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证”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指通过脉象判断疾病证侯、确立治法的思维方法,是仲景辨证施治的特色之一。《伤寒杂病论》对此论述颇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各篇均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且原文中通过脉象阐释病证者,《伤寒论》398条原文中有148条,《金匮要略》414条原文中有141条。由此可知,通过脉诊确定病因病机的辨证思维方法在仲景辨证体系中极其重要。现就《伤寒杂病论》中“脉证思维”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虽非脉学专著,但其所论脉法却极精详。脉证合参是其诊病的基本特点,更具特色的是原书所载脉法往往独以脉象阐述病机,确定病位,作诊断及鉴别诊断,建立治则方药,判断预后等等。本文试就仲景脉法特点作一浅论。1 重视脉证合参仲景重视脉证合参,在其二书中大多是脉证并举,辨治结合。如《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条文中脉证俱备,且将脉象冠以诸证之首,明确提出了太阳病的主要脉证,并列为太阳病的提纲。又如在《金匮·痉湿日曷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条文同…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分,开创了中医对杂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其医理阐述、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对后世医家都起到了启发、引领等重要作用,其中仲景的脉学理论涵盖多个方面,如辨别证候、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其内容广泛而深刻,值得深入挖掘。文章根据《金匮要略》实际理论教学过程,结合《脉经》《内经》《难经》等典籍,选择从“寸口脉”为研究切入点,着眼于“以脉论理”——即通过脉象表现阐述病机的特点,对部分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进一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对仲景“以脉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1.以脉象揭示某一病证 《痉湿暍病篇》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疟病篇》:“疟脉自弦……。”《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等均为以脉示病,辨证的典型。指出紧如弦的脉主痉病;弦脉主疟病;沉脉或沉小脉主水。再如“腹满脉微弦”,“寒疝脉弦紧”等亦是以脉象揭示病证的。 2.以脉象鉴别病证异同 (1)辨病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肺痿、肺痈的病变部位虽均在肺,但肺痿是肺的津液过度耗损,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前二十二篇在篇名上,皆冠以“××病脉证并治”,表明各种病是以脉证合参、证不离脉为原则;而脉又列于证之前,这就足见仲景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对脉象变化是极为重视的。现从以下几方面以窥仲景对脉象的应用。据脉测因以脉析机不论外感或内伤,必然导致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病变首先反映在脉象上。通过诊察脉象的变比,可以审测疾病的病因病机。如《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  相似文献   

6.
以《伤寒杂病论》中的脉象作为例证阐释《内经》“大则邪至”的两种不同含义:若脉证相符,则为邪实正盛,治以祛邪为主,其证为顺,预后相对较好;若脉证不符,则为邪盛而正气衰败,治以扶正为先,其证为逆,预后较差。因此,深刻理解“大则邪至”脉象的真正内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仲景脉学思想渗透辨证施治的著作。本文论述了仲景审脉,不仅把脉象看作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而且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把它抽象成概念,以之代病,以之代证,解释病机,鉴别病情,确定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毅  刘艳 《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2-913
《伤寒杂病论》对脉学极其重视,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在诊脉中重视采用“寸口诊脉法”诊断疾病;诊脉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诊脉方法;仲景脉学应用“阴阳学说”思想,认为脉诊以阴阳为纲;凭借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预后,并确立相应的治法,体现“脉证合参”的诊脉辨证思想;注重因人辨脉,人的体质胖瘦与脉象有一定关系;注重因时辨脉的思想,认为脉象受四时之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脉学特色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华 《中医药学刊》2003,21(1):128-129
从七个方面,即:以脉诊病,以脉鉴别疾病,以脉鉴 证候,以脉解释病机,以脉指导治疗,以脉判断预后,一脉多病,一病多脉等论述《金匮要略》脉学特色,认为,依据脉象鉴别疾病,是仲景论脉特点之一,临证时,当脉证合参,方可诊断确切。  相似文献   

10.
单部脉数的论述首见于《脉经》,此后众多医籍亦有论述。在寸口脉诊中,寸、关、尺三部脉率应为一致,为何会出现“单部脉数”的脉象?对此鲜有医家进行探讨。故本文从“脉势”与“病机”两个角度进行探微。从“脉势”理解,认为“至数”与“脉势”均是构成数脉脉象的基本要素,而“脉势”是判断单部脉数的决定因素;从“病机”理解,认为单部脉数之脉象揭示了疾病的病位病机,是为了更好地辨证论治。然而在临床中察觉到单部脉数时,应脉、症相结合判断病位病机,做到“当随其部而察其证”。  相似文献   

