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期喂养行为与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0名4~5岁儿童的婴儿期喂养情况及4~5岁时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婴儿4个月内喂养类型、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4~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63%、13.04%、16.98%、18.18%、30.00%;母乳喂养持续时间0,<1,1~3,4~6,7~9,9个月以上者4~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41%、30.00%、33.33%、17.24%、13.92%、12.22%;辅食添加时间4个月内,4~6个月,6个月以上者4~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5.09%、11.56%、18.85%.喂养类型不同、母乳持续时间不同及辅食添加时间不同的儿童4~5岁时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χ2=10.407,P<0.05;χ2= 20.903,P<0.001;χ2=13.0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OR= 1.120);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肥胖发生越少(OR=0.782);辅食添加越早,肥胖发生越多(OR=0.923).结论婴儿母乳喂养对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出生后9个月以上;辅食添加过早是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辅食添加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2.
隋笠筠 《吉林医学》2010,31(15):2231-2231
目的:为掌握儿童养营性贫血现状,并探寻适合农村推广应用的贫血检测技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率。方法:以到儿保门诊体检的儿童为贫血调查对象,采用HCS血色素水平检测法检测血红蛋白。6个月~6岁儿童Hb<110g/L诊断为贫血。结果: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0.12%,其中0~2岁组患病率明显高于3~6岁组(P<0.01);农村患病高于城镇(P<0.05);且与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有关。结论:贫血防治重点在农村及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内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铺食是预防贫血的有效方法;HCS血色素水平检测法操作简便,方法安全,适合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2岁以下散居儿童营养性贫血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梅芳 《包头医学》2011,35(1):28+23-28,23
目的:是为了分析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对管辖区散居儿童贫血状况。方法:对2007年出生的分别在6月龄、1岁、2岁健康体检时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652例系统管理的婴幼儿发现1岁以下婴儿贫血发病率较高,混合喂养和辅食添加过晚的婴儿发病率高。结论:进一步提高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舍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指导家长对婴儿的喂养方式,加大婴儿的监测力度,提高婴儿的自身素质,以减少婴儿贫血的发生,降低贫血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婴儿期喂养行为与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儿期喂养行为与 4~ 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80 0名 4~ 5岁儿童的婴儿期喂养情况及 4~ 5岁时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婴儿 4个月内喂养类型、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 4~ 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12 .63 %、13 .0 4%、16.98%、18.18%、3 0 .0 0 %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0 ,<1,1~ 3 ,4~ 6,7~ 9,9个月以上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2 9.41%、3 0 .0 0 %、3 3 .3 3 %、17.2 4%、13 .92 %、12 .2 2 % ;辅食添加时间 4个月内 ,4~ 6个月 ,6个月以上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15 .0 9%、11.5 6%、18.85 %。喂养类型不同、母乳持续时间不同及辅食添加时间不同的儿童 4~ 5岁时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 (χ2 =10 .40 7,P <0 .0 5 ;χ2 =2 0 .90 3 ,P <0 .0 0 1;χ2 =13 .0 92 ,P <0 .0 1)。多因素logis tic回归分析发现 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 ,肥胖发生率越高 (OR =1.12 0 )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 ,肥胖发生越少 (OR =0 .782 ) ;辅食添加越早 ,肥胖发生越多 (OR =0 .92 3 )。结论 婴儿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撒拉族婴儿营养性贫血病因并提出防治意见。方法婴儿足跟末梢血用KX-21N血球记数仪测定血红蛋白值:并对家长询问有关喂养史、患病史及添加辅食情况。结果三种喂养方式及患病史婴儿营养性贫血调查结果,母乳喂养350例,Hb〈110g/L30例,患病率15.5%;混合喂养150例,Hb〈110g/L24例,患病率16%;人工喂养72例,Hb〈110g/L26例,患病率36%;患肺炎、腹泻患儿100例,Hb〈110g/L22例,患病率22%;不同喂养方式及患病史患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4月 ,无选择地对诊治、观察、随访记录的 890例 5岁以下小儿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 ,血中含血红蛋白 110~ 90 g/ L 者为轻度贫血 ;90~ 6 0 g/ L 者为中度贫血 ;6 0~ 30 g/ L 者为重度贫血 ;<2 9g/ L 者为极重度贫血。对照这一标准 ,发现 890例小儿患营养性贫血者竟高达 10 0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890例 5足岁以下贫血调查年龄 n 血红蛋白(ρB/ g·L- 1 )母亲情况 (例 )添加辅食情况 (例 )患儿既往病史 (例 )早产儿母乳少母体弱米粥蔬菜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厦门市海沧区婴幼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情况.方法 对海沧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分别随机抽取辖区内8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各74例,共592例婴幼儿;均由儿童保健门诊医师对定期体检的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中,133例3个月~6个月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率为66.17%、人工喂养率为13.53%、混合喂养率为20.30%,其中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率男婴例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女婴.婴幼儿添加各种辅食会随着月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本次研究发现≥12个月龄幼儿五谷、肉类、水果、豆类、蛋类、AD补充剂类、蔬菜类等辅食添加率分别达到65.19%,75.95%,88.61%,68.35%,71.52%,75.95%,88.61%,各类辅食添加率均较高.结论 3个月~6个月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且随着月龄不断增长,辅食添加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广益社区6~36个月婴幼儿贫血状况,为今后指导婴幼儿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定期健康检查的婴幼儿,分别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1809例婴幼儿贫血率为12.9%.其中6个月婴儿贫血率为23.1%,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贫血率分别为22.6%、23.4%和16.2%;本地和流动婴幼儿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5%和1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社区儿保工作要重视6~12个月的婴儿贫血状况;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关键期,要指导喂养人注重富铁辅食的添加;对于流动婴幼儿家长更要加强喂养指导,积极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喂养观点.  相似文献   

