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3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249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FPG×Fins/22.5).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IR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IR参与了高血压和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邱浩英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27-1128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在女性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与80名正常女性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生活事件的频率和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病前经历了更多、更严重的生活事件,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2394人的检查结果,分析其NFALD与MS的发病率.结果 (1)共检出NFALD患者433例(18.1%),男性要明显高于女性;检出代谢综合征363例(15.2%),男性略高于女性.(2) NFALD患病年龄高峰为31~40岁;MS患病年龄高峰为>60岁,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的趋势;NFALD合并MS组患病年龄高峰与单纯代谢综合征组类似.结论 我地区体检人群NAFLD具有流行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如MS)密切相关,而且互相促进发展.因此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对159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不良者多,相关临床疾病发病率高。结论加强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疾病监测和生活方式的管理力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相关蛋白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纤溶酶相关蛋白中的t-PA、PAR-Ⅰ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单纯高血压、健康人群各4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血脂、胰岛素敏感度、t-PA、PAI-Ⅰ。结果:MS高血压组血脂三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单纯高血压组(P<0.05)。SI、t-PA、PAR-Ⅰ在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I及t-PA以健康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MS高血压组,PAR-Ⅰ的情况则反之。MS高血压组中t-PA与SI呈正相关,与TC、TG、LDL呈负相关;PAR-Ⅰ与SI呈负相关,与TC、TG、LDL呈正相关。结论: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血脂和胰岛素代谢紊乱而导致纤溶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52例研究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的诊断建议列为MS组并且血压升高的患者列为MS并高血压组,另外选取50名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组中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组5.82±3.54,单纯高血压组7.98±3.81)均高于男性(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组3.87±3.41,单纯高血压组5.16±3.62,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分析可以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并可以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凤仪  卢柳霞 《吉林医学》2013,34(18):3718-3718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1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健康指标和饮食习惯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的相关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4):1857-186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代谢综合征(MetS)的差异及其与年龄、BM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住院的PA患者168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74例,比较不同性别PA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各代谢指标水平及其与年龄、BMI的关系。结果:男性PA患者MetS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A患者(P<0.001)。而在合并MetS的男性、女性PA患者中,均发现BMI和肥胖检出率高于不合并MetS的PA患者(P<0.05)。根据患者的BMI进行分组后,发现肥胖组MetS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并且在男性PA患者中,肥胖组的MetS各组分的检出率和具有5项代谢因素异常的MetS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而在女性肥胖组仅腹型肥胖检出率较高(P<0.001)。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后发现,不同年龄段男性PA患者MetS检出率都高于女性,未出现绝经期后两组间MetS检出率差异的逆转。结论:相比女性PA患者,男性患者的MetS检出率显著增高,且在不同年龄段中都高于女性。此外,肥胖患者较之非肥胖患者MetS检出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其对诊断的联系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至我院诊断首次治疗高血压的患者138例,测定其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及生化指标。结果: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全血黏度要显著高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各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10.
曾莎  张蕴  孙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56-358,362
目的:研究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与肱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格检查的老年人426例,其中男性349例,女性7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72±5.23)岁。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和健康问卷的方法获取双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压、一般情况、病史等资料,并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221例,总发病率为51.9%,与非代谢综合征受试者比较,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均baPWV显著增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个数的增加,baPWV有显著增高的趋势;代谢综合征组分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对baPWV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是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血脂增高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或工作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煤矿职工脂类代谢状况,对铁法能源公司参加2010年度健康体检的259例男性矿工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进行了检测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男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R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RS合并MS的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予以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腰围、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腰围、体质量、SBP、DBP、FPG、TG、TC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OSIE-30评分中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S伴MS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MS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地评估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与胃癌风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474 929名参与者数据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不同性别、解剖位置的胃癌之间的关联,使用Cox模型估计多变量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并调整人口社会特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等混杂因素。结果在为期6.5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一共有335例胃癌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139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EJAC)和196例胃腺癌(GAC)。Met S只与男性EJAC风险显著相关(HR=1.63,95%CI:1.11~2.41),与GAC风险无关(HR=1.15,95%CI:0.77~1.71)。女性人群Met S与胃癌发病风险并无显著关联,无论是EJAC还是GAC。各代谢组分中,只有腰围增大与男性EJAC风险存在显著关联(HR=1.72,95%CI:1.05~2.80)。女性人群无任何代谢组分与胃癌风险相关。结论 Met S是男性胃癌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一正向关联主要是由EJAC而非GAC驱动的。腹部肥胖与男性EJAC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大岗 《吉林医学》2014,(16):128-129
目的:调查宜宾城区居民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血压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设计问卷调查769名宜宾城区50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分别为6.88±1.14,5.24±0.89和12.53±2.59分,女性高血压相关行为评分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18.73%,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患者(P<0.05)。结论:宜宾城区居民缺乏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增加高血压知识,促进居民采取良好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过健康管理降低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效果.方法 针对机关干部健康体检后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体质指数(BMI)>25的患者,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处方,全程能量监测,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结果 通过健康管理的方式使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降低,健康管理前后患病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健康管理能使代谢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行为,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在精神疾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历史常规资料分析,自编调查表,通过病案室查阅病历,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结果共有1 386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8%,其中男性为6.7%,女性为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精神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精神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低于类似文献报道。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影响因素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昆明市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测定腹围、体重,测定代谢指标,中心性肥胖按照世界糖尿病联盟(IDF)定义,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按(IDF)2005全球统一标准;同时调查与之相关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女性中心性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与性别、体质指数有关,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体重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影响有差别。结论:女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体重增加的风险比男性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发生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有很高的代谢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02~2011-02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附属二院;牡丹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1750例健康体检者,对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7%,男性为24.7%,女性为11.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组中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的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测查 8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男 3 4例 ,女 47例 ) ,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低于女性组 (P<0 .0 5) ,组消极应对分高于对照组 (P>0 .0 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比女性低 (P<0 .0 5)。结论 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差 ,但消极应对方式与女性无差异。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更年期后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使用DNA测序方法对150例更年期后健康女性和代谢综合征患者AR基因外显子1 NH2端转录调节区内(CAG)n重复序列长度进行测定。结果:1.健康女性AR基因(CAG)n重复数最短为18,最长为34,平均值为23.34±2.44;2.代谢综合征女性AR基因(CAG)n重复数最短为8,最长为29,重复数平均值为22.29±2.82;3.代谢综合征组(CAG)n重复数与健康女性组之间(CAG)n重复序列多态性有差异(P=0.030)。结论:1.更年期后女性AR基因(CAG)n重复序列长度存在多态性;2.更年期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组AR基因外显子INH2转录调节区(CAG)n的重复数小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