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e”抗原发现,现已确认为乙型肝炎的第三抗原抗体系统,对判定肝炎病人的予后和传染性有一定实用价值。我们于1977年对天津市部分人群“e”抗原抗体系统作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 “e”抗原抗体检测方法:标准“e”抗原抗体系由河南医学院肝炎研究组和河南新乡地区防疫站赠给。采用琼脂双扩散及对流电泳两种方法。 1.琼脂双扩散法:据Magnius法略加改进。用缓冲液(参阅对流电泳法)配成0.9%琼脂糖。采用琼脂扩散七孔法,中心孔放参考的e抗体,上下两孔放参考的“e”抗原。于37℃扩散3—4天观察结果。 2.对流电泳法:据河南医学院肝炎组介绍的方法:琼脂缓冲液为0.01MTris和0.1MNaCl加2%聚乙二醇,琼脂糖为0.9%,槽液用Tris缓冲液,  相似文献   

2.
已知乙型肝炎病毒(HBV)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HBV 表面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病毒颗粒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eAg),核心抗原内含有 e 抗原(HBeAg)。针对这三种抗原试制单克隆抗体(MCA),现已有两种方法:一、用 EB 病毒转化人 B 淋巴细胞,建立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株;二、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免疫细胞(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分泌特异性 MCA。第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1979年5月~7月我们对各类型肝炎及无症状携带者163例作了e抗原、e抗体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对象经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HBsAg滴度均在1:256以上。eAg、eAb参比血清由北京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惠赠及鉴定。1.e抗原、e抗体与各类乙型肝炎的关系:(见表)163例中eAg阳性21例(12.9%),  相似文献   

4.
在乙型肝炎三大抗原抗体系统中,“e”系统是评价感染性大小的重要标志。在各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群中“e”抗原、“e”抗体检出率虽然已有报导,但多采用敏感度较低的琼脂扩散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王彧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02-200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3~11月以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在大三阳,即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88.9%(8/9);在小三阳,即HBsAg、HBV e抗体(HBeAb)、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6.9%(2/29),在HBsAg、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14.3%(2/14),在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5.0%(1/20)。PreS1抗原阳性与HBsAg、HBeAg、HBcAb阳性相关(P〈0.05)。结论 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可有效地对乙肝诊断进行补充,可初步了解及尽早发现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固相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2140例住院患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HBsAg阳性198例,HBsAg浓度在5Mg/L以下的有43例,占总数的2.01%,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72%。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5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4%).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可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310例HBsAg携带者e系统变化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0例HBsAg携带者的e系统经2.5~6年(平均4.2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85例e 抗原阳性者中66人阴转(占77.6%),平均每年自然阴转率为18.5%,其中从e 抗原向e 抗体的血清转换占20%。44例e 抗体阳性者中有52.3%的人阴转,有1例(占2.3%)向e 抗原逆转,同时肝炎急性发作。181例e 系统阴性者有86.2%仍阴性,11.6%出现抗体。e 抗原阴阳交迭现象,在e 抗原阳性者中占18.8%(16/85),在e 系统阴性者中占7.7%(14/181),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影响e 抗原阴转的因素有时间,性别与HBsAg 滴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伤寒副伤寒血清抗体的正常凝集价,笔者于1981年~1982年底用肥达氏反应对我市1043例正常人的免疫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象均为本市部份医院及防疫站所做肝功能阴性者,方法为常规法,血清从1:20稀释至1: 640。抗原系成都生研所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二.结果 1.各种血清抗体之几何平均滴度及其阴性率(%)分别为“O” 3.57(62.7)、“H”4.59(56.7)、甲1.25(92.8)、乙1.99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7~2010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测定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核心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分析4年的测定结果。结果该高校2007—2010年新生HBsAg阳性率最高为3.77%,“大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37%,“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03%,抗-HBS阳性率最高为51.5%。结论该高校4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重视学生健康教育与预防干预,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δ抗原颗粒是由HBsAg的表面外壳和带线性RNA基因组的核心组成。HBsAg长期阳性的黑猩猩经δ抗原感染,可导致HBsAg滴度降低,e抗原和DNA聚合酶消失,血清  相似文献   

