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科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7例中男性 6 3例 ,女性 3 4例 ;年龄 2 2~ 6 9岁 ,平均 45岁 ;病程 1天~ 3年 ;其临床症状及 X光、CT检查结果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腰椎间孔注射 :根据 CT检查结果 ,确定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及程度。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在髂脊后缘转角上 1 cm与所确定的病变腰椎的棘突平行线交点处 ,作为进针点。用 7号长针进针后 ,找到横突尖 ,以 45~ 5 0度角 ,向头侧进针 ,针尖可滑入压力减低处 ,即为椎间孔位置。刺入后患者患侧下…  相似文献   

2.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我们运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 1 2 5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男 6 7例 ,女 5 8例 ;年龄最小者 40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 6 3 .7岁 ;其中 40~ 5 0岁者 6例 ,70岁以上者 1 3例。患者中腰痛者 1 1 6例 ,腿痛者5 9例 ,腿麻者 7例 ,腿麻痛并见者 43例 ,全部患者经县级以上医院X线摄片确诊。中医辨证 :寒湿型 2 1例 ,湿热型 7例 ,肾精亏虚型 6 9例 ,气滞血瘀型 2 8例。2 治疗方法  针刺 :①选穴 :主要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主穴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 ,笔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手法治疗第 3腰椎横突综合征 11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2例中 ,男 6 8例 ,女 4 4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38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2 0年 ;有外伤史者 73例 ,无外伤史者 39例。本组病例均有腰痛史 ,其中单侧腰部疼痛、酸胀 ,劳累与处于半前屈位时症状加剧者 4 9例 ,双侧者 6 3例 ;疼痛累及髂臀部者 14例。腰椎正侧位片 ,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者 2 8例。直腿抬举试验呈假阳性者 4 5例 ,腰部前屈、后伸、旋转、侧屈障碍者 74例。2 治疗方法2 .1 局部封闭患者取俯卧…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运用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该病 98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98例中 ,男 5 8例 ,女 4 0例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年龄 4 0 .6岁 ;病程 3天~ 6年 ;有腰部扭伤史者5 2例 ,劳累史者 31例 ,无明显原因者 15例 ;单纯腰痛者 6 2例 ,腰痛伴大腿后侧至月国窝部疼痛者 36例 ;触诊检查 ,全部患者病侧腰三横突出尖处压痛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 73例阳性 ,但加强试验均为阴性。X线腰椎正位片所示正常者 2 1例 ,第三腰椎横突过长者 5 2例 ,明显肥大者 2 5例。2 治疗方法2 .1 小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诊疗…  相似文献   

5.
郁峰 《江苏中医药》2003,24(5):38-38
笔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针灸结合足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8例 ,效果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8例中 ,男 4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3~ 72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2 4年 ;单纯腰痛者 2 3例 ,继发坐骨神经痛者 35例 ;单个椎间盘突出者 38例 ,多个 (2~ 3个 )椎间盘突出者 2 0例。所有病例均发生于腰 3~骶 1椎间盘并经由CT或MRI确诊。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针灸 :主穴取腰部后正中线上与突出的椎间盘相应的阿是穴及上、下椎侧华佗夹脊穴 ,继发坐骨神经痛者 ,取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 ,每次 2~ 3穴 ,患侧为主。足疗 :腰椎、…  相似文献   

6.
沈锡山 《江苏中医药》2001,22(11):37-37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祖国医学称为“闪腰”、“弹背”。它是由于腰椎在特定姿势下活动造成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突然发生腰痛且难以忍受 ,竖脊肌痉挛 ,腰活动明显受限的一种疾病 ,是伤骨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 1 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1 0月应用坐位旋转法治疗本病 6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6 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1 8岁 ,平均 3 1岁。就诊时间最短 1 .5小时 ,最长 7天 ,平均 3天。发生在L4~ 5后关节 42例 ,L5~ S1后关节 2 6例 ;左侧 41例 ,右侧 2 7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周小平 《江西中医药》2004,35(11):32-33
我院骨伤科自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3年 1 2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配合腰椎牵引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 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6例中 ,男 3 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42 6岁 ;病程 3天~ 2 0年 ,平均 4个半月 ;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CT检查确诊。其中L4~L5突出者 2 6例 ,L5~S1突出者 1 8例 ,L4~L5、L5~S1双节段突出者 9例 ,L3 ~L4、L4~L5双节段突出者 3例 ,并发侧隐窝狭窄者 3 2例 ,典型间歇性跛行 1 4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配法 生理盐水 2 0 0…  相似文献   

