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二元靶向放疗方法.BNCT是将与肿瘤有特异性亲合力的10B化合物注入人体,10B浓集于肿瘤细胞,经中子束局部照后肿瘤组织中的10B与热中子发生核反应,产生Li-7与α粒子,这些粒子能在细胞水平上杀灭肿瘤细胞,由于周围正常组织中10B的浓度很低,所以对正常组织损伤不大[1].进行BNCT治疗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一是建立用于BNCT的中子源,能提供BNCT所需的各种中子;二是建立精确的辐射剂量测算体系,以保证BNCT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三是合成和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硼携带剂[2].其中能否研制出对肿瘤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硼携带剂对BNCT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3].近年来,用于BNCT治疗的硼携带剂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为肿瘤的BNCT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就BNCT硼携带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综述如下.关键词:放疗;肿瘤;硼中子俘获疗法;硼携带剂  相似文献   

2.
硼中子俘获治疗脑胶质瘤超热中子束的品质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所需超热中子束的品质参数,得到无损治疗脑胶质瘤的较佳能量中子束.方法 建立人体头颅等效模型内中子、γ的通量和剂量计算模型,分析西安脉冲堆超热中子源在人体头颅等效模型内所产生的剂量成分,采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4B)模拟计算单能理想中子束和脉冲堆超热中子束的优化深度、优化深度剂量率、优化比等品质参数.结果 束孔直径为20 cm、平均能量为11.5815 keV的西安脉冲堆超热中子源的相对生物等效因子(RBE)优化深度为9.78 cm、RBE优化比大于3.5.结论 在不进行外科手术情况下,理论设计的西安脉冲堆超热中子源是治疗脑胶质瘤的较佳能量中子束.  相似文献   

3.
硼中子俘获疗法的硼携带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方法,它是将与肿瘤有特异性亲合力的10B化合物(硼携带剂)注入人体,经中子束局部照射使聚集在肿瘤组织中的10B与热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7Li与α粒子。这些粒子均属高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射线,具有能量高和射程短的特点,产生的α粒子能量可达1.7 Mev,平均LET为200 kev·μm-1(理论上几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足以使瘤细胞致死),射程分别为5μm和10μm(相当于一个肿瘤细胞的直径,该直径<10μm)。其相当空间内发生的电离反应可杀伤吸收硼化物的瘤细胞及与之相邻的细胞,而对正常的组织损害甚小。该疗法的基本特点是:①治疗靶向效应好,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全身副作用轻;②肿瘤局部杀伤剂量大,可达2000cGy以上;③不需增氧效应(oxygenenhancement ratio,OER),即α粒子不仅可以杀死富氧细胞,同时也能杀死乏氧细胞及未增殖的G0期细胞;④产生的亚致死损伤(sublethal damage,SLD)和潜在致死损伤(potentiallethal damage,PLD)不可修复;⑤使用的10B能与各种载体相结合,可通过生物结合或代谢途径进入靶组织,除可治疗脑内恶  相似文献   

4.
中子俘获治疗(neutron capture therapy,NCT)是一种理想的肿瘤(特别是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方法。在所有用于NCT的核素中,研究最多的是硼-10(10B),其次是钆-157(gadolin ium-157,157Gd)。与10B相比,157Gd具有的优势是[1]:天然丰度较高,为15.68%,热中子俘获截面2.55×105靶,为天然核素中最大的;Gd3+的自旋量子数为7/2,有7个未成对电子,可在MR I中用为反差增强剂,使钆携带剂能在体内显像。由于157Gd具有鲜明的特点,近年来肿瘤的GdNCT疗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结合GdNCT的原理、特点,对钆携带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就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5.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选择性生物靶向核素治疗方法,最初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相较于肿瘤治疗的其他传统方法,具有靶向性好,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成为治疗各种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理想的硼携带剂以及适合医院使用的中子源等问题,硼中子俘获疗法一直未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线选择。随着新型硼携带剂的研发,对不同给药方式的探索以及小型基于回旋加速器的中子源的使用,硼中子俘获疗法在肿瘤治疗方面已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NeutronsCaptureTherapy,BNCT)是一种利用发生在肿瘤细胞内的原子核反应10B(n.α)7Li摧毁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先给肿瘤病人注射稳定性同位素10硼(10B),10硼进入体内后迅速在肿瘤细胞中浓聚,然后用能量为00253eV的热中子(nth)照射瘤体。照射时1个10硼原子吸收1个中子变成11硼原子并立即发生原子核裂变,裂变释放出α粒子(4He)和锂原子(7Li)。裂变过程仅10-12秒,但产生279MeV能量[1]。  10B+nth…  相似文献   

7.
