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常见的疾病,多数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是远视,部分弱视儿童是斜视性弱视,部分弱视儿童没有显性斜视,没有显性斜视的远视性弱视儿童的隐斜状态目前尚未见报道,为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的隐斜和矫正镜片对其隐斜的影响,我们测定了3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裸眼及戴矫正镜片情况下看近的隐斜度,并与正视儿童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择 3~7岁弱视儿童 187例 313眼, 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 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 187例 313眼弱视儿童视网膜检影, 远视性屈光不正 289眼,占 92 33%; 近视性屈光不正 12眼, 占 3 83%。斜视 75例, 占 40 11%。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3~7岁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 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3~6岁儿童(5 586名)的视功能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单眼裸眼视力<0.9者(370例、740只眼)的屈光状态及伴斜视、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 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6.53%,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4.76%、1.56%、0.30%(P<0.01);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3.68%、2.05%、0.90%(P<0.01);屈光不正分布有地区差异(城镇高于农村,P<0.01)和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斜视患病率为0.80%,弱视患病率为2.22%,弱视首次检出率84.85%.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斜、弱视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立体视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立体视觉恢复状况及其与不同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立体图检查法对治疗后的234例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中度弱视患儿和100例同龄正常儿童进行近立体视觉检测;用同视机对弱视患儿作远立体视觉定性检查。【结果】弱视治愈组的近立体视锐度比未治愈组好,但仍比正常对照组差(均为P<0.01)。弱视治愈近视组的近立体视觉最好,远视组次之,其次是混合性散光组,屈光参差组最差(P<0.05)。治愈组中具远立体视者47例(48%),未治愈组为49例(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组开始治疗年龄较未治愈组小(P<0.05)。【结论】弱视治愈后患儿的立体视觉比未治愈患儿好,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仍未完善。弱视儿童应尽早行相关治疗,并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双眼视功能检查和训练,以促进其立体视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近立体视觉因为屈光状态的不同其恢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查1 092例学龄前儿童视力及眼位状态,了解弱视、斜视患病情况,以期对学龄前儿童的异常视觉状态早发现、早治疗。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所幼儿园1 092例4~6岁儿童,应用缪氏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眼位检查采用33 cm角膜映光法和遮盖法;凡眼位可疑及视力低常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并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结果】 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1.8%,斜视患病率为2.2%。 【结论】 弱视及斜视仍然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眼病,加强预防和完善诊治是社区眼保健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9 028名斜视及弱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斜、弱视患病情况.为其防治、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十堰市、公安县等28所幼儿园902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斜视及弱视的抽样调查。【结果】弱视的检出率2.61%.与国内其它各家报告相似.斜视检出率为0.84%.略低于其他报告。【结论】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原因.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眼位、屈光状态的普查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屈光性视疲劳所致的儿童眼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馨  杨娟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87-3388
目的:观察儿童视疲劳产生的眼部一系列症状,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的原因,探讨诊断及矫正方法。方法:对58例患儿进行视力、外眼、内眼、眼底、眼位、眼球运动、注视性质等眼部检查。在排除眼部及精神疾病外,对于阅读或精细作业后,所出现的频繁眨眼病例进行屈光状态诊断性验光,1%阿托品眼膏散瞳,客观检影验光结合主观插片法。结果:在频繁眨眼的患儿中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远视或远视散光,屈光度为+1D~+6D之间,眼位大部分为正位,少数存在内隐斜视和弱视。对于病理性屈光、远视度数较大或有明显散光的患者,通过配戴适度的远视眼镜,视力提高;轻度远视患者可在阅读时配戴适度的凸透镜或治疗中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滴睫状肌麻痹剂,经以上治疗患儿频繁眨眼的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视疲劳往往引起儿童频繁眨眼等眼部症状,视疲劳与屈光状态有关,屈光不正远视居各种屈光性眼病的首位。因此,远视和散光以及过多用眼是引起儿童视疲劳的主要原因,而视疲劳在儿童又多表现为眨眼频率增加,眼科医生应有足够的认识,以保证幼儿及学龄儿童视觉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状况,为弱视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屈光状态为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弱视的学龄前儿童357例(男201例,女156例)631眼(男346眼,女285例)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综合男女性各年龄组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范围,数量最多的前五位是:0.00DS~+3.00DS联合+0.50DC~+2.00DC,占48.81%;+6.12DS~+9.00DS联合+0.50DC~+2.00DC,占12.04%;0.00DS~+3.00DS联合+2.12DC~+4.00DC,占8.88%;+3.12DS~+6.00DS联合+0.50 DC~+2.00DC,占8.72%;0.00DS~+3.00DS联合0.00 DC~+0.25DC,占8.0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屈光分布各有特点。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弱视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67-1368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各类型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98例儿童436眼弱视矫正屈光不正、遮盖和压抑疗法、增视训练等综合弱视治疗。结果:治愈196眼、进步207眼、无效33眼,总有效率达92.43%。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有效率(96.17%),明显高于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轻度弱视治愈率高于中重度弱视。中心注视者疗效(98.59%)显著高于旁中心注视。