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重要意义.方法选用欧蒙印迹法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经缓冲液预处理的检测膜条与患者样本进行第一步温育.如果样本阳性,IgE类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的过敏原结合为检测结合的抗体,加入酶标单克隆的抗人IgE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结果100例患者试验呈阳性反应者83例,阳性率为83%.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蟑螂、淡水鱼组合1、蟹、虾.结论由于该检测为体外试验,避免了因皮试造成系统性过敏反应的可能,也减少了由于皮肤条件、用药与否及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6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4.67%,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桑树、梧桐、杨树;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9.12%,最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鱼、蛋白、虾、蟹;大部份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 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并与 2 4名正常人对照 ,结果 5 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反应阳性 42例 ,阳性率为 77.78% ,其中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 18例 ,对 2种以上过敏呈阳性反应 2 4例。 2 4名正常人血清过敏原反应阳性 3例 ,阳性率为 12 .5 %。两组血清过敏原反应阳性率比较 ,P <0 .0 1。 5 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 (≥90I.U . ml) 3 7例 (68.5 2 % ) ,2 4名正常人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 1例 (4 .17% ) ,两组比较 ,P <0 .0 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为防治慢性荨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结果 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IgE阳性为293例(79.62%),其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的户尘螨(22.55%)、屋尘(13.32%),食物性的虾、贝、蟹(19.57%)和芒果(11.14%)。结论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与慢性荨麻疹密切相关。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心可  李季 《当代医学》2013,(32):105-106
目的研究吉林地区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及血清IgE在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78例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更年期体检者做为对照组,采用德Nl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30种东北地区特异性过敏物质及血清总IgE。结果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特异性过敏物质检出率为942%,其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户尘螨/粉尘螨;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53%,平均含量为509454-103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户尘螨/粉尘螨为吉林地区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血清培E检测在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超  王伟  吴玉红 《安徽医学》2014,(2):183-186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总阳性率为83.15%,主要食物过敏原是鸡蛋和牛奶;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总阳性率为68.54%,主要食物过敏原是淡水鱼、海鱼和虾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总阳性率为80.90%,主要过敏原是屋尘、螨虫组合。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及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种抗原光化学分析法(MAST-CAL)检测489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分析各种过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结果489例荨麻疹患者中检出特异性IgE441例,共有162名受检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的,阳性率33.1%,其中仅检出一项特异性IgE阳性的患者59例,占阳性患者的36.4%,检出二项以上特异性IgE阳性的103例,占阳性患者的63.6%。其中检出率最高的过敏原为吸入性的粉尘螨、屋尘螨、狗毛等,分别检出113、70、39例,在阳性患者中的比例达69.8、43.2、24.7%,食物性过敏原中检出阳性的最多的为蟹、虾、混合贝类,分别检出16、15、10例,阳性率分别为9.9、9.3、6.2%。结论荨麻疹的发病与吸入性过敏原有一定关系,且以尘螨最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蟹、虾、混合贝类为主,MAST-CAL法在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有较好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南通地区慢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方法:利用海奥生物公司提供的IVT(In Vitro Tes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组合试剂盒,对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51例中总IgE升高47例(92.16%),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主要为尘螨、粉螨、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等;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主要为鱼、蟹、虾等。结论:利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法寻找可能存在的外原性过敏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值得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患者102例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常见的变应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mmunoCAP体外变应原自动检测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102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1种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并根据病史、疾病特征进行57种个性化变应原sIgE检测。其中常见变应原sIgE检测572例次、个性化变应原sIgE检测523例次。结果102例荨麻疹患者sIgE检测阳性32例,阳性检出率为31.37%。常见变应原阳性检出10种sIgE,其中户尘螨(d1)、粉尘螨(d2)、蒿(w6)阳性检出比率较高,分别为21.15%,19.23%,15.38%;个性化变应原阳性检出21种sIgE,其中食人性变应原阳性例数以花生(f13)、蟹(f23)、西红柿(f25)、虾(f24)为多,其阳性检出比率分别为30%,19.05%,16.67%,14.29%。结论变应原与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血清sIgE检测可为荨麻疹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致敏变应原信息,使其避免接触相应变应原,并针对性忌口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物变应原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问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118例慢性湿疹患者以及4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IgE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以及健康对照者的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分别为96.7%、97.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平均刚性项数分别为3.16项/例、3.09项/例以及0.95项/例。其中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血清总IgE阳性率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为1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1.8%)。结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关系,此检测可帮助调整患者食谱,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IgE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gE水平与生活质量DLQ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34.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DLQI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DLQI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主要是通过降低IgE水平而发挥作用,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考察 MAST- CAL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MAST- CAL法 (多种抗原光化学分析法 )检测了 180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 ,分析各种致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结果 :180例病人中 ,吸入组检出阳性 62例 ,阳性率 34 .4 4 % ,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 ;食物组检出阳性为 53例 ,阳性率为 2 9.4 4 %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黄豆、吞拿鱼。结论 :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仅占荨麻疹病因的一部分 ,南方地区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及屋尘螨。 MAST- CAL检测法在检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上可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1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法对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前三位常见吸入过敏原依次为霉菌混合(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56例,40.88%),梧桐花粉(40例,29.20%),螨混合、榆树花粉(各25例,10.8%),前三位的常见食物过敏原依次为牛奶(30例,21.90%),蛋青/蛋黄(27例,19.71%),西红柿、大豆(各24例,17.52%).与小于10岁年龄组相比,其他年龄组在螨混合、牛奶、鳕鱼、虾、蟹、坚果混合的IgE阳性检出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IgE阳性检出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过敏原存在过敏反应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因此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诊疗,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抗组胺药物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免疫治疗疗程为12个月。两组患者同时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肌注,隔日1次,连续应用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能够下调IL-18,纠正慢性荨麻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8周时症状积分低于治疗4周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68.57%(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缓解症状和体征,且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VT)对2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总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133例女性患者血清总IgE阳性120例,阳性率为92.30%,151例男性患者血清总IgE阳性123例,阳性率81.46%,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原阳性的多见于屋尘、尘螨,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的多见于鱼类、海鲜类。结论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小玉  贺春香 《西部医学》2011,23(11):2176-2177
目的了解永川地区及周边县城慢性荨麻疹病人的常见致敏原,评价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皮肤点刺(skin prick test,SPT)试验,对95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做30种变应原(北京协和公司提供)测定,其中吸入性变应原16种,食物性变应原14种,并设阳性及阴性对照,以阳性对照为判断标准。结果 95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中阳性者630例,阳性率66.3%,吸入组、食入组阳性率分别为54.2%和34.2%、。吸入组中以以尘螨、蟑螂、蒿类花粉、棉絮、狗毛、香烟居前;食入组中虾类、蟹类、辣椒、带鱼、橘子、芒果居前,吸入性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的相关性强于食入性变应原。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安全、可靠,易操作,为慢性荨麻疹病人寻找可能的变应原提供客观依据,为预防、治疗及护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