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两大特点之一。针灸是中医的一部份,和方药治疗同源异流,理同法异。因此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中也同样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①和“凡刺之方,必别阴阳。”②以及“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虚实……乃后取而下之”。的记载。明代《针灸大成》中《百证赋》、《通玄指要赋》、《玉龙歌》、《杂病歌》、《杂病穴法歌》等众多的歌赋,将辨证论治的精神寓意于临床实践之中,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
三、皮肤病的辨证论治例举 1.荨麻疹(中医诊断(?)癗——风热型) 患者李××,女,40岁。一周前因出汗受风,开始时皮肤瘙痒,经搔抓后发生大片红色皮疹,剧烈瘙痒,越抓越多,过数小时后可自然消退,但不久又起,如此反复不断,影响睡眠和工作,精神很痛苦,大便3日未行。检查:四肢躯干有多数散发大小不等的不整形红色扁平隆起性皮疹,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皮肤上可见散在抓痕血痂。白细胞11,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0%。脉象微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辨证:内有蕴热,汗出当风,风邪束表,发为(?)癗。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学家在运用辨证论治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带规律性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有助于正确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个重要原则。辨证论治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求本”就是通过辨证,从疾病反映的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正常情况下,一定性质的疾病,必然会出现一定的证候特征,例如出现怕冷,面色(白光)白,喜热,舌苔白,脉迟等症状,显然是里寒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是对具体病情作具体的分析,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具体治疗。所以,辨证论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证”的可变性“证”是“征候”,即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疾病发展的阶段变化了,反映这一阶段的征候也随之而变,因此,证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叫做“针刺感应”?当针刺入人体时,由于针的刺激,在人体上必然会引起一种反应现象,我们把它叫做“针刺感应”或简称“针感”。因为这种感应的产生,不只限于局部,往往要向周围放散传导,并有其一定的通路,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针刺感传”或“针刺感通”。在古代的针灸文献中,对针刺感应都用“气”来说明,所谓“得气”“气至”等,就是指针刺感应的产生。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间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发针”;又说:“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相似文献   

6.
针灸疗法仅用经络辨证来指导临床是片面的,必须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采取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扩大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曾传志 《海南医学》1992,3(3):58-59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少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痛经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其论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蒲痛,一月再见”。 1.病因病机:痛经的原因很多,根据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行经腹痛》。“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历代医学家所论述虽有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部分是互相制约的;它又认为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能不受自然界的影响。因此,在辨证中着眼于整体,全面准确的分析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指标,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在诊断中,既不以病的概  相似文献   

9.
是动,所生病(症候粼)┌────────┬──────────┬────────┐│粗丫服施行 │是动,所生病(症候粼)│ 矛│├───┬────┼──┬───────┤,挑穴分寸歌 ││、原文│{坐一释 │原文│淡释 │ │└───┴────┴──┴───────┴────────┘鑫毓云急动,别病肺}如本麟翘脉因有所致动膨膨而喘}就会胶境肺部膨膨然腹满缺盆中痛,}同时气嘴作咳,缺盆里面交用手而}婿,甚至因咳喘过剧,雨此为铃厥。}相交捧于胸部,砚力模糊主肺所生病}这啡做臂厥,·是由于臂阴咳嗽上气,}脉之气厥所致。 太险中府…  相似文献   

10.
九、进针后的各种手法进针后,接着就是施行捻运手法。古代手法,名目繁多,但总的来说,它的目的不外补虚泻实。现将几种重要的补泻手法扼要的谈一谈:1.徐疾补泻法:徐是缓慢,疾是迅捷,这种手法是以针刺出入的快慢来分补泻的,进针慢,出针皮外,  相似文献   

11.
12.
淋症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的病证。清代医家顾靖远在《顾松园医镜》中说:“淋者,欲淋而不能出,胀急痛甚,不欲尿而点滴淋沥。”本病初起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热伤血络,则小便涩痛见血:热壅下焦者,尿液受其煎炼,浊质乃凝为砂石;或以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制约脂液,则小便粘稠如脂如膏;有因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窜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宣,少腹胀气作痛而小便难下:亦有因房室过度,耗伤肾气,以致肾虚不固,或脾虚气陷,而发为淋证, 祖国医学把本证归纳为五淋。关于五淋历代文献说法颇不一致,择其要者有三种说法: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引经验说谓: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陈言《三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医学新药学是党的号召人民的期望。长期以来,全国医务工作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探讨着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很大成绩。笔者在学习中医中药的过程中,也逐  相似文献   

14.
我刚才讲的这些东西,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搞方剂有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只要善于比较,就有收获.就拿仲景的麻黄汤来说,他的麻黄用量之大小,相差了三四倍,用不用桂枝就更明显了,麻杏薏甘、麻杏石甘,从这些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这么配,为什么要用这个量.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肺部过敏性常见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一般控制发作尚易,防止复发较难。我们应用中医“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方法,并加强身体锻炼,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一定作用。结合我院收治哮喘病例中,有60例运用了辨证论治,远期效果较好。下面就临床点滴体会进行简单讨论。一、临床资料我院近五年来共收治哮喘病人92例,其中运用辨证施治者共60例。  相似文献   

16.
七、肺痈 此病早先见于仲景《杂病论》,病因:1.是风寒犯肺。2.是外热不解,内热壅闭,热伤血脉,蕴结成痈。3.是咳喘胸满,振寒脉数,口干不渴,吐腥臭浊痰,久则吐脓痰如米粥状等证状,足见细致非常。又名肺疽,外科书一称内痈。  相似文献   

17.
二、皮肤病的论治基础皮肤病虽发于外,而多数与人体内部有密切关系,因此论治皮肤病时,一定要内外结合,这也是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现分两大部分介绍如下: (一)内治皮肤病的病因复杂,论治要从产生皮肤病的病因和皮肤损害的表现着手,大略可有以下几个基本法则: 1.止痒痒是皮肤病最突出的一个症状,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药又没有专门止痒的药物,因此只能从中医理论来分析论治。年轻人最常见的皮痒,多数与风、湿有关,老年人最常见的皮痒,多数与血虚风燥有关。 (1)疏风除湿止痒:多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或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肺部过敏性常见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一般控制发作尚易,防止复发较难。我们运用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方法,并加强身体锻炼,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一定作用。结合我院收治哮喘病例中,有60例运用了辨证论治,远期效果较好。下面就临床点滴体会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刊曾于1982年第8~12期连载了《中药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评选为本刊优秀作品。该作者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有丰富的经验,近以极大热情著出《常见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一文,奉献给读者。这篇文章包括皮肤病的辨证基础、论证基础和辨证论治例举三个部分,现分上中下三期连续刊出,以供皮肤科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六型分治、病案举例及讨论三大部分探讨心律紊乱的辨治规律,六型分治乃作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之经验。本文对各型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均列举病案加以说明。讨论中指出,心律紊乱不离虚、淤二因,临床所见虚证多于淤证,并指出根据心电图表现,可提示中医的相应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