结论: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质的儿童弱视治疗预期,对制订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门市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对江门市幼儿园的8510名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单眼裸眼视力<0.9者(1116例2232只眼)的屈光状态及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13.01%;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9.85%、2.36%、0.80%(P<0.05);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7.34%、3.96%、1.70%(P<0.05);屈光不正有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3.74%;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8.23%。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的散光状态,探索并掌握其基本规律,对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儿童视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应用美国伟伦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分析儿童的散光度及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 【结果】 学龄前3~6岁儿童,远视是屈光状态的主要类型,59.86%为远视散光;不同类型散光眼的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 631.0,P<0.01);远视散光眼大多散光度数在0.50~1.00D范围,近视散光眼有近半数散光度数在1.25~2.00D范围,混合散光眼的散光度数相对较高(散光度≥3.25)。 【结论】 近视散光和混合散光儿童应作为防止学龄前弱视发生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3.
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丽  李洁  张海江  岳钟  李世强  杨倩  宋森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88-1890
目的对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确诊为弱视并治疗满三年的600例3-12岁弱视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600例弱视患儿中3-5岁患儿治愈率为64.5%,6-8岁患儿治愈率为74.6%,9-12岁患儿治愈率为42.1%;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为86.7%、59.3%、31.1%;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弱视治愈率分别为69.6%、67.3%、48.4%;依从性好者、一般者、差者治愈率分别为79.3%、67.0%、29.4%;中心注视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无家族史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有弱视家族史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患儿弱视治愈率越高,县城及城市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农村的患儿。结论影响弱视儿童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弱视程度、依从性、年龄、注视性质、弱视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眼屈光状态的临床因素,为早产儿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科收住院的21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纠正胎龄40周,3月,6月,1岁,2岁时眼屈光状态;同期出生的56例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发育差别,分析可能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近视、屈光参差、散光的发生率及程度均较足月儿高,而早产儿远视的度数较足月儿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3周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则是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发展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对胎龄<33周、出生体重<1 500 g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早产儿应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即从2岁开始对他们进行早期视觉追踪及屈光筛查,以便早期纠正屈光不正,降低弱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沙市市区四所合格幼儿园4~7岁儿童1420名2840只眼视力普查结果表明,57例儿童104只眼患有弱视,发病率为4.01%;在弱视眼中,中重度弱视高达44.22%,屈光不正性弱视居首位,占66.35%其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是降低弱视危害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11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3~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72.3%,有效率为88.4%;3~8岁儿童各年龄段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性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中心注视弱视眼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与视知觉学习疗效密切相关;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年龄及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及弱视程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中,不同年龄的弱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量越大,患中重度弱视越重。结论年龄越小,重度弱视越多,屈光参差量越大,弱视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地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情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月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构成,远视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和复合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包括单纯近视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近视分别占67.67%、10.40%、10.64%、10.40%和0.87%。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弱视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12岁学龄弱视儿童眼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规律,为儿童弱视和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12岁弱视儿童1 091例(1 731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屈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果学龄儿童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为主(41.9%),正视次之(34.6%),近视较少(23.5%);弱视儿童散光检出率高(90.9%)。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度、散光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学龄弱视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为主,年龄和弱视类型是弱视儿童屈光不正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少学者调查认为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3%。全国儿童2亿余人,按此估算.儿童弱视患者达数百万之众。因此,广泛开展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儿童处于视力发育阶段.眼屈光状态与用眼习惯对其视力发育影响极大。对弱视来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弱视病例的90%以上是由限屈光因素所致,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学龄前儿童则以远视及远视散光居多。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若得不到及早矫正,势必阻碍视力发育.进而导致弱视。弱视患者不仅视力限度低下,而且无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