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UC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对于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163例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2)和非老年组(60岁,n=13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以及炎症性肠病家族史、吸烟史、阑尾切除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便血、黏液血便显著少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间腹痛、腹泻、体质量减轻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肠外表现较多见,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变累及范围以左半结肠为主,非老年组全结肠累及多见(P0.05)。结论:老年UC患者便血、黏液血便较少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范围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2.
1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人民医院1985~2000年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共186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16例(8.6%)。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腹泻及发热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见,便血少见,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消瘦及贫血则明显多见(P<0.01)。两组患者的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2.5%、12.7%和3%),差异无显著性(P>0.05)。2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发结直肠癌,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亦有2例结肠癌。其癌变率分别为12%和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中病情轻度占19%,中重度占81%;而非老年组分别为54%和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较非老年患者重,癌变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本院2010-01-2017-10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46例,年龄(65.8±5.3)岁;非老年组96例,年龄(46.5±3.2)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疾病分型、范围、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的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测情况,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统计各组临床药物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病变范围较局限,病情较轻。老年组PLT计数超过正常上限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2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疾病累及范围、病变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不同于非老年者,体现了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在中国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提取其中有关中国老年UC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篇,老年组670例,非老年组2 742例,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44∶1和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以便秘、贫血多见(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3),尤以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肠外表现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初发型病例多见(45.3%vs.29.4%,P=0.000),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75.8%vs.49.2%,P=0.000),活动期病变相对较轻(41.4%vs.29.6%,P=0.000)。结论提高对老年人群UC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和中青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276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老年组(≥60岁)25例及中青年组(60岁)251例,比较两组在性别组成、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类型、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激素疗效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老年组男17例,女8例;平均病程(71.24±92.01)个月。中青年组男130例,女121例;平均病程(71.84±82.60)个月,老年组中男性比例较中青年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无一例有家族史,中青年组有家族史者4例(1.6%);老年组以直肠和左半结肠受累多见(68.0%),中青年组以广泛结肠受累多见(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型所占比例(36.0%)较中青年组(18.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比例(52.0%、4.0%)较中青年组(71.3%、30.7%)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中,老年组发生骨质疏松者3例(23.1%),中青年组5例(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临床类型、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及病理表现、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使用率、手术率、激素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中青年UC患者相比,老年UC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影响小,病变范围以直肠和左半结肠为主,病情相对较轻。老年UC患者内科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为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相对较少。激素疗效同中青年UC患者相似,但激素相关副反应,如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和非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对老年组(≥60岁,127例)和非老年组(60岁,97例)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缺血和慢性肠系膜缺血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5%、16.1%和13.4%。B超、CTA及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肠病的阳性发现率、血管病变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吸烟(P0.01)、风湿性心脏病(P=0.04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0.046)、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0.021)、横结肠受累(P=0.021)、升结肠受累(P=0.006)、溃疡形成(P=0.034)、肠腔狭窄(P=0.02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肠病中以缺血性结肠炎最常见,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肠病诊断价值不同,怀疑缺血性结肠炎首选结肠镜,怀疑急性及慢性肠系膜缺血者则首选CTA及血管造影。吸烟、风湿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中青年病人的易患因素。老年病人横结肠和升结肠受累更多见,更易出现肠道溃疡及狭窄,病情相对重,应给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的临床特点及食管测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4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胃镜、HRM检查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69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胃镜及HRM的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老年组55例,非老年组214例。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性别分布、体重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老年组中位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30 vs 24个月,P=0. 03)。老年组中位Eckardt症状积分低于非老年组(5. 0 vs 5. 5分,P=0. 01),老年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较非老年组轻。老年组中胃镜阴性者比例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 38%,P0. 05);但两组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明显不同,非老年组更倾向于选择积极治疗(39%vs 24%,P0. 05)。两组HRM检测分型结果:老年组Ⅰ型11例,Ⅱ型34例,Ⅲ型10例;非老年组Ⅰ型54例,Ⅱ型145例,Ⅲ型15例,两组中Ⅱ型所占比例均最高,不同形态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下食管括约肌(LES)相关参数[包括LES静息压力、LES长度、4 s完整松弛压力(4s-I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症状轻于非老年患者,胃镜改变不典型,单纯依靠胃镜检测容易漏诊,应联合胃镜及HRM检测提高诊断率;LES相关HRM检测指标在老年与非老年患者中无特异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Bu MA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252医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后支架血栓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老年组女性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非老年组(25.5%vs.5.3%,P=0.01)。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率分别为13.0%、8.6%,全因死亡率为10.9%、8.6%,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和非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20%、14.3%,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Bu MA支架在急诊PCI治疗老年和非老年AMI患者应用中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78个月,平均(25.7±17.3)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腔内隔绝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冠心病、不典型夹层及吸烟比率高,而肥胖、饮酒发病率低。长期随访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vs 10.0%,P=0.36)。长期随访发现,两组合并冠心病者,行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5%vs 10.0%,P=1.00)。