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治疗老年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3例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对照组46例给予奥卡西平,半年后对比两组疗效、疾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各项临床疾病指标以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老年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疾病控制与治疗效果均较佳,但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卡西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孙百弟 《大家健康》2016,(9):175-176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疾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小儿癫痫疾病患儿。患儿分组方法:密封信封法。83例患儿分为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两个组别。观察指标:(1)癫痫控制效果;(2)药物副作用;(3)患儿癫痫症状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1)左乙拉西坦组相比于奥卡西平组癫痫控制效果更高,差异显著(P <0.05);(2)左乙拉西坦组相比于奥卡西平组药物副作用更低,差异显著(P <0.05);(3)左乙拉西坦组相比于奥卡西平组癫痫症状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均高于奥卡西平,且在促进症状消退和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确诊的癫痫患儿72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kg-1·d-1,分2次口服,每周增加5~10mg·kg-1·d-1,目标剂量为30~40nag·ks-1·d-1,经4周增加至平均剂量为35mg·kg-1·d-1。随访6个月至2a,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2例患儿完全控制发作35例(48.6%),显效14例(19.4%),有效10例(13.9%),总有效率为81.9%。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16例,其中嗜睡7例,情绪异常、纳差各3例,均未做特殊处理,1~4周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癫痫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OXC组(41例,给予口服奥卡西平治疗)和LEV组(40例,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脑电图改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OXC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用于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药物对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对Wistar大鼠性激素分泌以及卵巢生成卵泡和黄体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组、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组、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以及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每组10只。按照分组每天给药2次,连续3个月,处死前1个月,每天阴道涂片3次(6:00,14:00,20:00),判定动物的性周期阶段,在动情间期采血、处死,并分离卵巢组织。卵巢称重;卵巢组织采用HE染色并观察卵泡和黄体数目;采用放免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孕酮水平上升(P<0.01);丙戊酸钠组、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组、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孕酮水平下降(P<0.01),同时,左乙拉西坦组雌二醇水平下降(P<0.01);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黄体数目增加(P<0.05),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组、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组卵泡数目下降(P<0.01)。结论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引起性激素分泌紊乱,对于女性癫痫患者,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癫痫患儿中应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探究分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观察组口服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对比两组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χ2=6.0606;认知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25.6417)。结论在癫痫患儿中应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虽然安全性和单独应用奥卡西平相近,但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癫痫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QOLIE-31)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IE-31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9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癫痫发作次数、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为(5.26±1.2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65±2.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NPY、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癫痫发作次数、NPY水平和BD-NF水平,其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继发全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入组前 12周内至少有 6次以上的发作、正在应用一种或一种以上传统抗癫痫药的患者 32例应用托吡酯。托吡酯的起始剂量为 0 .5~ 0 .7mg·kg-1·d-1,以后每周增加 0 .5~ 1mg·kg-1·d-1,最大剂量 7.8mg·kg-1·d-1,分早晚 2次服用。 结果 8例 (2 5 % )完全控制至少已达 7个月 ;14例 (43.75 % )发作减少 5 0 %以上 ;7例 (2 1.88% )无效 ;2例(6 .2 5 % )发作次数增加。 6例 (18.75 %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 2例 (6 .2 5 % )表现为头晕、多睡和纳减 ;2例 (6 .2 5 % )为头晕、反应迟钝及记忆减退 ;1例 (3% )为语言减少 ;1例 (3% )为行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在托吡酯加量过程中 ,一般持续 4~ 6周逐渐消失。 