12.
鼠源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受试者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用药病人的血清抗体。方法:通过直接标记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建立了一种检测人抗鼠NGF抗体的检测方法:即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人抗鼠NGF抗体。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临床用药病人的血清抗体,并与间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双抗原夹心源检测94份正常人血清,无一份假阳性,在检测临床病人血清时,亦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而间接法的非特异性则达10%。结论:双抗原夹心法方法可靠,可用于鼠源神经生长因子临床试验;血清样本检测证明临床实验病人血清抗鼠NGF抗体含量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组合模式。方法 共 2 2 4 8例HBV血清样本 ,均以免疫酶联技术 (ELISA)法检测5项指标。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HBV DNA。为表述方便 ,设定血清免疫学标记检测项目第 1— 5项的排列顺序为 (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2 )乙肝表面抗体 (抗 -HBs) ,( 3)乙肝e抗原 (HBeAg) ,( 4 )乙肝e抗体 (抗 -HBe) ,( 5)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 ,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HBV免疫学标记的组合模式共 19种 ,并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135”和“15”模式为主 ,占全部样本的 4 1 5%。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 4 5”模式为主 ,占全部样本的 4 0 2 %。结论 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推测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组合模式转换表现为e系统 ,s系统的转换 ,以及抗 -HBe ,抗 -HBc和抗 -HBs的消失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的临床研究。方法血液筛查阴性标本450份。质控标本459份,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了解双抗原夹心法敏感性。结果对269份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有3份标本未检出。敏感性较高98.84%。结论双抗原夹心法不需要稀释血清产品,不受类风湿因子等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同时检出血清中各类抗体,特别是IgM类抗体,因此可以缩短从病毒感染到用ELISA法检出抗体之间的“窗口期”,缩短检测时间,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对半”阳性就是乙型肝炎吗? 乙型肝炎三大抗原、抗体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但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的表面,不能游离在外周  相似文献   

16.
李蒙 《首都医药》2021,(1):97-98
目的 研究学龄前期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标本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辖区学龄前期儿童187名(2018年9月~2020年2月),均行乙肝疫苗接种,检测血清乙肝抗体(HBsAb),分析不同性别乙肝抗体阳性率、不同年龄乙肝抗体阳性率、HBsAb/乙肝抗原(HBsAg)血清学模式.结果 187名学龄前期儿童中阳性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雅培和罗氏两种不同检测系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1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罗氏系统和雅培系统进行测定,并且结合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罗氏和雅培两中系统的线性关系为y=1.04x-0.13,r=0.963,P<0.05.HBsAg水平与e抗原测定值、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罗氏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析符合临床需求,该系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雅培系统具很高的相关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能够反映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MElA)进行检测,统计血清中HBV-DNA含量与e抗原含量,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376例患者血清分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HBeAg(+)/抗-HBe(+)、HBeAg(-)/抗-HBe(+)三组,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轻、重度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组含有的HBV-DNA比e系统双阳性、e抗原阴性含量都要高(P<0.05),HBV-DNA和HBeAg的含量间存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病情越重,HBV-DNA平均含量就会越低。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M、HBcAb-IgG六个指标的检测。俗称“两对半”检测。其检测结果具有多方面临床作用。本文对4608例血液标本乙肝“两对半”检测的结果模式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患者抗原、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89例皮肤性病门诊的疑似女性病人的疱液或分泌物和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抗原阳性的患者,其抗体不一定阳性,抗原阴性的患者,其抗体检测也不一定阴性,对于性病门诊患者,最好同时检测抗原、抗体,以便临床确诊.结论 ELISA法检测疱疹病毒抗原抗体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