11.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有关水肿的病机,是以脉证分析的形式表述的,历代医家多随文解释,似未能尽其意,今提出个人管见,以供参考。一、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的关系原文:“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期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相似文献   

13.
麻子仁丸为《伤寒论》“脾约”证治的一张名方,倍受历代医家推崇。由于仲景于此以脉论机,以脉定证,每使后学对其主证、病机存有疑窦,以致影响该方的正确使用。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如次。 一、以脉论之,“小便数”非本方主证 仲景论中言脉,除阐明具体脉象外,往往还有通过论脉以释病机的临床意义,《伤寒论》249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即是其例。文中“趺阳脉”属足阳明胃经,能候胃气之盛衰;“胃气强”是指病机,提示胃热气盛:“小便数”从字面上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从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伤寒论》浮脉,对排除临床困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诊脉审证辨别早期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脉审证辨别早期妊娠,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介绍如次。1诊脉辨早期妊娠1.1脉证不符《素问·腹中论篇》云:“帝曰:何以知妊子之且生也?歧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有病谓经闭、呕吐等症,无邪脉谓脉象如常也。如在停经前月经正常,停经后病吐逆而寸脉不浮、关脉不弦者为孕。寸浮为痰、关弦为肝亢.皆病脉也。近代医家时逸人曰:“身无病而有病脉,如停经之后脉虽动摇而心不悸,脉虽滑数而身不发热,亦为有孕”。1.2阴搏阳别《素问·阴阳别论篇》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脉象寸为阳而尺为阴。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反脉现象。反脉亦即脉反,实为逆证状之脉。针对书中6篇共11条出现的反脉,结合原文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反脉在原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鉴别病证,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予后等4个方面。反脉的发现,体现了仲景辨脉之严谨精细,同时也说明仲景十分重视观察脉象的演变,善于从反常之脉中发现疾病(证)的本质,把握疾病的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治疾病方法,张仲景在继承《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等汉代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脉诊在仲景诊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脉学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在脉象与主病方面已形成体系,有关脉学的论述是后世研究脉学的纲领[1]。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原著篇名大多冠以"XX病脉证并治",在其条文中论述脉象者145条,占全书条文的1/3以  相似文献   

18.
系统辨证脉学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是齐向华教授在传统脉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论和认知心理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的脉学诊疗体系。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十版《中医内科学》将其分为五种证型,即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脉络瘀阻证,齐向华教授结合患者四诊资料及人体之气的变化,创新性地将其分为气机郁滞、气虚痰瘀、气机下陷三种证型。对于传统分型和自创分型,齐向华教授均基于系统辨证脉学,通过分析脉象要素得出病因病机,进而提出相应治则和方药,相关诊疗经验可为临床提供参考。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方法将独到的理论思想与临床实践灵活结合所编撰而成的经典著作。在《伤寒论》中,仲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对阴阳的运用和理解均十分透彻。书中脉证并重,有关脉学的论述,更是高度显现了独具特色的脉学思想,乃是后世脉学发展成熟的奠基。辨脉常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指导,人体阴阳变化也通过脉诊得到显现,两者相辅相成。仲景常以阴阳为纲领来分析脉象,将脉形、脉势、脉位等划分为阴阳两类,称其为脉阴阳。同时,脉是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通过脉象的阴阳,可以观察人体内阴阳消长盛衰,预测疾病的病位、病性、转归与发展。故“阴阳脉法”能够体现人体阴阳与脉阴阳之间互为呼应的关系。本文对《伤寒论》中的有关脉阴阳原文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从“阴阳为辨脉总纲”“脉证分阴阳”“脉示人体阴阳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浅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七个方面 ,即 :以脉诊病、以脉鉴别疾病 ;以脉鉴别证候 ,以脉解释病机、以脉指导治疗、以脉判断预后 ,一脉多病 ,一病多脉等论述《金属要略》脉学特色。认为 ,依据脉象鉴别疾病 ,是仲景论脉特点之一。临证时 ,当脉证合参 ,方可诊断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