8.
胃肠功能紊乱在胸腰椎损伤患者中十分常见 ,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 1996年 9日~ 2 0 0 1年 2月采用驱风苏合丸调敷脐部治疗 2 3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4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全部经X线或CT诊断 ,均于伤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纳呆、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并排除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2~ 65岁 ,平均46 7岁 ;其中腰椎 1~ 3损伤 15例、胸椎 10~ 12损伤 8例 ;单纯压缩骨折 17例 ,骨折并脱位 6例 ;合并脊髓损伤 6例。对照组 2 1例 ,男 1…  相似文献   

9.
华佗夹脊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印春 《河北中医》2003,25(4):264-264
1999~ 2 0 0 1年 ,笔者采用华佗夹脊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例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4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3~ 4 8岁 ;L3~ 4 椎间盘突出 9例 ,L4~ 5椎间盘突出 35例 ,L5~S1 椎间盘突出 12例 ,L4~ 5并L5~S1 椎间盘突出 12例。临床特点 :明显外伤史 5 4例 ,无明显诱因 14例 ;单纯腰痛 12例 ,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 2 5例 ,腰痛伴右下肢疼痛 2 4例 ,腰痛伴双下肢疼痛 7例 ;下肢感觉障碍 38例 ,下肢患侧膝、跟腱反射减退 4 5例 ,直腿…  相似文献   

10.
电针电极横跨腰椎连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锋国  刘芳 《河北中医》2003,25(10):767-76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青壮年常见病、多发病。 1 997~ 2 0 0 2年 ,我们用电针电极横跨腰椎连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6例均为住院和门诊患者 ,其中男 61例 ,女 35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8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2 5年 ;发病部位 :L3~L45例 ,L4~L545例 ,L5~S1 4 6例 ;分型 :中央型 5例 ,外侧型 60例 ,极外侧型 2 8例 ,前突出型 3例 ;中医辨证[1 ] 分为 :风寒湿型 ( 2 0例 )、气滞血瘀型( 4 0例 )、肝肾亏虚型 ( 36例 )。 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5 0例和对照组 46例。 2组一…  相似文献   

11.
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56个间盘的经验体会。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出血少,痛苦小,无医源性硬外粘连,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本组穿刺成功率98.2%,优良率88.5%。每间盘平均摘除髓核组织1.9g。术前常规做髓核造影。对髓核造影的途径及时机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与并发症,这一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斜矢状位MRI扫描在诊断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沿神经根角度的腰椎斜矢状位(或斜冠状位)扫描,对临床怀疑受压的神经根进行扫描,找出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结论:腰椎斜矢状位扫描是解释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的一种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等等.其中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且需要植骨融合.目前,腰椎植骨融合术主要包括横突间植骨、椎间植骨融合术、360°植骨融合术等.关于三者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多,结果各有不同但随着内固定器械及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椎间植骨融合术应用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正确评价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359-1360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电动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8例经皮电动椎间盘切吸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经随访12~24个月,按照Nakai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穿刺切吸术(APLD)治疗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简捷、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三步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腰椎三步七法治疗,对照组局部外涂扶他林软膏,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三步七法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有效防止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系统技术,通过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11例,近期观察显示效果满意。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病人(12个间隙),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24-48岁,平均33岁。11例腰痛病人中4例合并一侧腿痛。本组所有病人均主诉较顽固的下腰痛和下肢痛,查体可见腰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棘突或棘间压痛。x线片显示轻、中度退变,椎间隙轻度变窄:MRI显示1个或2个椎间盘退变或/和膨出,未见神经根受压:椎间盘造影见纤维环撕裂、疼痛诱发实验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推拿、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腰背伸肌指标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腰背伸肌疲劳程度和肌力表面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积分肌电(IEMG)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总结完成治疗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30°、90°的PT、TAE、TW、AP、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F/E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和90°的F/E均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刀治疗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功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各中医证型的旋切治疗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中医分型 ,再行CT扫描 ,将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程度进行分级量化观察。结果 :旋切治疗有效率血瘀证 95 5 % ,寒湿证96 5 % ,湿热证 95 4% ,肝肾亏虚证 89 6 % ,总有效率 94 7%。结论 :腰椎间盘旋切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一种无创伤的最新治疗法 ,其疗效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垫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研究,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推拿治疗或加配合垫腰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推拿手法配合垫腰法,对照组仅用推拿手法。治疗10~20d,随诊3~6个月,记录和比较两组腰臀及下肢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在改善症状、体征的速度上快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治疗配合垫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一的推拿治疗作用快,且疗效更确切,在疗程上比对照组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