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55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表明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ET-1增高更显著。ET-1含量的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与不同的梗塞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1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HCD)患者和2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IgE型循环免疫复合物(CID)水平。结果显示ICD组和HCD组IgE-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01和P<0.05)。ICD组与HCD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2)。提示脑血管病的发生与IgE-CIC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血中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梗塞临床病情重,梗塞体积大者ET含量又显著高于病情轻、梗塞体积小者。结果提示,ET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ET含量的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因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浆ET和CGRP水平。结果 脑梗死鹗2的血冰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ET和CGPR与因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9 例50~78 岁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3 天内、病后 10~13 天、病后20~23 天进行了血浆ET 测定,并与60 例同龄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浆ET 水平发病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病后3天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后10~13 天接近正常对照组,病后20~23 天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浆ET 水平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不同时期呈现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1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P<0.01),而且其浓度与梗塞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浆内皮素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说明内皮素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可能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87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7例,其中脑梗死组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与血浆Hcy水平在最低四分位人群相比,处于较高四分位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值比(OR)为5.278(95%CI为1.203~23.158,P〈0.05);处于最高四分位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值比(OR)为7.917(95%CI为1.473~42.538);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相比,Hhcy患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OR值为4.325(95%CI为1.156~16.174,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进入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有必要制订出适合于中国人的Hhcy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的晨8时血浆ET1及皮质醇浓度。结果单、双相抑郁血浆ET1与皮质醇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但仅双相抑郁血浆ET1与皮质醇有直线相关关系(r=053,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可能与部分(双相)抑郁患者HPA轴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p-PLA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准确简便快捷的方法。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为病例组和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21例,无症状脑梗死组31例,症状性脑梗死组46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同时检测血浆CHOL、TG、LDL-C、HDL-C水平。结果①病例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有症状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组和无症状脑梗死组(P<0.0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无症状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1)。结论 Lp-PLA2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有关,Lp-PLA2可以作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疾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4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记录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55,P=0.32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进入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cy水平与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测定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不同鼠龄下丘脑和血浆ET,CGRP水平以及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发现:3,7月龄RHR其下丘脑和血浆中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鼠,局部脑缺血组1天,RHR和对照鼠的下丘脑及血浆中ET,CGRP水平均比缺血前增高,缺血7天时,对照鼠ET,CGRP均恢复至缺血前水平,而在RHR,下丘脑和血浆ET仍高于缺血前水平,提示,高水平的ET可能参与RHR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ET-1,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改变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梗塞组血浆ET-176.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6Pg/ml(P<0.01)。梗塞灶≤2cm3和>5cm3两组间血浆ET-1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病后一周内不同时间血浆ET-1有显著差异,其中24hET-1水平最高(P<0.01)。因此ET-1增高不仅可使血管收缩,诱发脑卒中发生,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脑中风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肾性高血压动物红细胞变形性及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脑动脉的病理影响及实验性高血压时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方法 肾性高血压兔及正常对照兔各10只,进行脑病理观察,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血浆及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发现肾性高血压兔脑动脉普遍性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脑组织有缺血和出血性病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浆及下丘脑和颞叶皮层脑组织ET含量增高,且正常兔和高血压兔下丘脑ET浓度均高于相应的颞叶皮层。结论 高血压小动脉病变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CK-8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和意义,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病例135例,分为二组:缺血性卒中70例;出血性卒中65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发病24小时、3天、2周、4周、8周抽静脉血2ml,测定血浆CCK-8含量。结果: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第八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血浆CCK-8均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CCK的确参与了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恢复过程,但在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探求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是否有差异及性别对E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50例20~74岁健康查体者进行了ET水平测定。结果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ET水平在增高;正常人ET水平在20~50岁间无差异,50~74岁间无差异,但这两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性别与ET水平的关系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在不同年龄段其ET水平有变化;性别对ET水平变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 )和蛋白C(PC)的水平。方法 应用ELISA 法对45 例脑梗死患者、16 例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24 例健康体检者血浆TM 和PC进行了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TM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 , 而脑出血组的P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高水平的TM 提示脑梗死有较严重的血管内皮的损伤,高水平的PC提示脑出血患者存在PC抗凝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实验测定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不同鼠龄下丘脑和血浆ET、CGRP水平以及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发现,3,7月龄RHR其下丘脑和血浆中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鼠。局部脑缺血组1天,RHR和对照鼠的下丘脑及血浆中ET、CGRP水平均比缺血前增高,缺血7天时,对照鼠ET、CGRP均恢复至缺血前水平,而在RHR,下丘脑和血浆ET仍高于缺血前水平,提示:高水平的ET可能参与了R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而局部脑缺血后,ET大量持续释放,可能是导致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恢复慢,疗效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在缺血和出血状态下,血浆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缺血、出血状态下NPY和NT含量。结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脑出血患者的血浆N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NT均升高且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含量降低,且随病情的好转而升高,与血浆神经肽Y无关。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血浆内皮素增高与局部脑血流量下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梗塞血浆内皮素增高与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李嘉强,谷德祥,李卫近年,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受到重视,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测定了刃例急性脑梗塞病员血浆EF浓度,并同步观察了其与局部脑血流量的关系。资料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