结论老年与非老年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与患病年龄无关,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将371例BE患者根据年龄分老年组(254例)和非老年组(117例),并对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BE检出率分别为2.9%和0.9%(χ2=127.8,P<0.01).2004-2008年,老年组与非老年组BE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组中有典型反流症状者112例(44.1%),非老年组8718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1).老年组全周型BE所占比例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对10.3%,χ2=14.5,P<0.01),非老年组岛型所占比例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对71.7%,χ2=4.7,P<0.05).老年组特异性肠化发生率(42.1%),较非老年组(27.4%)明显升高(χ2=6.9,P<0.01).老年组中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老年组中有2例腺癌,而非老年组未检出腺癌.老年组食管下段Hp检出率为35.5%(65/183),非老年组为40.9%(27/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 老年人BE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老年BE患者特异性肠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患者,临床应加强对老年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老年人胃和小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符合条件的87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老年组38例,非老年组49例。结果 (1)老年组发现的胃病变中萎缩性胃炎发病率(65.7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4);(2)老年组发现的小肠病变中血管病变发病率(42.1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2.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3)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工作的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6);(4)老年组胶囊内镜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139.47±75.75)min明显较非老年组(70.92±69.50)min延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5)老年组胶囊内镜小肠转运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SBTT)(261.58±33.59)min明显较非老年组(200.24±70.27)min延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0)。结论老年检查者胃和小肠病变中以萎缩性胃炎和小肠血管病变较多见,老年人胃及小肠的运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老年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国解放军援塞医疗队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60岁)EVD确诊患者21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老年EVD患者235例(非老年组)作为对照。结果老年组病毒载量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乏力、纳差、腹痛、头痛、咳嗽、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痛、胸痛和结膜炎。老年组腹痛(85.7%)和精神错乱(23.8%)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64.3%(P=0.047)和8.9%(P=0.047)],关节痛(61.9%)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83.0%)(P=0.018)。老年组病死率(33.3%)与非老年组(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入院后至死亡的平均死亡时间[(3.0±1.4)d]与非老年组[(2.3±1.7)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EVD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与非老年EVD患者类似,但仍具有其自身特点,这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CD筛查、并经其他影像检查确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299例,分为老年组(≥60岁)200例和非老年组(40~59岁)99例,记录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特点。结果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66.5%vs82.8%,P=0.002),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14.0%vs 4.0%,P=0.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0%vs 3.0%,P=0.04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4.0%vs72.7%,P=0.459)。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老年颅内外动脉和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存在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等患者应常规进行TCD检测。  相似文献   

14.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mmHg(1mmHg=0.133kP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舒张压高龄老年组均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差高龄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1);高龄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5);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年龄60~87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老年组)和28例25~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的孕次多、产次多、体质指数高,伴有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并存疾病的患者多,症状出现后就诊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Ⅰ C~Ⅳ期患者37例(64.9%),非老年组11例(3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Ⅰ型子宫内膜癌为主,宫颈浸润、卵巢转移、腹腔冲洗液阳性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及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的组织分化以中分化为主,占47.7%,非老年组以高分化为主,占57.1%;老年组的深肌层浸润为49.1%,非老年组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辅助放化疗或激素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的复发率为24.6%,非老年组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4.7%,低于非老年组(分别为95.8%和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者多,多为ⅠC期以上的Ⅰ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虽然并存疾病多,但未影响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预后与非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结直肠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183例患者(195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变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高于中青年组,肿瘤家族史少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LT、UREA、CREA、INR、FIB及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有2%(2/95)的病灶合并瘢痕,老年组有9.7%(9/88)的病灶合并瘢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病变内镜下分型均以隆起型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均以腺瘤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95.7%比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调查350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UC患者性别、年龄、肠镜表现、临床表现、病变分布、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350例UC患者中,男191例(54. 6%),女159例(45. 4%),男女性别比为1. 2∶1,年龄(47. 0±15. 7)岁。按每年收治UC患者数统计,总体呈递增的趋势,2017年UC住院数是2013年的3. 3倍。主要临床表现:腹痛237例(67. 7%),腹泻309例(88. 3%),黏液脓血便298例(85. 1%),里急后重280例(80. 0%)。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0例(36. 9%),中度96例(29. 5%),重度109例(33. 5%);病变分布范围:直肠型46例(14. 2%),左半结肠型164例(50. 5%),全结肠型115例(35. 4%)。老年组(≥61岁)与青年组(21~40岁)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8,P=0. 005),且青年组重度UC发生率更高。不同性别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6,P=0. 02),女性重度UC发生率更高。给予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好转318例(90. 9%),无效32例(9. 1%),其中初始治疗无效者20例(5. 7%),给予生物治疗后好转,外科手术8例(2. 3%),死亡3例(0. 9%)。结论 UC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与老年组(≥61岁)相比,青年组(21~40岁)重度UC发生率更高,女性较男性患者重度UC发生率更高;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受累较为常见,大多数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同期行PCI的179例老年AMI患者(老年组)和115例非老年AMI患者(非老年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为主,但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88.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3.5%,P=0.000),老年组PCI成功率、术后TIMI 3级血流、病死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心力衰竭、再发性心绞痛比例(14.8%、1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4%、5.3%,P=0.021、0.012)。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相似,不增加死亡率,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情况及影响血脂LDL-C达标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应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07例患者调脂治疗情况,按年龄分老年组(≥60岁,403例)和非老年组(60岁,204例)。对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以LDL-C为判断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与非老年组LDL-C达标率(36.8%)比较,老年组LDL-C达标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LDL-C达标率分别为100%、77.4%、45.7%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合并疾病与血脂控制达标率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与2007年新指南标准仍有差距,危险分层越高,达标率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