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上较轻的冠心病一般采用内科疗法,较严重的冠心病则需要采用介入治疗、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术、冠脉内膜旋切术、激光冠脉成形术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等以达到改善心肌血供或消除心绞痛的目的。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甲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埘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人80例,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选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CP-1水平.结果 (1)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hs-CRP为(2.37±0.56)μg/L,显著高丁术前的(1.59±0.41)μ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18±0.37)μg/L与术前的(1.13±0.3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为(26.04±5.43)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8.07±4.30)p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CP-1为(9.80±2.64)pg/L,与术前的(9.63±2.52)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hs-CRP及MC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术后3~6个月有30%~5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5.
刘寅  高静  屈大展 《医学综述》2002,8(6):330-33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问题仍然是影响其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切割球囊 (cuttingballoon)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冠脉介入治疗器械 ,它对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较轻且规则 ,可预防或减轻术中急性血管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目前切割球囊成形术 (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CBA)的临床应用刚刚开始 ,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PTCA的局限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脉内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而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对选择最佳的介入治疗方案有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40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介绍了ICUS和介入治疗的操作方法、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前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监护好病人,做好抢救配合,术后观察有无心绞痛复发、伤口出血,准确地进行抗凝治疗.出院时指导病人如何防止再狭窄的方法。可见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已是护理学上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多。冠心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介入技术的运用增多,其支架内再狭窄也逐渐被人们认识。本文就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治疗已由单纯药物治疗发展到介入治疗和(或)冠脉搭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藏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介入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集西藏地区藏民患者50例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其冠状动脉特点展开分析,对2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与平原地区患者在冠脉病变、支架选择方面的差异以及临床疗效实施对比。结果西藏高海拔地区藏民患者冠状动脉近端(非狭窄段)内径较粗大,非冠心病组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近端平均直径大于冠心病组(P0.05);置入38个冠脉内支架平均直径为(3.27±0.43)mm,支架平均长度为(18.42±4.31)mm。结论西藏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径较为粗大,置入冠脉内支架平均直径较大,较少使用长支架,具有较低的再狭窄率及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巳波及全球.如何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能为诊断冠心病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因其治疗效果理想、简便、创伤小、可重复性好而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本文探讨冠脉造影及冠脉内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 lumindcoronaryangioplasty .PTCA)是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术作为PT CA的补充手段 ,选择性用于部分病变冠脉 ,使PT CA适应性增宽 ,近期及远期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周内经同侧桡动脉2次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9例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患者,男性69例,女性20例,并行术后及术后30、90d的桡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等随访。结果89例患者2次经同一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未发生1例桡动脉闭塞,3例并发前臂血肿和水疱。结论经同侧桡动脉1周内2次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情况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统计发现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的最小血管径为(2.23±0.46)mm,直径狭窄率为(32.21±8.76)%,病变长度为(13.27±6.61)mm.与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超声检查对钙化病变以及偏心病变有更好的敏感性.结论冠脉造影检查可能会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冠脉狭窄的性状,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人两种,研究发现[1,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我科于2004年开始尝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现将其中1225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d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术作为PTCA的补充手段选择性用于部分病变冠脉使PTCA适应性增宽近期及远期疗效提高且安全性增加.1999年10月~2001年8月本院心导管室行PTCA加支架术治疗冠心病48例经术后严密监测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冠脉内支架术广泛应用 ,显著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我院 2 0 0 2年以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结合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 30例 ,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冠心病患者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4 6~ 76 (5 8 2± 8 5 )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 7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2 6例 ,双支病变 3例 ,三支病变 1例。病变分布 :左前降支 (LAD) 1 8支 ,左回旋支 (LCX) 8支 ,右冠状动脉 (PCA) 9…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病例来自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当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第1日测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肝肾功能(包括ALT、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结果]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ALT、C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后Hs-CRP、ET较介入治疗前升高(P<0.05),而NO、FMD、NMD较介入前降低(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恶化,这可能是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米翔 《微创医学》2011,6(5):437-439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32年历史。世界上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于1977年由德国医生Gruentzig完成,从此开辟了冠心病经皮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而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曾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介入治疗指征者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有5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6.5%。2例失败者因穿刺不成功。其中46例有再次介入治疗的指征,43例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64枚,成功率93.4%。失败3例中2例因桡动脉狭窄、1例因桡动脉痉挛指引导管不能通过。3例改行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5例发生穿刺侧上肢疼痛或乏力,2例发生手臂肿胀,1例桡动脉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发生,但未发生手部缺血坏死。结论重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5例冠心病行单纯性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3例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6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0%成功,随访2月 ̄8月,无一例发生心绞痛;3枚支架植入冠脉病变血管内,全部成功,随访4月 ̄8月,无绞痛;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以及支架植入术(PCI) 是目前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以解除冠脉动脉狭窄和闭塞,防止血管塌陷及夹层形成,保持血流通畅,可取得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1].我院在积累了多年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的 PCI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经 2 种途径介入治疗的穿刺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