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观察舒肝健脾颗粒对大鼠局部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舒肝健脾颗粒可以有效对抗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L-10水平的降低(P<0.05,P<0.01),并升高组织中VIP含量(P<0.05,P<0.01)。结论:舒肝健脾颗粒可以调节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VIP浓度,并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及束缚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二草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经药物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及NP-Y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升高(P〈0.05),NP-Y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NP-Y含量升高(P〈0.01或P〈0.05),其中痛泻二草方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或P〈0.05)。结论:痛泻二草方具有调节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VIP和NP-Y正常分泌、减轻炎性反应而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少丹  阮时宝  苑述刚 《山西中医》2011,27(12):42-43,45
目的:探讨久泻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无水乙醇局部灌肠方法建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和久泻宁颗粒组,TUNEL染色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学法检测Fas/Fas—L蛋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久泻宁颗粒治疗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并明显降低了凋亡相关调控蛋白Fas/Fas—L的表达(P〈0.01)。结论:久泻宁通过改善相关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对大鼠UC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与黏附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动物模型,观察两种证候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62p(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及CD5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脾虚型模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较肝郁脾虚型更为明显,两种模型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脾虚组的CD54表达高于空白组,而肝郁脾虚组的CD54表达虽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组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脾虚组(P〈0.05),CD54表达没有差异。结论:CD44、CD62p表达情况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和肝郁脾虚的客观化证本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肝郁脾虚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用疏肝健脾颗粒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rintrot-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隔姜灸实验性治疗,于第3周测定结肠VIP、IL-10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结肠VIP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合量明显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结肠IL-10明显降低,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结肠VIP、增加大鼠结肠IL-10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肝郁脾虚型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3天组、模型7天组、模型14天组、模型21天组,每组10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大鼠模型,肉眼观察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并评分,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建模后3天大鼠结肠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7天组结肠溃疡和炎症最为严重,21天组溃疡和炎症已经有所修复。不同时间段各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01),以7天组降低最为明显,14天和21天组的表达量逐渐升高,7天、14天与21天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UC的发生发展与PPAR-γ的表达受抑密切相关,上调PPAR-γ的表达有望成为肝郁脾虚型UC治疗新靶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溃灵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UC模型,分组对照,观察肠溃灵口服液对UC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肠溃灵口服液组治疗的模型动物病情明显改善,疗效优于SASP组(P〈0.05);肠溃灵口服液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SASP组SOD活性与NS组和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肠溃灵口服液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组(P〈0.01);SAS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P〈0.01)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溃灵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提高肠粘膜内SOD活性加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隔姜灸实验性治疗,于第3周测定结肠VIP、IL-1β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结肠VIP、IL-1β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结肠VIP、IL-1β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纽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灸组和电针组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每目1次,连续治疗14d。光镜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学变化,采用PAS—AB、HID—AB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IGF-1和SOCS2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UC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和炎症,结肠黏膜粘蛋白减少(P〈0.01),IGF-1表达升高(P〈0.01),SOCS2表达降低(P〈0.01);隔药灸、电针治疗后,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粘蛋白增加(P〈0.01),IGF-1表达降低(P〈0.01),SOCS2表达升高(P〈0.01)。结论:UC大鼠结肠黏膜粘蛋白分泌减少,IGF-1表达升高、SOCS2表达下降;隔药灸、电针能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调节结肠粘蛋白的分泌及IGF-1和SOCS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系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儿科医家无不注重调理脾胃。儿科鼻祖钱乙概括了“脾主困”的病理特点,陈文中注重固护脾阳,万全强调小儿“脾常不足”,陈复正擅长调脾和胃。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西医对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治疗上缺乏确切的疗法。导师张梅奎立足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认为心脾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关键,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为治疗法则,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胃颗粒的和胃健脾作用。方法通过实验性大鼠脾虚模型,进行体液免疫、肠蠕动、健脾等实验,观察免疫、肠蠕动和体质量、症状等改善情况。结果康胃颗粒可以有效地提高大黄所致脾虚大鼠的免疫力,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速度,提高墨汁在小肠中的推进率;对于喂饲猪油脂及卷心菜所致饮食失节脾胃损伤大鼠,可促进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改善其泄泻、纳呆、反应迟钝、被毛枯槁等症状及增加饮食量。结论康胃颗粒具有明显的和胃健脾作用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整理提高,对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生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疾病,糖尿病起始病位以脾胃为中心,"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化热阶段的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9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29例,其中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治疗3例,2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明确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挽救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生命的关键,应遵循"救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 如患者生命征平稳,可在严密监测过程中行保守治疗,并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一旦病情恶化,立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脾虚痰湿证是胸痹较为常见的证型,本文从心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对胸痹脾虚痰湿证的病因病机特点、证候特征、治疗法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运脾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体会,介绍运脾法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分述为运脾化湿法、运脾和胃法、温运脾阳法、养胃助运法、理气助运法、益气助运法,以期探讨运脾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杨云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36+38-36,38
脾胃阴虚习惯上称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