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从足厥阴肝经辨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的特有症状是突眼、甲状腺肿大和胫前黏液性水肿,其病变部位均为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依据经络理论,从graves病的病位入手,探析经络辨证在甲状腺疾病的应用,以期使临床针灸治疗思路更清晰,穴位选取更明确,以确保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索从先秦至清代的古代中风针灸处方文献,研究针灸处方的主要配伍规律。方法:选取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2个具代表性的中风症状,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腧穴、经络和特定穴运用规律,总结、提炼针灸处方配伍方式。结果:①半身不遂: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曲池、肩髃等手阳明经穴;肩髃、曲池、足三里、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多选用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②不省人事: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督脉百会穴、心包经中冲穴;风池、百会、曲池配伍或大椎、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经脉多选用督脉和足少阳、手阳明等阳经穴位。结论:古代治疗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针灸处方所选腧穴的配穴组方及特定穴运用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一致。在经络选取上,治疗不省人事针灸处方选用经络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相同,而治疗半身不遂选用足少阳胆经最多,与现代临床常用足阳明胃经不同,需要进一步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喎",是一种单侧面部经筋肌肉发生病理变化的疾病,多急性起病,口眼歪斜是其主要症状。关于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制方面展开研究。中医针灸方面,则多从治法治则、选取经络及选取穴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灸治疗该病主要以祛风邪、通调经络、疏调经筋为治疗原则,多选取面部局部及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同时配合远端取穴及补益气血、扶正穴位。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该病的现状、相关机理、治则治法及其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从而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脑中风文章的研究及统计,探寻出针灸治疗脑中风的下肢选穴规律.方法:借助数据挖掘和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脑中风的常用下肢腧穴及所属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有62篇,涉及42个穴位、367频次,选用的穴位中累积频率在25%以上,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环跳等14个穴位;穴位所属经络最多者为胃经,其次为胆经,再次为脾经.结论:目前临床治疗脑中风所选取的穴位以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环跳使用频率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经络依次为胃经、胆经、脾经、膀胱经.  相似文献   

5.
穴位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穴位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针灸治疗的效果。近几十年针灸研究的重点在经络循行路线的验证检测及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研究。虽然腧穴临床应用的报道很多,但只限于某穴或某些穴位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或者临床疗效观察。取穴的基本特点,多以双侧取穴为主。对单、双侧取穴的差异等,鲜有人讨论。极易针灸认为单侧取穴疗效优于双侧同取,在大多数情况下,双侧取穴会降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书坤  姜旻  王妍妍  边涛  周丽  王朝阳 《中医学报》2016,(12):2015-20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2部古代典籍和11本现代中文期刊,对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进行归纳。结果:筛选出古代文献108条原文,涉及11条经脉,32个穴位,157穴次;现代文献79篇文章,涉及14条经脉,100个穴位,651穴次。经过分析,初步总结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规律,即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常用经脉有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常用部位是头面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水突。结论:初步得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取穴规律,同时也可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将经络诊察结合四诊,能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患者经络系统上的阳性反应点,指导经络辨证和治疗,有助于掌握疾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络俞穴究竟有无相对特异性的问题,在针灸界多年来意见分歧,看法不一,尚无定论。根据人身体表和内部脏器通过经络系统的相应关系和针灸体表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临床实践,我们在历代针灸专著及文献报道以针灸至阴转胎记载的基础上,引伸到全身十四经有关穴位,以分别观察这些穴位对子宫、胎儿活动的影响和实际转胎的效应,对穴位有无特异性的问题作一点尝试性工作。为了摸索方法,我们曾在1977年作了三个穴位、86例的临床观察,其结果为:至阴转胎有效率55%,涌泉  相似文献   

