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816例1 632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其中术中将150例患者的左右眼角膜瓣蒂部随机置于角膜上方或鼻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干眼问卷调查、泪液分泌量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角膜着色眼数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BUT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组与位于鼻侧组之间术后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术后1周、1个月干眼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干眼缓解。角膜瓣蒂部位置对干眼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预防和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638例,使用Schirmer试验Ⅱ及BUT试验方法对其进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观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后并发症中,干眼症的发病率达59.0%,分别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chirmer泪液检查和泪液破裂时间异常。术后干眼症可持续数周至1年,但多为暂时性,可用人工泪液或泪小点塞治疗。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高,术后病人主述多,应于术前进行干眼预防性治疗,术后加强人工泪液眼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将显微角膜板层成形系统和准分子激光联合使用,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最理想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02—2005年对1065例近视患者实施LASIK手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干眼症是由于泪液缺乏或泪液过度蒸发导致泪膜异常,造成眼表损害而产生不适症状。其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以及干眼症相关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陈凤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2007-2008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60例(11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降低干眼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VISXSTARs4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96例(538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其中LASEK组近视度数在-1.0D~-10.0D,共119只眼;LASIK组近视度数在-1.0D~-16.0D,共419只眼;二组患者散光度数均在-0.5D~-5.0D。结果术后视力:二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LASEK组视力均≥0.5,其中92.18%的患者≥0.8;LASIK组视力均≥0.5,其中91.87%的患者≥0.8。结论LASE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奎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平均-11.2±1.86D)195只,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第1,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84.1%,79.0%,74.9%和61.0%,57.9%,55.9%;术后第1,6,12个月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0.50D和±1.0D者分别是68.7%,63.1%,61.5%和79.0%,75.9%和74.9%.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中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影响,以减少或避免干眼症的发生。方法将100例拟行LASIK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健康教育在内的护理干预。于术后1mo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眼部主观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和泪膜破裂时间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主观感觉明显改善,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主观感觉和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干眼是Lasik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已引起眼科界广泛的重视。本综述对Lasik术后并发干眼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论述,以便为减少Lasik术后干眼的发生提供更多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6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泪道栓塞术治疗后自觉症状、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的改变。结果泪道塞治疗后72.22%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27.78%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SchirmerⅠ试验数值明显提高(t=3.45,P<0.05)、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t=2.37,P<0.05)、FL评分明显降低(t=4.31,P<0.05)。结论泪道栓塞术是治疗干眼症的一种安全、简单、方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思然、潇莱威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与思然联合潇莱威比较治疗缓解LASIK术后重度症状干眼的疗效。方法:术后第7天有重度干眼者8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思然和潇莱威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对照组用思然和潇莱威。比较两组SPEED评分,干眼症状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趋势检验及χ2检验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7天,治疗组干眼SPEED评分更低,在第3、7天SPEED评分分别为(8.59±3.36 vs6.59±3.28,P=0.000)、(6.59±3.08 vs 3.96±1.87,P=0.000);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5%,67.5%,P=0.025)、(65.0%,87.5%,P=0.018)。结论:思然和潇莱威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应用与单用思然和潇莱威比较治疗减少与LASIK手术相关的重度干眼症状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远期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3组患者[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29例(58眼)、角膜瓣蒂位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N—H—LASIK)组51例(102眼)、角膜瓣蒂位于上方的LASIK(S—H—LASIK)组13例(2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症相关指标[包括末次随访等效球镜、角膜曲率以及角膜切削厚度、残留角膜厚度、中央角膜敏感度(CC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术式下出现CCS、STI、BUT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无上述干眼症指标异常的中位时间均为PRK最长、S—H—LASIK最短,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为PRK最高、S—H—LASIK最短。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CCS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随访时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STI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眼别、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以及手术方式:BUT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可导致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相对于PRK,LASIK尤其是S—H—LASIK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的面积和深度也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去势所致干眼症大鼠泪腺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行双侧去势术建立大鼠干眼症模型。治疗组大鼠用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滴眼治疗,每次1滴,每天3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用生理盐水滴眼。分别于治疗1、2和3个月后每组处死5只,取材用于相关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并计数凋亡细胞数量。结果:治疗组治疗1、2和3个月后,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Bax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可显著抑制雄激素水平降低后大鼠干眼症的发生,抑制泪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临时性泪道栓予(3个月)植入或其两者联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118例(122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6例(37眼)、手术组42例(44眼)和联合组40例(41眼)。人工泪液组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手术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毕术眼行下泪点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联合组在行临时性泪道栓子植入的基础上,再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日4次点眼。3组均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价疗效,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的主观症状和检查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Ⅱ)、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结果:术后1周,手术组和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但三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和荧光素染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在荧光素染色方面、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1);手术组在SIT-Ⅱ、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P〈0.01);三组在主观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在主观症状、SIT-Ⅱ、BUT及荧光素染色方面明显好于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和人工泪液组SIT-Ⅱ、BUT方面明显好于人工泪液组(P〈0.01);两组组在主观症状和荧光素染色试验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临时性泪道栓对翼状胬肉术后预防干眼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实验性干眼症大鼠泪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去势所致干眼症雄鼠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以及泪腺电镜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只(90眼)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1、A2、A3)、模型组(B1、B2、B3)、密蒙花组(C1、C2、C3)共9小组,1、2、3分别代表给药时间为1月、2月、3月,每组5只(10眼),对B、C组行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对C组以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连续滴眼1月,对全部实验大鼠行Schirmer I试验、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电镜观察泪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Schirmer I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能够显著维持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电镜示C组显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可显著改善泪腺组织超微结构,维持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LASIK术后6个月干眼症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LASIK手术后6个月,360例患者根据是否有干眼症状分成干眼症状组和非干眼症状组。比较两组间干眼症状和SPEED评分,χ2检验和t检验用于统计分析。结果:干眼症状组与非干眼症状组比较:长时间用眼阅读、睡眠差、紧张、认为干眼与手术有关的比例分别为(30.5%vs.12.5%,P=0.000)、(18.3%vs.9.6%,P=0.025)、(24.4%vs.9.9%,P=0.002)、(35.4%vs.1.5%,P=0.000);干眼症状组有、无相关影响因素SPEED评分分别为(3.22±1.72)vs.(1.92±1.57),P=0.001;(2.62±1.52)vs.(1.82±1.45),P=0.045;(2.72±1.57)vs.(1.98±1.39),P=0.043;(3.02±1.66)vs.(1.88±1.47),P=0.032。两组间饮酒和吸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症状组患者更容易发生长时间用眼阅读、睡眠差、紧张及认为干眼与手术有关等情况。本研究利于合理解释LASIK术后远期干眼的症状和提高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干眼症患者86例,43例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A组),另43例患者应用人工泪液治疗(B组).两组点眼为4次/d,时间2周.两组进行干眼症状问卷、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试验、荧光素染色及疗效评价.结果 A组治疗后的干眼症状计分和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B组(P<0.05);泪膜破裂时间高于B组(P<0.05).A组治疗效率95.3%,明显高于B组.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化学性烧伤后干眼症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性烧伤后发生干眼症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眼化学性烧伤导致干眼症51例临床患者,探讨致病原因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51例患者都具有干眼症状,BUT≤10 s患者51例,Schirmer Ⅰ test≤10 mm/5 min患者39例;角膜染色(FL)阳性患者47例,其中角膜染色评分0~3分有32例,达到4~6分有13例,达到6~12分6例;于下睑缘处可见泪河线基本正常患者6眼,泪河线窄于0.3 mill患者45眼。结论眼化学性烧伤后干眼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对眼表的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