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晖 《中外医疗》2009,28(1):27-27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溶栓组(A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B组),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一样。结果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76.2%,常规治疗组为44.7%,2组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住院5周病死率为4.8%,常规治疗组为18.4%,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严重心律失常为28.5%,未溶栓组为52.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劳国华 《河北医学》2008,14(8):963-964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延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h内溶栓组(23例),延迟溶栓组(6~12h,25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h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9%,死亡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2%、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 I患者发病6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AM I溶栓后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32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与否分为T波倒置组(87例)和未倒置组(45例),观察2组冠脉再通率及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结果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5.06%和35.56%,冠脉造影显示再通率分别为81.61%和26.67%,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6±0.11和0.42±0.1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4%和37.78%。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段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及再通和未通病例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在不同时间段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为59.18%,其中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1~4 h为77.78%、4~6 h为70.59%、6~12 h为53.33%、12~24 h为25%;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2例,死亡2例,均发生在未通病例中;恶性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再通,2例为未通。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发生情况在再通和未通病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覃学美 《医学文选》2003,22(6):851-852
目的 探讨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将 2 9例高龄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未溶栓组按 AMI常规治疗 ,溶栓组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 63.6% ,心力衰竭发生率 :溶栓再通组为 1 4 .3% ,未再通组为 75% ,未溶栓组为 55.6% ,后两组心衰发生率比溶栓再通组高 (P均 <0 .0 5)。病死率 :溶栓再通组为1 4 .3% ,未再通组 2 5.0 % ,未溶栓组 2 7.8%。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覃学美 《微创医学》2003,22(6):851-852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29例高龄AMI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未溶栓组按AMI常规治疗,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63.6%,心力衰竭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为14.3%,未再通组为75%,未溶栓组为55.6%,后两组心衰发生率比溶栓再通组高(P均<0.05).病死率溶栓再通组为14.3%,未再通组25.0%,未溶栓组27.8%.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吴旭华 《吉林医学》2011,(7):1283-12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观察与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AMI患者35例,经静脉溶栓治疗17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70.6%。病死率溶栓组为11.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4.2%,未通者为30%;未溶栓组为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溶栓组为3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29.2%,未通者中为60%,未溶栓组为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早期发现,及时监护和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张元亚 《中外医疗》2012,31(29):35-3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该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再给予其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冠脉再通进行比较,治疗组再通患者所占比例为66.67%,对照组3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进行比较,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中存活的患者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进行比较,治疗组发生心室重构率为42.86%,对照组发生率为90.9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仅能够使梗死面积缩小、预后得到改善,同时其价格低、药源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同期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血管再通指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等. 结果 溶栓患者中23例(65.7%)再通,发病6h以内和6-12h内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发生率8.6%,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溶栓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0.
佟以东 《黑龙江医学》2006,30(5):383-384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间静脉溶栓后疗效(临床间接指征)的观察,说明早期静脉溶栓的重要性。方法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发病后静脉溶栓时间分成≤4 h组、4~6 h组和6~12 h组。比较再通后ΣST段下降率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CK-MB酶峰提前时间的变化,同时比较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3组比较ΣST下降率时间分别为(80.4±23.2)min(、110.2±28.9)min及(124.8±27.6)min(3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0.6±18.7)min(、130.4±16.6)min及(160.3±15.9)min(3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分别为(90.5±30.1)min、(92.1±27.8)min及(91.4±28.3)min(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K-MB酶峰提前时间分别为(540±30.9)min(、600±28.7)min及(700±29.4)min(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1.4%、69.1%及42.3%(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0、4.8%及7.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越好,4 h内静脉溶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AMI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获得再通,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左室重构(LVRM),保护心功能。本文旨在分析溶栓治疗对LVRM及左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院外溶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院外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呼叫120后在院外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 80例未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按发病至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30例), B组(34例), C组(36例)。观察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及院内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A、B、C3组) 患者之间在再通率(分别为76. 67%、52 .94%、38 .89% ) 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之间在再通率(分别为65. 00%、21 .25% ) 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无禁忌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适宜院外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时间越早, 冠脉再通率及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王继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69-969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 I)治疗学上的主要进展之一,尽早开始溶栓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关键所在,对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 I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6年9月—2010年6月26例AM 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 ,同期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溶栓治疗为对照组 ,观察血管再通指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等。结果 :溶栓患者中 2 3例 (6 5 .7% )再通 ,发病 6h以内和 6~ 12h内溶栓 ,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 ,发生率 8.6 % ,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溶栓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尿肌酶早期与晚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24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为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病死率为8.77%,对照组为15.8%;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6.
张珂 《中外医疗》2012,31(4):105-1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6h组和〉6h组,其中〈6h组采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在发病后〈6h,而〉6h组则采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在发病后〉6h。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本研究患者主要死因为: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泵衰竭,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5.91%,有5例发生轻度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为11.36%,有32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72.73%。〈6h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0.34%;4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为13.79%;24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82.76%。≥6h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6.67%;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67%;8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53.33%。2组患者对比轻度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死率和冠脉再通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5)。结论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对照组,n=20),于溶栓后1、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低(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溶栓治疗再通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病死率和再通率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并且病死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静脉溶栓运用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提高再通率,使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