脑肿瘤的硼中子俘获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是脑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放疗方法不但要求能杀伤肿瘤细胞,又不损害正常的脑组织结构与功能。目前,常用的~(60)CO、X—射线、加速器等放疗方法很难满足上述条件,虽然部分病人可以延长生命,但也会发生脑损害的并发症,如脑水肿、迟发性脑坏死、痴呆样的神经功能减退等,尤其治疗剂量超过50Gy 时更是如此。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Therapy,BNCT)可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不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在测量胶质瘤细胞硼含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硼中子浮获治疗(BNCT)研究中细胞中宏观硼浓度的测量方法.方法小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样品的测量为例,利用ICP-AES仪,结合以正交设计安排实验,通过对射频功率、蠕动泵速、载气压力、观察高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得出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建立了测定小鼠细胞样品中宏观硼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1.1 μg/L,相对误差为0.54%.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快速的特点,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精准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下的综合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包括PD-1/PD-L1抑制剂、肿瘤特异性疫苗、过继性T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等的治疗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进展迅速.但脑胶质瘤的特殊微环境以及免疫转运的阻碍,免疫治疗在脑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G422胶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建立小鼠颅内G422胶质细胞瘤模型,以ICP—AES法测定荷瘤小鼠不同组织中的10^B浓度。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未照射组(0Gy)、γ射线对照组(5、10Gy)、反应堆组(5、10Gy)、BNCT组(5、10Gy)。采用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平均生存时间、生存时间延长率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荷瘤小鼠腹腔注射对二羟苯丙氨酸硼溶液后1.5h,瘤组织内的10^B浓度达到峰值[(43.78±3.02)μg/g]。BNCT5、10Gy照射后,移植G422胶质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35%(233%)、329%(342%)。BNCT5Gy组的生存率与未照射组、γ射线5Gy组和反应堆5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CT10Gy组的生存率与未照射组、γ射线5Gy组、γ射线10Gy组、反应堆5Gy组、反应堆10Gy组、BNCT5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CT可以显著提高荷G422胶质细胞瘤小鼠的生存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同时BNCT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优于同剂量γ射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硼中子俘获疗法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未照射组(0 Gy)、γ射线对照组(4、8 Gy)、反应堆组(3.5 Gy)、BNCT组(4、8 Gy).采用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荧光染色、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等方法观察BNCT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硼中子照射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BNCT 4、8 Gy组处理后48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5.1%、85.9%.BNCT 4、8 Gy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同等剂量的γ射线照射组(P<0.01).未照射的U87细胞P53蛋白表达阴性,BNCT4、8 Gy照射后P53蛋白表达阳性.BNCT4、8 Gy照射后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上升.结论 BNCT对U87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即使经过手术切除和标准同步放化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4.60个月。近年研究显示,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AT-MSCs)具有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经修饰后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尿嘧啶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和兔羧酸酯酶等基因的hAT-MSCs分别联合更昔洛韦、5氟胞嘧啶和伊立替康等抗肿瘤前药可发挥有效的抗胶质瘤作用,携带溶瘤病毒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hAT-MSCs亦可发挥良好的抗肿瘤功效。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基于hAT-MSCs的胶质瘤靶向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硼中子俘获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是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手术难以全部切除,术后常需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放疗方法有普通~(60)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和γ-刀),前者常伴有正常脑组织的水肿反应、放射性脑坏死等并发症;后者虽然可直接针对靶点治疗,但因胶质瘤生长的特性,照射范围仍常难以确定。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法要求能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脑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脑胶质瘤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病变,用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很难治愈,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很有希望治愈胶质瘤的方法,但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阻止了很多含硼药物进入脑内,因此如何向瘤组织中转运足够剂量的10B,是BNCT成功应用的关键。