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安全而有效 ;疗效与治疗剂量无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孙慧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679-68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对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82例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61%(31/41)]高于对照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项(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对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2例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普奈洛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1.5和3.0 mg.kg-1?d-1普奈洛尔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动态观察血管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Achauer 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比较,普奈洛尔低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65%(其中Ⅰ级 6例,Ⅱ级 9例,Ⅲ级 11例,Ⅳ级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Ⅰ级 2例,Ⅱ级4例,Ⅲ级 10例,Ⅳ级15例),普奈洛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血管瘤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奈洛尔3.0 mg?kg-1?d-1口服治疗婴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增加,但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建议临床治疗婴儿血管瘤时,可提高普奈洛尔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奥卡西平(OXC)治疗31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起始剂量为4~5 mg/(kg.d-1),维持剂量为25~45 mg/kg.d-1,以治疗前3个月癫痫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后12个月内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OXC后6个月、12个月后,患儿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占45.2%(14/31),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个月与12个月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4/31),因不良反应和经济原因退出观察者2例(5.88%)。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头晕、头痛、恶心、纳差、皮疹。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明显、稳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在年龄小于5岁的患儿中应用OXC的安全性有待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本组79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均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起始剂量0.5mg·kg^-1·d^-1,滴定法加量,每周加量0.5mg·kg^-1·d^-1,最大剂量为3mg·kg^-1·d^-1,2次/d,用药3个月后依据抽动控制情况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9例中除2例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外,余77例于治疗后2^-14周症状均获显著改善,抽动完全控制47例(61.03%),显效24例(31.16%),无效6例(7.79%),总有效率为92.19%。治疗早期3例出现疲乏,3例体重下降,2例出汗减少,继续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患儿均能耐受并逐渐缓解。结论: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好,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儿童中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有效。文中观察奥卡西平对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报道1例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岁部分性癫痫患儿。结果最初以奥卡西平治疗,其原有的癫痫症状很快被控制,但脑电图随访过程中发现该例新诊断为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过程中脑电图恶化。随后,奥卡西平逐渐减量,并换用丙戊酸钠。当丙戊酸钠加至0.5g/d,该患者无癫痫发作且常规脑电图正常。结论虽然奥卡西平被认为是比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更易耐受的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一线药物,但应认识到它可能诱发新的癫痫发作形式和加重脑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前列舒通片对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舒通片(QLS)对实验性动物一般炎症与镇痛模型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均按体重区组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n=8)、低剂量组(小鼠:25 mg•kg-1•d-1,n=8;大鼠: 17.5 mg•kg-1•d-1,n=8)、QLS中剂量组(小鼠:50 mg•kg-1•d-1,n=8;大鼠:35.0 mg•kg-1•d-1,n=8)、QLS高剂量组(小鼠:100 mg•kg-1•d-1,n=8;大鼠:70.0 mg•kg-1•d-1,n=8)。QLS各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3 d。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卵白蛋白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和腹腔注射0.6 %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QLS 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及100 mg•kg-1•d-1 QLS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53.97%和60.09%;QLS 35.0及70.0 mg•kg-1•d-1组均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且对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大鼠肉芽肿的抑制率分别为32.40 %和35.6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QLS 25、50及100 mg•kg-1•d-1组分别在给药后90、90及30 min均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且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对小鼠痛阈抑制率分别为36.17%、44.13%和46.64%。结论:QL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种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5~2003年收治的41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17例川崎病应用IVIG 1 g/kg,分400~500 mg·kg-1·d-1×2~3天和22例IVIG 2 g/kg,分400 mg·kg-1·d-1×5天治疗,在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冠状动脉(CA)扩张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1.000)。结论: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1 g/kg和2 g/kg疗效相当,推荐应用IVIG 1 g/kg,以节约药源和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VPA)、奥卡西平(OXC)、左乙拉西坦(LEV)对大鼠认知、海马谷氨酸受体2(GluR2)和突触体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VPA组、LEV组、OXC组、LEV+VPA组、LEV+OXC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90d后行Moriss水迷宫和穿梭箱实验测试,比较各组大鼠的空间和条件性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GluR2和Sy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PA组水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正确率、运行时间及穿梭箱实验主动回避次数、主动回避潜伏期、被动回避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PA组GluR2和Syn的表达及LEV+VPA组的GluR2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LEV、OXC、LEV+OXC、LEV+VPA不影响认知功能,VPA影响认知功能可能与其使GluR2和Syn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