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5例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用药72小时后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观察赛莱乐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 :选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90例 ,男 5 8例 ,女 42例 ,年龄40~ 86岁。分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赛莱乐 15 0mg ;对照组 40例用维脑路通 0 6g ,加液体静滴 ,每日一次 ,10天为一疗程。结果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中 ,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 ,10天后评定整体疗效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赛莱乐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甘露醇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2 0例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治疗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 ,并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TC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评定标准。结果 :甘露醇组 (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5 4例 (90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2例 (3.3%)明显缓解 ,3例(5 %)轻度缓解 ,1例 (1.7%)无效 ;非甘露醇组 (未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15例 (2 5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18例 (30 %)明显缓解 ,2 5例 (4 1.7%)轻度缓解 ,2例 (3.3%)无效。结论 :使用甘露醇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1980年Caplca首先报道了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认为系脑干缺血性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将其从椎基底动脉缺血中区分出来。1990年我国眼科医生杨玉华报道了国内第一例TOB综合征,此后,TOB综合征逐渐被神经内科医生认识,临床病例报告逐年增多。由于TOB综合征并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TOB综合征在脑梗死中只占4.3%~5%,比国外报道7.6%还低,所以,治疗方面缺少成熟经验。我院自1998-01~2002-12对TOB综合征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8例,并开设单用西药治疗25例作为对照,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与丁咯地尔配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生理盐水250mL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变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合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8 0年Caplca首先报道了基底动脉尖 (TOB)综合征 ,认为系脑干缺血性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将其从椎基底动脉缺血中区分出来。 1990年我国眼科医生杨玉华报道了国内第一例TOB综合征〔1,2〕,此后 ,TOB综合征逐渐被神经内科医生认识 ,临床病例报告逐年增多。由于TOB综合征并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 ,TOB综合征在脑梗死中只占 4 3 %~ 5 % ,比国外报道7 6%还低〔3〕,所以 ,治疗方面缺少成熟经验。我院自 1998-0 1~ 2 0 0 2 -12对TOB综合征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3 8例 ,并开设单用西药治疗 2 5例作为对照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 ,取得…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 ,我们选用天眩清和 5 %碳酸氢钠治疗内耳性眩晕及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患者作为临床观察 ,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展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用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应用 5 %碳酸氢钠治疗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3 8岁 ,最大 74岁 ,平均 5 2岁 ;2 0 0 0年 5~ 2 0 0 1年 7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应用天眩清治疗 40例 ,男 3 2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72岁 ,平均 68岁 ,病程最短 6h ,最长 3 0d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 2例 ,梅尼埃病 5例 ,小脑梗死 2例 ,脑干梗死 1例 ,小脑及脑…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198 0年 Caplan首先报道基底动脉尖 (TOB)综合征 ,认为系脑干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将其从椎 -基底动脉缺血中区分出来。 1990年我国眼科医师杨玉华报道了国内第 1例 TOB综合征。此后 ,TOB综合征很快被神经科医师所认识 ,到 1998年 12月止 ,已有近 35篇报告。由于 TOB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超短波对21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超短波治疗朝椎缡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解除血管痉挛,缓解巅椎病压迫椎基底动脉,从而使脑部血液循环和,临床体征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和对照组 (48例 )进行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 ,72h总有效率为 96 0 %。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 ,起效快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 丁咯 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进行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为96.0%。结论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丁咯地尔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和金纳多,对照组给予金纳多,1次/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5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显效快,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对135例分别应用丹参注射液、西比灵胶囊、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无论轻、中、重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几种药物均有疗效,其中前两者疗效接近,但丁咯地尔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01).(2)无论哪组用药,轻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痊愈率均高于中、重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椎基底动脉系统通常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其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颞叶后下部,各种不同病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表现发作性眩晕, 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平衡障碍等, 我院 2005-01~2009-01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9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0-86岁。分两组,治疗组50例用赛莱乐150mg;对照组40例用维脑路通0.6g,加液体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中,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10天后评定整体疗效,治疗组的有效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维生素C针、维生素B6针、地芬尼多片等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管内径(D)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况均有改善;治疗后2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