9.
现对泰州市海陵区1 266例散居儿童进行调查,其中贫血儿童有133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12月本地段管理的0~6岁散居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共1 266例。男650例,女616例。~1岁851例,1~3岁394例,3~6岁21例。  相似文献   

10.
对326名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小儿营养性贫血以6~24个月为高发年龄,母乳喂养儿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提示母乳喂养可降低贫血的患病率,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但12个月以后母乳喂养的贫血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认为要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强调无论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都应及早添加辅食,防止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薛艳霞 《中外医疗》2008,27(11):65-65
目的 掌握本地区部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方法 随机对本地区散居1~5岁的儿童275例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及防治.结果 Hb在110g/L以下的共有99例,占调查总人数的36.0%.其中轻度贫血94例,占患儿总数的96.94%.经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防治后,治愈率达94.9%.结论 认为对小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贫血干预,及时给药防治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14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缺铁性贫血息儿中婴幼儿占76.31%,农村患儿占58.77%,城市患儿占41.23%,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占64.04%.住院病例中有合并症者占82.46%,合并感染者占50.00%,呼吸道感染者占80.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喂养方式及病程与贫血程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以内的小儿、病程1~3月是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铁性贫血高发于要幼儿,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多见,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较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多见,贫血程度与年龄、病程关系密切.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00年8月出生。生后按期儿保常规体检,生长发育良好。生后6个月时体检血常规发现中度贫血(Hb83g/L),询问病史其母孕期有轻度贫血史,喂养方面,于5个月起添加蛋黄,其他辅食均按期、按时,因尚年幼,无明显挑食现象。无肛裂、便秘、便血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5个半月时上呼吸道感染1次,未治自愈。初时考虑中度贫血是否与母亲妊娠期贫血供铁源不足及上感后消耗血红蛋白所致,  相似文献   

14.
1991年8月~10月,对菏泽市城区853名0~7岁儿童作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平均为66.59%,其中以1~2岁儿童患病率最高(83.02%);贫血类型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主,且多为轻度.这可能与添加辅食不及时、儿童偏食及新鲜蔬菜和大豆等含铁及抗坏血酸食物摄入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兴市在园3~6岁儿童贫血状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在园儿童的贫血状况,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对东兴市在园3~6岁儿童在加强喂养指导与健康教育前的2007年与加强喂养指导与健康教育后的2008~2010年体检所得血红蛋白(H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喂养指寻与健康教育前的2007年在园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轻度8.47%,中度0.79%;加强喂养指导与健康教育后的2008~2c10年在园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轻度6.50%,中度0.2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P〈0.05)。结论:重视儿童的喂养指导并加强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对在园儿童的家属等进行小儿贫血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3~6岁在园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出生989例婴幼儿,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将所有婴幼儿分为3组,分别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对比分析3组婴幼儿的贫血以及缺铁情况。结果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7.70%,以轻中度为主,其中母乳喂养组婴幼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而人工喂养组婴幼儿中度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人工喂养2例婴幼儿出现重度贫血。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1652例筛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笔者所在地区6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6个月至3岁1652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筛查缺铁性贫血.结果 0~3岁165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儿604例,患病率36.56%.其中轻度541例,占89.57%;中度62例,占10.26%;重度1例,占0.17%.婴幼儿贫血的高峰年龄在6~12月龄.结论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仍是危害本地区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加强健康教育,从围生期开始,在婴儿期辅食添加阶段做好膳食指导,提供充足的富含铁食物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50例6月龄至7岁以下送入托幼机构及在家健康儿童进行了营养性贫血原因的调查。使用临床对儿童贫血最常用的沙利氏比色法测定。经过对650例儿童的调查,发现了不同程度患贫血者197例,占调查人群的30.3%。其中174例为轻度贫血占26.77%;21例为中度贫血占3.23%;2例为重度贫血占0.30%。贫血与各年龄段、孕期营养、辅食或营养包添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艳玲 《湖南医学》2014,(10):1988-199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升镇辖区婴幼儿贫血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013年1~12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200例6~36月龄婴幼儿末梢血血常规,分析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根据贫血情况分为贫血组( n =410)与非贫血组( n =790),收集2组幼儿的儿保资料,包括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孕晚期孕母贫血史及严重程度、6个月内婴幼儿的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辅食添加种类、婴幼儿断乳时间以及断乳后食品种类、婴幼儿既往贫血及治疗史等。分析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辖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的总发生率为34.2%(410/1200)。其中轻度贫血为27.1%(325/1200),中度贫血为7.1%(85/1200),无重度贫血。6~12月龄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以及是否适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本辖区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仍较高,提高婴幼儿父母育儿知识、指导合理喂养并适时添加辅食是今后改善婴幼儿贫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急诊之一 ,我院 1995~ 1999年间收住入院的顽固性鼻出血 2 0例 ,在鼻内窥镜下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平均 48岁 (16~ 78岁 )。 2 0例患者中 ,合并高血压者 6例 ,冠心病 1例 ,糖尿病 1例。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例低于正常 ,其中轻度贫血 (Hb90~ 110 g/ L) 3例 ,中度贫血 (Hb6 0~ 90 g/ L) 3例 ,重度贫血 (Hb<6 0 g/ L) 2例。由于部分患者在出血后不久血液浓缩或检测后仍继续出血未及时复查 ,而实际上贫血程度还要更严重。1.2 治疗方法 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