8.
中医针灸技术施于人体俞穴,通过不同的操作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针灸技术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悠久的,非常经济的,受人尊重的一颗璀璨明珠。针灸技术越来越受人民的欢迎,中医针灸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俞穴探讨,通过经络反射,达到新的治疗目的,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针灸事业,必须熟练掌握奇经八脉、五俞、十二经络及任脉、督脉,在人体的网络覆盖,交会穴位,起止顺序,在临床实践中,取穴准确、补泻有度,明确所施每一个穴位归属哪一经络,运用复杂的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9.
"切脉针灸"指在针灸临床中先切脉,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及人体各经络的脉象大小盛衰滑涩等表现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建立在脉象及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并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穴位为诊治对象,以脉象变化为主要得气的表现,以症状改善或病情痊愈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是一种切脉与针灸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而经络辨证是针灸临床最重要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导师曾遵惠十二经脉病候、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以及经络学说在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方面的运用的论述分析,阐述了管氏经络辨证的理论渊源及临床特点,体现出经络辨证针灸法的真谛和特点,强调了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常用腧穴及经络,以期为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所选取的穴位中以足三里、三阴交、伏兔、悬钟、阳陵泉穴使用频率最高;十四经脉中胃经、胆经及脾经应用最为广泛.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有一定的疗效,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靖媛  瞿麟  杨雪梅 《西部医学》2018,49(3):17-19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报道,收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女性痤疮时多选用关元、气海、中脘穴等;治疗迟发型痤疮多选用大椎、三阴交、曲池穴等;治疗聚合性痤疮多选用大椎、肺俞、丰隆穴等;治疗顽固性痤疮多选用承浆、足三里穴;曲池穴可能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特效穴等。结论文献中挖掘出的针灸治疗痤疮选穴合理,所得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可为现代临床痤疮针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方剑乔教授运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收集临床病例资料、记录方剑乔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方剑乔教授使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方剑乔教授认为肩周炎主要是由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在诊断上重视临床体格检查;治疗上使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配合局部阿是穴温针灸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疗效显著。[结论]方剑乔教授运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为治疗肩周炎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经济安全,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桂香  张泓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35-223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和针灸的临床实践经验,选取具有舒筋活血、通经活络、补气生血作用的穴位,运用针灸疗法和按摩手法按压穴位治疗再障2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2例、6例、7例,7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再障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灸疗法仅用经络辨证来指导临床是片面的,必须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采取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扩大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薄氏腹针是薄智云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其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基本理论,采用中医针灸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机体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  相似文献   

17.
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笔者常常运用“经络综合疗法”,在诊断上参考经络上出现的阳性穴位来判断疾病,在治疗上采用中草药或西药注射液注射到经络的阳性穴位上,利用针、药双重刺激,药物治疗和经络、阳性穴位的多重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驱邪扶正、调整平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人体的经络穴位是真实存在的,按照祖国医学经络学说的原理,选择穴位治疗疾病,对提高疗效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  相似文献   

19.
穴位磁疗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磁疗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用磁场代替针灸,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痛点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天然磁石治病古代早有记载,但传统中医仅将其作为药物内服或外敷,直到近代,人们才利用磁石的物理性质和生物磁学特性,将磁场与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防治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中医特色的新磁性针具从物理磁场疗法中脱颖而出,有关穴位磁疗的报道也很多,其适应症已多达数十种.笔者根据中医针灸理论结合近年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认为,穴位磁疗作用有赖于针刺及贴敷、磁生物物理特性、腧穴功能特异性等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面瘫治疗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针灸治疗最有效的疾病之一。但临床上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有西医的抗病毒治疗、激素疗法,还有中医的中药辨证治疗、针灸治疗、穴位注射治疗、面部穴位药物敷贴等等。使人莫衷一是,也使患者感到无所是从,好多患者因此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面瘫难愈合,甚至留有后遗症。本人认为,这些治疗虽然都有效,但应适时选择运用。在急性期内针灸、中药、抗病毒及激素治疗很有必要,往往能使患者急性期一过很快恢复。急性期过后药物的治疗效果就微乎其微了,这时可选择针灸、穴位注射及面部穴位敷贴等。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