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修订《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为了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指南,本文对指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最常发生于静脉窦,也可发生于皮质静脉和深静脉,发病率较低,静脉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0.5%,成人和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成年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成年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4和42岁)[2]。病因学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妊娠期和产褥期(特别是妊娠期最后3个月和产后)、外伤、感染、肿瘤等均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3-4]。分子水平研究显示,G20210A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71例,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病因,以及治疗方案和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等。D-二聚体升高67例(94.4%)。横窦血栓形成34例(47.9%),乙状窦血栓形成25例(35.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4例(62.0%),深部脑静脉血栓形成(直窦或Galen静脉)9例(12.7%),同时累及2个或以上静脉窦者52例(73.2%)。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对于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的头痛患者、产褥期或口服避孕药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头痛患者,需考虑CVST可能性,并积极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6岁,因"双肩发困25天,头痛、呕吐、视力障碍10天"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血压16/10KPa。体质肥胖,心、肺无异常、肝脾不肿大。神志清,双眼无光感,两眼底视乳头无边缘,生理凹陷消失,静脉增粗,可见渗出、A:v=1:2。双眼球向各方向活动不充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snun,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胆反射存在。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颈强,双侧克匿格氏征阳性。EEG示界限性脑电图。脑压础hm比0以上,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2xl炉/L,葡萄糖2.SIn0UL,氯化物126mmol/L,蛋白…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疾病,在临床上与其它颅内疾患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诊断较困难。现将4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例1 女,13岁,右耳流脓半年,近20天出现进行性头痛、呕吐。检查:意识朦胧,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有片状出血。无定位性体征,拟诊耳源性脑脓肿。手术探查,幕上下均未发现脓肿。见横窦明显增粗,触之张力较高且向上膨隆。乙状窦处骨壁破坏,三点穿刺乙状窦抽出脓性分泌物和紫色血液,证实乙  相似文献   

6.
吕巍  张倩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2012,7(8):626-630
目的 探讨产褥期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产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产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以高颅内压及局灶性脑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对于存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产褥期女性,应尽快完成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产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系产后,年龄24~34岁,痊愈14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产后颅内静脉血栓的机率并不少见,CT扫描可做初步估计诊断,MRI是敏感而特异的方法,DSA虽为有创伤检查,但它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癫痼发作(5例)和肢体无力(3例),大部分患者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脑静脉及静脉窦闭塞的特征性变化,同时伴有脑实质损害。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总有效病例分别为7例和5例(Z=-0.067,P=0.95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急性起病且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且头部CT检查显示皮质对称性梗死而无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虽然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早期MRI联合MRV检查明确诊断。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疗效无差异,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对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青年女性多见,以妊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为常见发病原因.急性或...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癫痫是成人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病因,大约10%的卒中患者发生一次发作,取决于卒中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1])。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属于卒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主要是指颅内静脉窦血栓,脑静脉血栓形成较罕见,且多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延续所致。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为7/100万,成人约为(2~5)/100万~([2-4])。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液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CVT发病率低,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0.5%~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临床上罕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而以白血病为病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PNS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PNS合并CVST条件的患者共26例,占同期962例PNS患者的2.70%,26例患者中男12例(46.15%),女14例(53.85%),年龄在10~52岁,平均(33.25±3.8)岁。本组患者均缺少CVST常见的危险因素,4例(15.38%)以CVST为首发,其余均在PNS诊断后1y内发病。所有患者均呈急性、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癫痫、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常见;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增多、D-二聚体水平升高常见;受累静脉窦以上矢状窦最常见(12例,46.15%)。患者CVST起病后30 d预后多数良好,少数出现中度以上功能障碍(mRS=3~5)2例(7.69%),1例死亡(3.85%)。结论 PNS合并CVST以缺少常见的危险因素,血液生化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颅内上矢状窦受累多见等为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疑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以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参与CVST发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白塞氏病、肾病综合征、Graves病等。为引起临床医生对自身免  相似文献   

14.
陈晶 《中国卒中杂志》2013,8(12):966-965
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外动脉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已受到临床医生的一致认可,但在脑静 脉系统的应用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发病率 较低,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然而这些形态学检查不能为临床提 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多普勒超声能够对脑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为CV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提供丰富的信息,本文将多普勒超声在颅内静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超声医生及临床医生 对超声在颅内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未成年人为6.7/100万,其中43%为新生儿,成人为(2~5)/100万,脑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因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高血压伴血脂异常8例,口服避孕药6例,外伤手术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单纯缺血性贫血1例,白塞氏病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痊愈35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CVST可能的病因出现多样化;溃疡性结肠炎及孕高症延误治疗会导致CVST,应引起注意。治疗以抗凝和静脉内溶栓为主,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溶栓药物和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窦)血栓(CVST)包括皮质静脉、深部脑静脉和硬膜静脉窦的血栓。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1例45岁的男性全身恶性肿瘤病人.尸检时发现了上矢状窦血栓。以往认为CVST比较少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病例被确诊.治疗方法也在更新。我们在1990年前后开始关注此病.并采用蛇毒经颈动脉途径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对此病尚缺乏足够认识.仍有一些病例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因此。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得到同道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海绵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包括无菌性和脓毒性两类〔1〕,脓毒性海绵窦血栓形成又称脓毒性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海绵窦炎,该病症状特殊,并发症多,诊断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治疗亦存在一定困难,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以兹参考。一、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可略有差异,无菌性患者缺乏感染败血症症状;脓毒性血栓有急性及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多来自前路感染(头面部疖),慢性常由后路(中耳炎)及中路(蝶窦炎等)逆行感染引起,潜伏期长,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以急性最为多见,症状除出现脓毒败血症外,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及纤溶抗凝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方法及观察纤溶抗凝治疗疗效。方法 详细分析30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将应用纤溶抗凝治疗的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调查14例未用纤溶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早期纤溶抗凝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从症状缓解、体征恢复、痊愈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I和MRA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4种临床类型.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中老年发病多见,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萎缩、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生存期通常3~5年. 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规范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过程中,确定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范围是诊断的关键步骤,根据患者所出现症状、体征的解剖部位,通常将受累范围分为脑干、颈段、胸段和腰骶段4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