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应用Vem,sLAM细胞培养技术,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方法Veto/SLAM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标本,于5%CO2条件下培养,出现典型融合性细胞病变(CPE)者为阳性,盲传3代后仍无病变者,为病毒分离阴性。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研究、分析。结果应用Veto/SLAM细胞,首次分离鉴定出的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其基因测序属H1a基因型,是本土麻疹野病毒流行株。结论Veto/SLAM细胞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应在麻疹病毒分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年宁夏麻疹流行株基因型特征,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宁夏2005年麻疹暴发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19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麻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的麻疹病毒株核蛋白(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断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9份标本中分离到13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引起2005年宁夏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不同暴发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同一暴发中存在不同毒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2008年流行的11株成人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用Vero/slam细胞从成人麻疹暴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麻疹野病毒分离株扩增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变异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l株麻疹野病毒,这些病毒N基因450个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为0%~0.2%,均为H1基因型中的Hla基因亚型。11株麻疹野病毒与H1基因型代表株(Chin937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2%~2.4%之间和4.0%~4.6%之间。结论 2008年新疆乌鲁木齐流行的成人麻疹野病毒为Hla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5.
2005年江苏省麻疹野病毒分离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监测2005年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病毒野毒株及其基因型.方法:2005年分别在医院门诊疑似麻疹患者和疑似麻疹爆发点的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接种EB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获得58株麻疹野病毒.结果:该58株病毒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58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8基因组H1基因型.结论: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与国内流行优势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6.
宁夏2004-2007年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夏2004-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分离的36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H1a亚型。36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宁夏14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5.4%-89.4%。结论宁夏2004-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H1a亚型,未发现其它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病毒株引起了多个传播链造成宁夏各市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2001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便的血清标本及咽拭予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病原学和血清学探讨。方法 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的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疫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64.62%。收集咽拭予标本19份,分离出麻疹病毒5株,阳性率为26.32%,经基因序列分析,均为H1基因型。检测10份麻疹疫苗效价、平均滴度在4.151LgTCID50/1.0ml,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指标。结论 2001年我省的麻疹病例主要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引起暴发的毒株为本土毒株,尚未发现有外来毒株引起的病例。建议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麻疹基础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74名适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90.06%,几何平均滴度(GMT)1:518.26,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2,P〉0.05),保护率和GMT差异有显著性(χ^2=15.83,F=4.6,P均〈0.05);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显著性(χ1^2=9.39,χ2^2=56.6,F=18.4,P均〈0.01。)(χ^2=9.39,P〈0.01);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χ1^2=0.22,χ2^2=0.28,u=0.39,P均〉0,05)。结论 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并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患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温州市2007—2009年麻疹网络实验室检测的血清学标本结果进行分析,从病例发生的人群、时间、地域和性别等方面全面分析温州地区麻疹的病例情况。结果实验室共接收标本l883例。麻疹IgM抗体阳性为1052例,阳性率为55.9%,疑似病例44例。男女发病的阳性率没有差别,但是发病人数构成比男性高于女性。从地区分布来看,麻疹主要分布鹿城、龙湾和瓯海等人群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地区,1~7岁组及≥15岁占总病例数71.90%。结论温州市麻疹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人口流动和免疫空白人群的积累是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其次院内感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宣传和提高人群的免疫接种率等方法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组人群麻疹(Measles virus,MV)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边境地区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境内、境外1~50岁人群共800人,采血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综合阳性率为88.25%,其中境内人群为91.75%,越南籍人群为84.75%,境内高于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境内有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93.14%,GMT为1587.11mIU/ml,免疫史不详者麻疹抗体阳性率80.00%,GMT为894.22mIU/ml,有免疫史者高于免疫史不详者,两者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F=7.29,P0.05)。结论麻栗坡县境内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境外,切实提高含麻组分疫苗二剂次接种率是巩固边境地区麻疹防控工作,实现如期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以下简称AEFI)监测和与处置情况,为今后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应急免疫活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全省建立疑似病例救治绿色通道,所有疑似病例通过全省AEFI监测系统上报,同时送定点医院免费救治,及时进行调查诊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个案数据,评价处置效果。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监测报告AEFI 573例,报告发生率为7.41/万;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70/万,异常反应为1.42/万,偶合症为1.09/万;76.79%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就诊后24h内报告率达94.07%,报告后48h内调查率达99.65%。86.4%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发生率为1.07/万;其它较严重反应为过敏性紫癜、脓疱疹、热性惊厥、血管性水肿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分别为0.03/万、0.03/万、0.02/万、0.01/万和0.01/万。15例严重的AEFI中,异常反应9例,占60%,偶合症4例,不明原因2例;除一例偶合病毒性心肌炎死亡外,其它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强化免疫活动建立敏感的AEFI监测系统、医疗机构绿色救治通道、及时处置AEFI病例非常关键,针对不明原因的、偶合症的病例需进一步实验室诊断准备,才能保证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黄大利  胡向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52-1852,1856
目的分析余姚市2000~2006年麻疹患者血清抗体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kM抗体。结果2000~2006年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49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211例,阳性率42.37%。冬春季阳性率高,麻疹IgM抗体阳性最小年龄为3个月12d,最大为42岁,主要集中在小于8月龄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检测麻疹IgM抗体对病例的快速确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建议重点对流动人口加强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适时开展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刘小平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1191-1193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抽取呼和浩特市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4岁、7-9岁、13-15岁、20-25岁、30-35岁5个年龄组的健康人员约75人,全市共30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 2012年共检测300人,其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282人,阳性率94.0%。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3,P〈0.05),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8,P〉0.05)。结论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其中0-4岁组最高,20-25岁组最低,建议继续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尤其是针对大年龄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结果与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1 447例,实验室诊断为麻疹394例,临床诊断399例,≥15岁及﹤18个月龄儿童发病较高,分别占25.3%和28.6%。18个月龄内儿童发病率逐年增高;8个月龄以上人群未免疫接种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7.7%,应免疫2剂次无确切全程免疫史的占85%以上。结论阜阳市消除麻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通过麻疹疫苗强化、查漏补种等,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达历史最低水平;≥8个月龄人群麻疹疫苗漏种或不全程接种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8个月龄和﹥15岁人群属免疫空白和薄弱人群,推行育龄妇女和15岁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