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灸,作为与汤药、针刺并列的三大中医药疗法之一,如今己呈现出萎缩趋势,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如何更好地继承灸法,挖掘其在临床上的特色和优势呢?惟有对艾灸有效病症,加以整理、提炼、创新并给予推广,才能使灸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为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灸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现将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灸资生经》是由南宋医家王执中编撰而成,该书收录灸法广泛实用,对后世艾灸疗法的理论贡献巨大。文章从施灸时取穴、体位、灸感、顺序、补泻、灸量、禁忌、临床运用、灸后护理,以及灸针药与临床相结合等内容总结了《针灸资生经》的灸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楣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名家,擅长灸法,认为灸法不仅可以治疗寒症、虚症,更长于治疗热症,而针灸的特点是"对症治疗",灸法对发热和疔疖疮疡的红肿热痛疗效显著,提出"热症贵灸"的学术观点;灸感三相是灸法感传规律的总结,艾灸感传和灸效与"艾、穴、灼、久"密切相关;为了突出灸的地位,提出"灸针说",但不反对针的作用;重视灸具创新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对灸具灸法进行了十余项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题录     
1.略论古代急证灸法刘茜2.化脓灸初探刘勇3。灸熏疗法延寿浅议马建海4.浅谈针灸治疗体会类松龄5.安徽民间灸法简介刘风鸣6.艾灸百会穴治疗脑炎后遗症一例获成功许红梅7.灸法与灸治祝德胜8.苇管器灸治疗耳鸣n例钱王珍9.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穴治疗婴儿泄泻姜维娟10.灸法治疗面瘫、大面积褥疮的临床观察徐秀英n.针法灸法的应用体会赵明远12.艾灸治疗甲沟炎的临床体会陈焕农13.灸法治疗创伤及术后引起的严重麻痹114例临床观察 江桂琴14.灸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彭益兰15.针灸治疗肩周炎189例邵明月16.灸法临床妙用刘桐荪17.《针灸大成》用灸规律初探钟彦…  相似文献   

5.
马强  王茎  曾永蕾 《中医杂志》2022,(6):511-515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壮数不同,分强、中、弱三个层次量化艾灸刺激,以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归纳施灸部位,对于艾灸种类则...  相似文献   

6.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诗燕  高宏  张全爱  李邦伟 《新中医》2018,50(5):189-192
以温和灸、热敏灸、隔物灸等不同灸法为纲,对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灸法在IBS-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施灸材料、部位、适应症以及联合其他疗法等相关技术参数;认为加强规范艾灸治疗IBS-D的操作技术,保障施灸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艾灸治疗IBS-D的推广运用;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梅花针灸学派周楣声教授在大量临床中发现,灸法对乙型肝炎、急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肠炎肠痉挛以及许多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的发热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热证不仅可灸,而且“热证贵灸”。周教授认为,虽灸是火的一部分,但灸不能代表火,艾灸疗法也不能代表火疗方法,在临床中两者应仔细区分。热证是否禁灸应从灸法本身思考,而非一味的热证禁灸。周教授提倡连续施灸巩固疗效,施灸时患者热度会上升,艾灸结束后会回复正常。灸法非唯一的治疗手段,盲目推崇艾灸疗法亦是医者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艾灸疗效的核心因素是灸量与灸位。灸法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疗效不稳定、适用病证有局限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厘清艾灸的量效关系。笔者通过分析古人施灸理念,阐释用灸方法,认为古人用灸以足量为要;对现代医家关于艾灸壮数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随着艾灸壮数的增加,灸效多随之提升;近现代名家用灸,贵在量足发灸疮。故对于急病、重病、慢病,应该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灸法,使用饱和灸量,结合灸感定灸位,适当发灸疮,提升艾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艾灸疗法和DAJ-4多功能艾灸仪艾灸的热力学特性和艾灸后热效应.方法:选择3名健康人,重复3次用传统和艾灸仪两种灸法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位施灸,用红外成像设备每隔5 min拍摄艾灸前后不同时点人体热像图,测量灸点局部温度和远端肢体穴位(劳宫、阴陵泉)温度.结果:传统灸法艾灸15 min,灸点产生烧灼感,最高温度达(41.43±0.13)℃,艾灸仪艾灸15 min时灸点最高温度为(36.97±0.13)℃.远端肢体艾灸前后温度比较,传统灸法灸后20 min远端温度较灸前有所下降,多功能艾灸仪灸后20 min远端温度仍保持在一定高度.结论:多功能灸疗仪远端升温效果优于传统艾灸,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灸法能提高机体的镇痛、免疫和自身调节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临床上很多痼疾沉疴,针药所不能愈,用灸而奏效者,屡见不鲜。艾灸疗法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五十年代有作者认为,灸治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刺激皮肤感受器,以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近年来也有类似报导,如:陈氏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上观察到,艾灸、电烙灸、电炉丝灸、石英灯灸都有抑制心率减慢的效应,王氏等用艾灸和器械[灸光灸[(8301型)],油光灸和微波]治疗腱末端病的疗效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根本,但也有人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