借助肿瘤比正常组织代谢快的特点,利用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抗体,采取脂溶性较好的微粒包裹药物,通过电通透作用,药物破坏或者选择性开放BBB,直接颅内或者瘤内注射等方法单独或联合运用转运含硼药物,可以在瘤组织中获得理想的10B剂量,为BNCT在胶质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脑苷肌肽辅理学疗法治疗小儿脑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综合治疗和预防脑瘫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理学疗法和注射脑苷肌肽辅以理学疗法两种治疗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80例病儿,设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结果注射脑苷肌肽辅以理学疗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有效率87.5%,单纯理学疗法的对照组,有效率67.5%。经统计学处理,χ2=9.34,P<0.01,差异明显。结论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神经保护,营养与供能的三重作用,起到了脑瘫从中枢到末稍的促通作用,配合理学疗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组织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均具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化性迁移的能力,移植到脑胶质瘤模型后也能向胶质瘤定向迁移并抑制肿瘤生长。这一特异性定向迁移的机制可能与白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等分子的表达有关。此外,经修饰后携带特定治疗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向肿瘤分泌抑瘤因子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在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即使手术后再辅以常规放疗、化疗,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也不足1年。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在发生学上是细胞分化紊乱的结果,而引起细胞分化阻滞的特异性基因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诱导分化剂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策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该疗法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痉挛(CVS)会引起脑血管的收缩,从而扰乱血管错综复杂的调控系统。它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的驱动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于CVS的治疗选择还很少,药物疗法主要有诱发性升压疗法、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痉挛剂、促红细胞生成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疗法主要有血管扩张剂的血管内干预、机械血管成形术等。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治疗CVS。随着人们对其潜在发病机制认识和理解的扩大,可能会找到好的治疗靶点。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炎症和微凝块的形成是引起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新兴机制。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的疗法是调节一氧化氮或内皮素通路,并通过抑制痉挛的作用获益。钙通道阻滞剂的进一步研究也在进行中,以更好地了解有关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尼莫地平能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舒张,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迟发性脑缺血,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死亡率影响不大。因此,针对不同机制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更理想的方法。该文对近年来有关CVS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60-65]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完全性卒中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过去文献中所倡导的许多治疗方法如CO_2吸入,血管扩张剂,过度换气,诱发高血压以及星状神经节封闭等,今天在缺血性梗塞中已很少采用。而50年代后期提出的皮质类固醇疗法,却在许多医疗中心继续作为治疗常规。本文目的在于再次探讨在卒中病人中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评价。缺血性脑水肿的性质1967年,Klatyo描述在不同实验情况下和人的不同病理过程中可发生两种类型的脑水肿,即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发生机理是由于早期的“血—脑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UPI)硼替佐米对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取12只周龄为8w的雄性LDLR-/-小鼠,适应性喂养1w,随机将12只小鼠分为高脂饮食+硼替佐米组(6只)和高脂饮食+生理盐水组(6只)。将上述2组小鼠分别给予硼替佐米(50μg·kg~(-1))和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1w2次,共8w。处死小鼠,取主动脉根部,观察主动脉根部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SMC中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利用Tunel技术检测VSMC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盐水组小鼠主动脉根部内膜出现较多泡沫细胞、内膜广泛增厚,硼替佐米组主动脉根部内膜局部增厚,泡沫细胞的数量较少。硼替佐米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激活型caspase-3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0.048±0.0133 vs 0.021±0.008,P <0.05)。硼替佐米组小鼠主动脉根部凋亡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0.302±0.105 vs 0.164±0.039,P <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通过诱导VSMC凋亡从而延缓LDLR-/-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激活型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