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不同微创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B组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而LCBDE联合LC术式的一次成功率较高,而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较低,在适合的条件下LCBDE联合LC应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A组行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B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B组为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5.6%,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结论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胆总管探查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C+ES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5.24±10.89)min、(178.49±11.01)min,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9±2.49)mL、(6.92±2.31)mL,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显著增多(P<0.05);中转开腹率分别为7.02%、5.06%,两组患者中转开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A组患者未发现结石残余;B组患者2例结石残余,再次手术取石后未发现结石残余,A、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3.78)d、(12.06±3.24)d,治疗费用分别为(32000.56±2341.20)元、(38924.44±2426.37)元,A组治疗费用较B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结石残余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7.02%,复发率分别为5.06%、3.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C+LCBDE、LC+EST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两种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种类不同,术后要密切关注,LC+LCBDE易发生胆漏合并感染,LC+EST易发生胰腺炎,要及时对症处理,并且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费用较低,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患者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疗法应对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结石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A组;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B组的3.33%;A组术后结石复发率为23.33%,高于B组的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在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术中出血量,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彭智明  陈鹏  杨君 《安徽医学》2014,(12):1728-173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与病变率、住院时间、围术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操作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操作成功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一期手术治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一期手术治愈率为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余结石,残余病变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肝内外的胆结石与未处理的胆囊病变,残余病变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3±1.1)d,住院费用为(2.2±0.7)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6±1.2)d,住院费用为(2.3±0.8)万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操作成功率,同时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残余病变率低的优势,故临床上对胆总管结石患者优先选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所行手术的不同分成A组(n=44)、B组(n=30)和C组(n=19)三组。A组给予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B组予以胆总管交界处切开探查取石术,C组则给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比对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术程、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等。结果 1 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3.3±10.4)min、(70.3±32.1)m L和(4.2±1.1)d,明显低于B组的(125.5±20.3)min、(87.9±34.2)m L、(7.2±1.6)d与C组的(159.7±24.5)min、(121.3±37.3)m L和(8.0±1.6)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费用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均获得100.0%手术成功率,无一例中途变换治疗方案;术后A组无胆漏及创口感染情况发生,B组胆漏2例(6.7%),创口感染5例(16.7%),并发症发生率为23.3%,C组胆漏2例(10.5%),创口感染5例(26.3%),并发症发生率为36.8%,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A、B两组均无结石复发情况发生,C组复发1例(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根据自身病症情况选取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做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两组,A组(n=35)接受LC+LCBDE治疗,B组(n=35)接受LC+ERCP/EST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处理结局。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率方面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相比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C+ERCP/EST相比,LC+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一次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EST+LC治疗,对照组采用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等指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都较高,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0例,根据对患者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每组1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C+LCBDE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ERCP/EST+LC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1 d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3 d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LCBDE组6.67%,ERCP/EST+LC组为8.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短期随访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其中LC+LCBDE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但临床工作中仍需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医院条件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术(ERCP/EST)与腹腔镜胆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行急诊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行LCBDE或ERCP/EST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ERCP/EST组和LCBDE组,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LCBDE组患者结石残留率高于ERCP/EST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ERST/EST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量、胆漏、切口并发症、肺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失访,9例患者登记信息出现偏差,6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ERCP/EST组中5例患者未获得预期治疗,LCBDE组中4例患者未获得预期治疗。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急诊LC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EST的结石残留率低于LCBDE,其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峰  孟庆斌  王顺利  刁守志 《吉林医学》2013,(20):3976-3978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三镜联合模式(EST加LC/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将9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常规留置ENBD的EST加LC/LCBDE模式治疗,对照组接受不留置ENBD的EST加LC模式治疗。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h、12 h、24 h和48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结石及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5.88%vs 0%,P<0.05)。试验组治疗后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0%vs 9.52%,P<0.05),两组均无胆漏发生。结论:常规留置ENBD提高了EST加LC/LCBDE模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刘宗岐 《医学综述》2012,(18):3114-3115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手术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与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组,各31例,分析这两种微创方法的疗效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留T管)、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较为理想。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症状明确的患者,采用LCBDE术式,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对照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引流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整保留Oddi括约肌微创治疗胆管结石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Oddi括约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Oddi括约肌在胆管结石病患者的微创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种术式治疗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58例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LTCBDE组26例,LCBDE组32例(其中2例为 LTCBDE组术中中转)。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补液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总管狭窄、胆管炎、腹腔感染、胆道出血、残余结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LTCBDE组术后无胆漏、残余结石及胆道出血,LCBDE组术后出现1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胆道出血,两组均无术后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病例。LTCBDE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均少于LCBDE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TCBDE组手术时间长于 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LT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可视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的临床治疗特点和结石复发情况,评价2种术式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4例临床资料完整,按术式分为2组:A组为ERCP组,94例;B组为LCBDE组,90例,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胆总管最大直径、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结石复发(研究患者胆总管结石首次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结石最大直径、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胆总管最大直径、结石数目、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胆总管结石首次复发人数为9例,复发率为9.57%,B组患者首次复发人数为10例,复发率为11.11%,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术式均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高龄患者(>75岁)倾向于选择ERCP,结石直径较大的患者(≥1.5 cm)倾向于选择行LCBDE;ERCP组住院时间更短,结石复发率低于LCBD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术式结石复发率高峰期集中在术后1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6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EST+LC治疗,对照组采用O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率、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ST联合LC方式治疗优点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轻,并能在短期内恢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