,95%B; 20~22 min,95%~10%B; 22~25 min,10%B),柱温30℃,流速0.4 mL·min-1,进样量2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均为m/z 100~1 000。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分析、文献参考等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并比较炮制前后部分离子峰的峰面积,研究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共鉴定出了38个化合物,炮制后未产生新的化合物。炮制一定时间后,主要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栀子苷、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山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峰面积降低,京尼平苷酸、藏红花酸峰面积增高。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焦栀子中的化学成分,栀子炮制后环烯醚萜类和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与焦栀子的止血活性和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栀子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焦栀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mperatorin,1),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2),藏红花酸(crocetin,3),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2-甲基-3,5-二羟基色原酮(2-methyl-3,5-dihydroxychromone,5),苏丹Ⅲ(sudanⅢ,6),京尼平苷(geniposide,7),藏红花素(crocin,8),藏红花酸糖苷-3(crocin-3,9)。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5.
栀子炒炭前后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栀子炒炭前后与其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生栀子中多糖明显大于炭栀子。结论炮制温度能使栀子中多糖含量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黄炒炭前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变化及炒炭前后对止血作用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采用毛细玻管法和剪尾法测定对小鼠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 通过薄层色谱鉴别,生大黄炮制后化学成分种类没有变化;大黄炒炭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有所下降;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结论 临床上应用大黄止血时,以大黄炭为好.  相似文献   

7.
栀子炭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栀子炭的炮制方法衍变和现代应用情况,为栀子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栀子炭的文献资料,从栀子炭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栀子炭炮制方法最早收载于《肘后备急方》,目前全国和12个省市炮制规范中均有收录,对其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有不少的分歧,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必要系统开展栀子炭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揭示栀子炒炭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制定栀子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栀子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子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2),8-羟基-十五烷二酸(3),肌醇(4),densispinin D(5),3,4-二羟基哌啶酸(6),3-羟基哌啶酸(7),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8),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β-D-吡喃半乳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 inoides E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栀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进行分离。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重结晶法以及HPLC(制备型)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七叶苷(2),芹菜素(3),对羟基苯乙醇(4)。结论: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乙腈-0.4 mol·L~(-1)氯化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5 nm。分析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对其中7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关黄柏饮片中,木兰花碱、盐酸黄柏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6.783,1.947~4.197,0.209~0.506,3.049~4.557,5.869~13.168,5.141~7.337,1.798~4.975 mg·g~(-1)。关黄柏炒炭后,除个别企业样品外,各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减少,其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几乎殆尽;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小极性成分保存较多,9批关黄柏炭饮片中,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64~6.483,0.281~1.614 mg·g~(-1)。结论:关黄柏饮片炒炭后,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变化明显,关黄柏饮片的质量标准难以应用于关黄柏炭。所购关黄柏炭饮片也因此难以做到炒炭程度统一,应根据关黄柏炒炭后的成分变化规律控制炒炭程度,进一步规范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栽培栀子与野生栀子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两种栀子进行化学成分预试,95%乙醇提取物及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薄层、红外、紫外国谱对比,以及栀子贰含量测定等研究表明:两种栀子所含化学成分种类相同,仅某些成分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栀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croymbosin(1)、槲皮素(2)、芦丁(3)、umuhengerin(4)、nicotiflorin(5)、异槲皮苷(6);8个为有机酸类,分别为绿原酸(7)、3,4-二咖啡酰奎宁酸(8)、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9)、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0)、3-咖啡酰-5-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5-(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2)、3,5-二咖啡酰-4-(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3)、原儿茶酸(14)。结论:化合物2~6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6和14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以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甙为指标,应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栀子仁中京尼平甙含量最高,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壳中含量逐渐减少,为进一步研究栀子的炮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枳壳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武亮  陈海芳  余宝金  张普照  严志宏  介磊  徐欢 《中药材》2008,31(12):1812-1815
目的:研究枳壳活性成分。方法:在药理活性跟踪下进行药材乙醇提取物的萃取、色谱分离,利用核磁、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具有强促进正常小鼠胃肠运动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川陈皮素(Ⅰ)、红橘素(Ⅱ)、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Ⅲ)、3-羟基-5,6,7,8,3′,4′-六甲氧基黄酮(Ⅳ)、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Ⅴ)、伞形花内酯(Ⅵ)、葡萄内酯(Ⅶ)、eposyaurapten(Ⅷ)、Meranzin(Ⅸ)、Marmin(Ⅹ)、Marmin acetonide(Ⅺ)和β-谷甾醇(Ⅻ)。结论:化合物Ⅲ、Ⅴ、Ⅵ、Ⅶ、Ⅷ、Ⅸ、Ⅺ和Ⅻ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冰片对栀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栀子苷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方法,研究冰片对栀子苷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口服给予栀子提取物及栀子提取物加冰片,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栀子苷在血浆中1.188 ~76.000 mg·L-1线性良好(r =0.9993,n=5).栀子单独给药,栀子-冰片配伍给药栀子苷的代谢均符合非房室模型.栀子与冰片配伍给药可以使栀子苷血药浓度(Cmax)增大,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血药浓度平均滞留时间(MRT)延长.结论:冰片与栀子配伍应用能提高栀子苷的吸收,延长其消除,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0个不同产地的栀子,不同药用部位(栀子果实、栀子皮、栀子仁)中有效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进行比较,为栀子皮、栀子仁分开使用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换波长RP-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Thermo ODS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栀子苷238 nm、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440 nm。结果被测定成分色谱峰与其他色谱峰可以达到完全分离。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进样量分别在0.420~5.252,0.199~2.495,0.023~0.288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3,0.9998,0.9997;三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3%,97.88%,97.77%;RSD为0.52%,2.02%,1.4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多个产地栀子不同药用部位栀子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栀子皮、栀子仁分别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补骨脂是临床常用中药,其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的作用,外用消风祛斑。近些年来,补骨脂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学者已从中分离出近百种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化合物,也发现其中含类脂类、糖苷类、挥发油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该文通过查阅原始文献,总结了主要化合物类型及化学分子式,详细综述了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抗抑郁、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及对肝脏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并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分类总结,以寻找补骨脂中化学成分与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补骨脂及以其开发的现代制剂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补骨脂中化学成分研究文献及其近些年的药理活性研究文献,系统整理、分析、总结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更正了个别化合物的化学类型,以期为补骨脂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心木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分心木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分心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side(1)、nudiposide(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3)、4,5-二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α-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uriside A(7)、儿茶素(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分析栀子提取物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以验证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在栀子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栀子提取物在生理条件下与洗涤血小板相互作用,洗去非结合成分,调节pH破坏血小板结构后洗脱结合成分,将各洗脱液用已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进行HPLC分析,找出准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结果:可检测到栀子提取物中的主要与血小板结合成分为栀子苷,药理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一定剂量范围栀子苷对由ADP、鼠尾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栀子提取物与血小板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所筛选的活性成分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