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明 《北京中医药》2009,28(3):189-191
周耀庭教授从医50余年,将中医温病学理论、方法与儿科临床结合,认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因复杂,临证需认真审因识证,归纳总结出常见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提出根据中医病机变化规律的辨证要点与技巧,并依疾病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分别采用透邪、祛邪、保津、定喘基本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毒型别、病因的关系,所有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由指定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专人负责。结果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甲型、丙型及戊型肝炎证型较单一,乙型及未定型肝炎证型较复杂,重叠感染证型最复杂。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单一病因与不同复合病因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不同型别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亦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统计数据总结中医心病证的临床规律。方法:选择历代中医医家的医案,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结果:筛选出中医心病临床证型,心病及各证型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临床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并定量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用药的重要性大小。结论:总结中医心病证的发病规律(包括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诊断和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月经后期与肝、肾、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其病因无外乎“虚”、“实”两方面。其中虚证主要包括肾虚证、血虚证、虚寒证,实证主要有实寒证、气滞证与痰湿证。分析近年来中医治疗月经后期的相关文献,根据不同证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月经后期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CT的影像特点。方法以肠梗阻患者60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诊断,并对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CT的影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型分为:脏腑失调型、里热内结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不足型等;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等。经CT诊断,60例患者显示为:肿瘤性肠梗阻多为脏腑失调型、麻痹性肠梗阻多为气血不足型、单纯性肠梗阻多为里热内结型、绞窄性与粘连性肠梗阻多为气滞血瘀型,且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之间发病原因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肠梗阻患者时,采用CT影像诊断可准确判定不同证候病型的主要病因,且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肠梗阻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中医证候与病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非瓣膜病性房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构建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及病因信息数据库,对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证(65.3%)痰浊证(偏寒)(28.1%)血瘀证(22.4%)痰浊证(偏热)(21.4%)阴虚证(11.2%)阳虚证(9.7%)水饮证=气滞证(6.1%)血虚证(4.1%)。不同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总体上均以气虚为主,但血瘀证、痰浊证在特发性、高血压病性、冠心病性、糖尿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痰浊证(偏热)、阴虚证在脑血管病性、甲亢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房颤关系密切。血瘀证和水饮证与左房偏大,气滞证与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各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以气虚为主,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客观填写临床观察表,将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为主要证候;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按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多种证型,其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中医病因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是以中医证候为病因假说,开展人群中的中医证候学调查,从中阐明疾病的中医易患因素。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脂质代谢紊乱、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易患因素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中医因素的影响,而且中、西医易患因素不可替代,二者能共同影响疾病的过程。中医易患因素具有其特征性,表现在对同一病理基础的两种疾病的作用因素不同,对同一疾病在两个年龄时期的作用因素也有所不同。中药干预试验能为中医易患因素的确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开展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病因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对中医的病因认识赋予更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蒙医中医关于皮肤炭疽的认识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证侯、治疗等方面对蒙医、中医有关皮肤炭疽的认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二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病因病理、临床证侯方面的认识是大致相同的,但在处方用药却相差甚远,无论是药物组成还是药性作用。这对于蒙医中医治疗皮肤炭疽交流借鉴,融汇结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学特点,认为以伤寒六经中少阳和温病湿温证中三焦为主要病位;其临床表现与病程演变规律也与少阳三焦证吻合;而伤塞少阳证与温病三焦证在本病中实为不同个体对同一病因的不同反应,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据此,仿温病三仁汤意,自制用于伤寒少阳证的宣畅三焦方,并以临床实例证明这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研,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眩晕中医证候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填写统一设计的病例观察表,收集了256例眩晕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眩晕病因、中医证候等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眩晕患者中痰浊上扰型最多,122例占47.7%,阴虚阳亢型次之,83例占32.4%,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51例占19.9%。性别构成、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脂等疾病及头晕残障量表的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无显著差异;而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在不同证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眩晕证候可能与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眩晕的病因及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基线评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5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通过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以"气虚血瘀证"作为因变量,CHD、HTN、CPD、RVHD4个变量均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气阴两亏证"作为因变量,HTN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痰饮阻肺证"作为因变量,CPD、RVHD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阳虚水泛证"作为因变量,CPD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心肾阳虚证"作为因变量,DCM B 0,P 0. 05,比值比 1。结论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是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气阴两亏证;肺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痰饮阻肺证和阳虚水泛证;风湿性心瓣膜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痰饮阻肺证;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心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病(PD)中医证候的异同点,从而阐明VPS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临床收集VPS或PD病例共90例,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数据库,做统计学分析。结果:VPS组患者出现手部动作迟缓、颈肩僵直、步态不稳、表情呆板、智能障碍和锥体束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多于PD组患者(均P<0.01);VPS组中医证候中气虚、脾虚、痰证和血瘀证多于PD组(均P<0.01);VPS组复合证型中脾肾两虚、痰瘀内蕴和气虚血瘀两型明显多于PD组(均P<0.01);VPS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沉、TG、CHOL、LDL-C显著高于PD组患者(均P<0.01)。结论:VPS与PD在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等方面均明显不同,应建立VPS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其中医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的诊断依据应包括症状(本证)、病因(正证)、治疗(反证)、相关因素(佐证)、客观指标(佐证)五个方面。在病因方面,应尽量附合下述条件:1.病因是证候的主要病因;2.证候是病因的主要证候,并尽量使用综合病因造模。动物模型的诊断依据应合乎临床,同时又可根据动物与人的具体差别做适当的变通。中医证的诊断依据是不断充实发展的,在研究新的诊断依据时应遵循:1.单因素变动原则;2.重复使用传统依据原则。对20个国内证候动物模型,作了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动物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脾虚和肾虚证候模型,作者在时这两种模型的全面考察之后,发现它们的研制思路有根本性区别。脾虚证模型是病因、综合模型,也即造模方法模仿中医传统病因,模型有多种病理;而肾虚证模型是病理、分析模型,即造模方法以复制临床肾虚证某一方面病理变化为目的。这两种研制思路实际上反映了中西医不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本文还分析了这两种研制思路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实验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酸甘化阴,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阴血亏虚之证。同一疾病,可见不同证型,同一证型,亦可见于不同疾病。文章从病机分析入手,剖析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病因下阴血亏虚证型的特点,结合经典方剂的用药思路,对酸甘化阴治法从理、法、方、药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依据中医传统病因制备的动物模型和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制备的动物模型。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证"本质研究大多停留于临床而未能进一步深入,制约了中医研究的发展。为此,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而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制备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有较明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中医心病证研究提供客观的研究数据。方法:选择古代及近现代中医医家的医案,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P<0.05。结果:筛选出中医心病常见的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临床用药的Logistic回归结果,并定量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用药的重要性大小。结论:总结心病的发病规律(包括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特点、用药规律,同时反推和证实了中医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